<h1><b style="color:rgb(1, 1, 1);"> 维和人员追悼会</b></h1> <p class="ql-block"> 调到联合国刚果特派团总部工作,客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总部组织的活动。记忆里,在各种活动中,频次较高的是牺牲维和人员的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维和人员死亡统计)</b></p> <p class="ql-block"> 联合国刚果金维和行动持续25年,截止2024年11月30日共有448名维和人员死亡(包括我国派出维和部队的付清礼烈士),其中维和行动的第一阶段联合国刚果特派团MONUC(1999-2010)死亡161人;第二阶段联合国刚果稳定团MONUSCO(2010-至今)死亡287人。</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为平息刚果金的第二次战争、重建和平,做出了巨大牺牲。在整个维和行动存续期间,平均每年有18名维和人员遇难,相当于每2个月就有3人遇难。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p> <p class="ql-block"><b> (左一为付清礼)</b></p> <p class="ql-block"> 联合国维和行动从性质上决定了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牺牲威胁,自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以来,共有4409名维和人员牺牲。</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非常重视在联合国组织内部对牺牲人员的悼念褒扬,长期以来,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维和牺牲人员的善后规程。通过在纽约总部举行国际维和人员日纪念活动、任务区层面的追悼会、遗体转运回国和抚恤等方式,对牺牲的维和人员进行褒扬纪念。</p><p class="ql-block"> 有些任务区所在的国家为了纪念这些为和平而牺牲的维和人员,也设立了纪念碑、陵园等纪念设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每年5.29是联合国“国际维和人员日”。纽约当地时间2004年5月2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代表付清礼家属从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安纳比手中接受勋章。)</b></p> 我在回到联刚团总部工作后,印象比较深刻的追悼会有两个,一个是为在因车祸死亡的两名印度籍军事观察员的追悼会;一个是为联刚团海军雇佣的当地雇员组织的追悼会。 <p class="ql-block"> 为两名印度籍军事观察员组织的追悼会,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追悼会。我按照通知,到联刚团总部大院参加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 追悼会由联刚团的领导、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的副负责人)伊娃 萨克里(MONUC DSRSG Mis Eva Saejung)代表联刚团领导讲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照片中左四为联刚团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 伊娃 萨克里女士)</b></p> <p class="ql-block"> 伊娃 萨克里是瑞典籍资深联合国外交官,主要负责人道主义事务,同时兼任联合国驻刚果金的驻地协调官(RC)和人道主义协调官(HC)。</p><p class="ql-block"> 因为联刚团海军是任务区遂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主要力量之一,担负着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运输、护航等任务,伊娃 萨克里副代表特别重视与海军的沟通,经常组织或参加一些相关会议, 我还陪同她到海军司令部和海军码头视察过,所以跟她比较熟悉。</p> <p class="ql-block"><b> (联刚团总部大院)</b></p> 追悼会是在联刚团总部大院举行的,会场的布置虽然比较简朴,但很庄重。两口覆盖着联合国旗的棺木静静地摆放在追悼会的现场,每个棺木上摆放着每个观察员在入职时拍的照片。这时,我才意识到,入职时拍的照片还暗藏着这样一个作用。这张照片提醒着在场的观察员们,在这个任务区,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同样的危险。 追悼会在肖邦的《葬礼进行曲》(Funeral March)中开始,当这首西方世界常用的葬礼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所有的与会者自动肃立、致哀。 伊娃 萨克里女士一袭黑衣,满脸悲戚,脱稿致辞。面对两名长眠在棺木中的军事观察员,她显得极为悲怆,声音颤抖低沉,泪水顺颊而下。 <p class="ql-block"> 她哽咽着说:“今天,在这片被战火灼伤的土地上,我与任务区的同事们一起,以肖邦的哀歌送别两位跨越大陆而来的和平使者。他们为了实现联合国的使命、为了实现刚果金的和平、为了人类平等博爱的梦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她最后凝视棺木上的遗照,手指天空,悲怆地说“拉杰什少校、阿米尔上尉:愿你们的灵魂乘着印度教的焚烟与联合国护送你们的飞机,回归祖国,回到亲人的身旁。我们会永远怀念你们!”</p><p class="ql-block"> 说完,伊娃 萨克里女士就头也不回直接离开了会场。感觉再延长一秒钟,她就会当场失声痛哭......</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所参加过的最为感人的一个葬礼,虽然我与死者没有任何交往。</p> <p class="ql-block"> 人在战场环境中,特别是经历了一些危险之后,情绪变得比较敏感,很容易共情。我深深地被这场景、氛围感染了,泪水随着哀乐无声流下。</p> 伊娃 萨克里女士那悲怆、哽咽的颤音,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即使时隔多年,依然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畔。 另外一个追悼会,是为联刚团海军的当地雇员卢班吉 库玛(Lubangi Kuma)举行的追悼会。 卢班吉 库玛是联刚团从金沙萨招聘的当地雇员,主要职责是联刚团海军码头的管理、调度,兼管UN A-1、UN A-2等快艇的驾驶与维护等。他是一位老实、敦厚,但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当地雇员,深得联刚团海军军职人员的好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在刚果河恩吉利国际机场河段战场调研</b></p> 我在接到编制联刚团水上紧急撤退预案的任务后,就让他驾驶快艇UN A-1陪我到刚果河进行战场调研。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参加追悼会的联合国当地雇员)</b></p> 他熟练地驾驶着快艇,飞驰在刚果河岸线附近的水道上,逐个码头、登载点和卸载点进行考察。作为当地人和经验丰富的船工,他对相关情况比较熟悉。通过他的详细介绍,我顺利地弄清了相关情况,对编制紧急撤退预案有很好的帮助。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参加追悼会的联刚团军职人员</b></p> <p class="ql-block"><b>(参加追悼会的人员肃立、联合国船队拉响汽笛致哀)</b></p> 同时,在我向他请教刚果河的情况时,还给我介绍了很多关于刚果河天气水文、关于海军码头及水上作业的相关情况。这些来自一线的宝贵信息,对帮我快速了解辖区业务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很有帮助。 <p class="ql-block"> 战场调研任务结束了,跟他告别的时候,他虽然不善言谈,但还是表达了他对我的感觉:Sir, 你没有架子,和善可亲,是个好人!</p> <p class="ql-block"> 没有想到,就在那次陪我执行任务不久,卢班吉 库玛因事故溺水而亡。我听说后十分难过,连忙跟其他同事一起去处理善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参加追悼会的联刚团意大利籍参谋长)</b></p> <p class="ql-block"> 联刚团海军依例在海军码头上为他举行了一个追悼会。联刚团的参谋长、意大利籍少将作为联刚团的领导代表出席了卢班吉 库玛的追悼会。</p> 卢班吉 库玛的照片被安放在鲜花从中,联刚团海军的同事、船员和他的部分亲属、朋友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我从海军同事的队列中走出来,为追悼会拍了一组照片,留下了永远的回忆。 刚果金的和平的确来之不易,不仅有来自联合国各成员国维和人员的巨大贡献,当地人也为实现和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p class="ql-block">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近期,刚果金东北部又出现了大规模军事冲突。引起冲突的原因、参与冲突的各方、爆发冲突的地域等等,与1998年爆发的、死亡540万人的第二次刚果战争如出一辙。 </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为平息第二次刚果战争、重建和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自世界各地的448名维和人员为之付出了宝贵生命。在联合国不懈努力下,和平的曙光终于照耀在这片土地上,但现在新的战争风暴又笼罩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应该珍惜!</b></p> <p class="ql-block"> 愿刚果河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实现中部非洲和大湖地区和平而付出生命的维和人员;愿人们珍惜和平,不让来之不易的和平付之东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