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探迹→游览参观于谦祠,瞻仰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稳稳的幸福~LDW

<p class="ql-block">  东城区东长安街南侧西裱背胡同22号,这座古老的于谦祠就静静地坐落在现代化高楼的环抱之中。它像是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智者,虽历经沧桑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处平房院落是这个片区仅存的传统院子,与四周林立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映成趣。这座小院原本是于少保生前居住的地方,后来成为人们祭拜他的祠堂。站在院落前,仿佛能看到往昔岁月的痕迹,听到历史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于谦,这位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的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宣德元年,他因严词斥责汉王朱高煦而受到明宣宗的赏识。在巡抚河南、山西期间,他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他因不向权臣王振送礼而遭诬陷下狱,幸得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才得以复任。最令人敬佩的是,在“土木之变”后,他力排南迁之议,亲自督战,率师抵御瓦剌大军,保卫了北京城。他的忠诚与勇敢,使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世称“于少保”。然而,天顺元年,英宗复辟,于谦却因大将石亨等人的诬陷而含冤遇害。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明宪宗时,于谦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他的《于忠肃集》也流传至今,让人们能够从中领略他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走进于谦祠,我被一块写着“千秋血热”的牌匾所吸引。下方的对联“赤手擎天天何故更得此人”,仿佛在诉说着于谦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两侧的黑底金字条幅“论久而后定”,则彰显着于谦的智慧与远见。我静静地站在牌匾前,心中满是对这位英雄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看到了一块标志牌匾,上面刻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并注明该建筑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并设立的。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于谦祠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当我漫步在于谦祠内,一幅刻有诗句的石板映入眼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几句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于谦的一生。他就像那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煤炭,历经千锤万凿,即使面对烈火焚烧也毫不畏惧,只愿将清白留在人间。这不仅是他高尚品德的写照,更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站在这石板前,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仿佛能感受到于谦那颗炽热而坚定的心。</p> <p class="ql-block">于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吏的杰出典范,文武兼备,忠心报国,清廉无私,刚直不阿。“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高尚官德和忠勇气节在北京历史画卷上谱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题于谦联曰:“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于谦的贞事迹感召和鼓舞着后代的仁人志士,他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永传万代。我站在于谦祠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于谦那坚毅的身影。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