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19日下午,走马观花地游走了大吴哥。这是进入大吴哥的入口大道,大吴哥又称通王城,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修。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Thom读“通”,是“大”的意思,按照梵文原意,Angkor是“城市”的意思,那么Angkor Thom就是“大城市”的意思。吴哥通王城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始建于9世纪,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建。现今遗址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柬王闍耶拔摩七世所建。</p> <p class="ql-block"> 吴哥通王城是高棉帝国最后的首都,由牧师住宅、文武官员宫邸以及政殿环绕,坚不可破。这些建筑由木头建成,已经被腐蚀,但是遗留下来的石头建筑证实了吴哥通王城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确实是一座“伟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巴戎寺(Bayon)位于吴哥城中心,杰耶跋摩七世在位时建造。 该寺由50多座宝塔构成,中间的一座塔高45米,代表当时吴哥王朝所辖的54个州。 巴戎寺被视为吴哥城的象征。 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是珍贵史迹。</p> <p class="ql-block"> 在四面佛的的面容上,我们能感受到“高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巴本宫庙(Bapuon)位於巴戎庙Bayon北面, 於 1060 年为供奉 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Shiva 以建造,最高层的厢房,传说每个晚上, 国王都必须再厢房内与 Naguy ( 蛇后 ) 会面,延续国家之福祉。</p> <p class="ql-block"> 斗象台始建于十二世纪晚期,由阇耶跋摩七世建造。斗象台主要用于举行游行和庆典仪式,是国王的阅兵台和观赏斗象的地方。每年举行的盛大斗象大会中胜出的大象会被选中作为国王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 斗象台位于大吴哥城内,坐西朝东,从空中看呈山字形。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着莲花。平台的墙壁雕有狮子和神鸟,周边围墙上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浮雕造型夸张,线条古拙粗犷,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斗象台不仅是古代的阅兵台,也是政治中心。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军队在广场上走过。斗象台的后方是皇宫,因此它也扮演着大臣要觐见国王的朝觐处。</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塔,也称为十二塔庙,是一系列南北横跨皇家广场的寺庙,共有12座,从胜利门起始一直延伸,排列对称。这些塔用于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掩映在丛林中,在金色的阳光下非常显目。</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塔始建于十二世纪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造,这些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身雕刻着不同的动物,类似于中国的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塔不仅具有建筑上的独特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根据记载,这些塔曾用于解决纠纷和审判犯人。传说中,如果有两家打官司或犯人不认罪,就会按照属相关进相应的塔里三天,塔里有蛇、蚁、鼠、蝎等,三天后安然无恙则证明无罪,若被咬伤则有罪。</p> <p class="ql-block"> 茶胶寺(Ta Keo)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一座重要的金刚宝座塔式庙宇,位于吴哥城东侧。这座庙宇由闍耶跋摩五世于公元975年开始建造,但未完成。茶胶寺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湿婆神居住的须弥山。其建筑风格独特,坚固的长条青石整齐地堆砌在三层平台上,形成扇山金字塔结构。五座莲花塔的底层平台长120米、宽100米,中央塔高50米。</p> <p class="ql-block"> 茶胶寺的名字“Ta Keo”中, “Ta”意为祖先, “Keo”代表玻璃、水晶、宝物,因此也被称为“水晶之塔”。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坚固的长条青石整齐地堆砌在三层平台上,形成五座莲花塔。茶胶寺的建筑技术展示了高棉人的高超技艺,先堆后雕的工艺在吴哥古迹中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茶胶寺不仅是高棉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还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它处于高棉建筑形制的转型时期,新旧建筑元素同时出现,对于研究高棉文明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茶胶寺的修复工作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特别是中国的参与,使其得以以令人震撼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塔普伦寺(Ta Prohm,又译:达波龙寺、塔布茏寺) 相传为吴哥王朝中兴君主杰耶跋摩七世(1181-1220年在位)于1186年为其母所建。 寺内建筑顶端、基底和夹缝中生长着许多数百年的参天古树,建筑塔群苍劲宏伟,林木枝桠丛生,树根盘根错节,包围和抱持着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较量和相互依存的奇特关系,是吴哥建筑群中较具特色的景点,与吴哥窟和巴戎寺鼎足而立,成为吴哥古迹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柬埔寨战争地雷受害者在路边奏乐歌唱,希望人们给予资助,似乎提醒人们战争并未远去,我们必须珍爱和平。</p> <p class="ql-block"> 比粒寺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 比粒寺(PRE RUP)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不能随便进入的。</p> <p class="ql-block"> 比粒塔的结构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 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