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嘉祥武氏祠

毕京福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日(农历二月二),星期六。我们几个朋友应邀,前往山东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考察创业青年卢京京开发的“新青年乡村振兴富硒产业项目”。</p><p class="ql-block">结束了项目考察,卢京京带领我们来到了来到了他的好朋友王心刚的玫瑰小院,参观了有4000余件藏品民俗文化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探寻金屯镇的民俗文化瑰宝,亲身领略那份别具一格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午,我们在玫瑰小院用餐时,我问</span>接待我们的返乡创业青年卢京京,“去年1月山东电视台播放了关于嘉祥武氏祠的《探碑》《窥象》《錾刻》《传拓》四集记录片”。他说“是。那可是汉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代表,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武氏祠离这里不远,你们感兴趣,我带你们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我们在卢京京的带领下,走进了嘉祥武氏祠,去探寻一处承载着厚历史文化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玫瑰小院用餐时,我问接待我们的返乡创业青年卢京京,“去年1月山东电视台播放了关于嘉祥武氏祠的《探碑》《窥象》《錾刻》《传拓》四集记录片”。他说“是。那可是汉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代表,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武氏祠离这里不远,你们感兴趣,我带你们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我们在卢京京的带领下,走进了嘉祥武氏祠,去探寻一处承载着厚历史文化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山东嘉祥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西部,东连任城区、市中区,南毗金乡县,西邻是我的故乡菏泽市巨野县。</p><p class="ql-block">嘉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周时为鲁国附庸国焦国地,金皇统七年(1147年)置嘉祥县。嘉祥是宗圣曾子故里,是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春秋时期鲁哀公在此西狩获麟,后取嘉美祥瑞之意得名。这里儒家文化、吉祥文化、孝文化等交相辉映,还有嘉祥石雕、唢呐艺术等5项国家级非遗。嘉祥拥有武氏墓群石刻、曾庙、青山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嘉祥产业特色鲜明,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中国手套名城、中国鲁锦之乡。是鲁西黄牛主产区、小尾寒羊育保种基地。</p><p class="ql-block">嘉祥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有煤、建筑石料用灰岩等6种。生物资源多样,有青鱼、草鱼等鱼类资源以及毛白杨、泡桐等可利用林木物种。</p><p class="ql-block">嘉祥自然景观有青山景区,林泉茂美,古刹林立,有法云寺、普兴寺等众多寺庙,还有“青山夕照”等古八景,山四隅岩秀泉甘,林森木茂。有凤凰山,宛如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山势逶迤,似凤凰展翼欲飞。山上植被郁郁葱葱,四季景色各异,古迹遗址隐匿其间,自然风光与人文韵质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嘉祥有众多的特色小吃,如马村煎包、马集烧鸡、嘉祥羊肉汤、嘉祥煎饼、朱楼炸鱼、嘉祥火烧、顺达肠汤、汇缘花饽饽等。</p> <p class="ql-block">武氏祠,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北,是东汉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处祠堂。武氏家族累世为官,官至千石,为祠堂的建造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支持。汉代盛行厚葬之风,人们注重对墓葬和祠堂的修建与装饰,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同时也展示家族的荣耀。武氏家族顺应这一潮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武氏祠。</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人们相信灵魂不灭,认为通过修建祠堂、雕刻画像等方式,可以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同时也能庇佑家族后代。这种宗教和文化观念推动了武氏祠的建造。</p><p class="ql-block"> 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武氏家族后世子孙开始在墓前建造武氏祠堂,经过数十年精工细作才得以完成。祠内石刻包括石阙、石狮、墓碑、画像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黄河等周边河流的淤泥埋没,石祠大部分都深埋于黄土之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学家黄易在武氏祠附近获得20余块汉画像石。随后经过规划保护,就地建造房屋,把画像石镶嵌在墙壁间,外面环绕石墙,将双阙围于其中,门上匾额题字为“武氏祠堂”。</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立了文物保管所,设立了陈列室。1961年,武氏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抵达武氏祠时,古朴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入口处,一对石阙巍峨耸立,它们像是历史的忠实守望者,历经岁月沧桑,虽有些斑驳,却依旧散发着威严。石阙上雕刻着繁复精美的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仔细端详,神话传说里的奇珍异兽、古人生活的场景一一呈现,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精湛技艺。据讲解员介绍,这对石阙是武氏家族墓地的陵门,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石质建筑之一,更是现存唯一一对保存完整的汉代石质子母阙 ,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千百年的时光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绕过石阙,一对石狮映入眼帘。它们高大威猛,昂首前视,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气势不凡。石狮的毛发、肌肉纹理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腾而起。这对石狮可是大有来头,它们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雕刻成型的、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石狮子之一,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就已伫立在此,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国石狮造型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走进祠堂内部,更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墙壁和石柱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画像,这些画像题材广泛,涵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神话传说部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持规矩,象征着天地秩序的初创,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开天辟地的古老故事;西王母端坐在仙境之中,周围环绕着奇禽异兽,神秘而庄重,古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敬畏尽显其中。历史故事画像里,荆轲刺秦王的场景紧张刺激,荆轲的果敢决绝、秦王的惊恐失措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那激烈的心跳声和紧张的呼吸声;孔子见老子画像中,两位先圣躬身互拜,背后是儒道思想的深度交流与碰撞,展现了古代文化的多元与包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社会生活的画面则充满了烟火气,有热闹的集市,人们在摊位前讨价还价,商品琳琅满目,展现出当时商业的繁荣;有辛勤劳作的农民,在田间耕地、播种,生动地还原了汉代的农耕场景;还有达官贵人出行的盛大场面,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彰显着他们的身份与地位。这些画像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武氏祠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东汉末年嘉祥武氏家族的墓地石刻建筑。原祠历经岁月变迁,曾被洪水淹没,深埋地下。直到清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学家黄易发现了20余块汉画像石,之后不断发掘,武氏祠才重见天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其进行了精心保护与修复,建立了文物保管所、陈列室,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妥善保存,供后人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走出武氏祠,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趟武氏祠之行,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领略到了汉代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深入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冰冷的石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古人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历史文化瑰宝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嘉祥武氏祠,感受这份穿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日,夜,于济南千佛山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