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梅川古村赏梅

小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山市徽州区梅川村位于杨村乡东北部,离黄山风景区15公里,距离屯溪60公里。三面环山,阮溪河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是个大山中的小山村。2022年入选第六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梅川村名的由来,一种说法是梅川上游里湾处有一道石碣,沿河直上有一排梅树,腊月梅花盛开之后,落入河中,直至碣坝水面上停留一大片,故得名梅村,(徽州区成立后,改名梅川村)。另一种说法明朝末年,京城中一批达官贵人一路南逃至这里,然后大兴土木,新建楼宇,一时繁华,为了纪念崇祯皇帝,又不能流露真情,故称“梅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梅川村的梅花迎来了最佳观赏期。沿河数里的梅花坝上的梅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暗香浮动。据了解,梅川村种植梅花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徽州文人雅士喜爱梅花,梅川村开始广泛种植梅花,既为观赏,也用于制作梅花茶、梅花酒等产品,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周六一早,我就与老伴慕名自驾来到梅川村观光,亲身感受这美丽梅乡浓浓的春天气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碓,一种利用河水流经水车驱动轮轴转动,从而带动碓杆上下舂米的古老机具。梅川村不仅因其千年历史而显得弥足珍贵,更以其规模宏大的水碓遗迹而独树一帜。无论是规模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翘楚。在这个被誉为“水碓第一村”的梅川村,阮溪河畔曾屹立着一个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古水碓,尽管如今仅留下六座古塘和几处石臼,但其坚固的碓基遗址仍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梅川村边河水清清萦绕着叠翠青山,两岸风光秀丽。初春红、白梅竞相怒放,香气扑鼻。村中旧传仙人阮公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在黄山北海景区的“上升峰”修炼成仙、升天而去,峰上时有天乐声,故名“上升峰”又名“阮公峰”,峰下溪水穿梅川而过,称“阮溪河”。村民为纪念“仙人阮公”在梅花坝上建立了这座阮公廊,村民们在烈日、下雨时可在此休憩。此时我们坐在廊内,置身在花香之中,顿感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梅花三弄》此乃古曲名,江南丝竹中的经典之作。据说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里提到,它是由晋朝桓伊所作的笛曲改编的。全曲主调出现了三次,恰如傲霜斗雪的梅花,坚韧不屈,故而得名。在古琴曲中,“三弄”指的是同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徽位泛音上弹奏三次,形成三个变奏,以展现梅花的精神和高洁坚贞的品格。村民在乡村走道上搭起《梅花三弄》花廊,寓意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向往的浪漫,梅川村北就有两棵古树相伴而生仿佛一对恋人,分别是黄檀和黄连木,为“镇村之宝”,树下有石制“如来柱”,八面刻字。400多年来这对古树伫立在村中,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梅川村人喜结连理,如今新时代下的梅川村人解放思想观念,不再追求高额彩礼,而是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个人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纬30°是一条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纬度线,贯穿了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文明遗迹,如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珠穆朗玛峰等。梅川村所在的徽州区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闻名,尤其是徽派建筑和古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村内最高的处有一口“古井”,上去是青石板砌成的百步阶梯,井内侧是自然山石壁,左右两侧是大小一致青石条用桐油彻卷成形,井水一年四季清澈,再干旱都不会干枯。饮水思源,清澈的井水滋润了梅川村的村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90%以上的村民都姓谢,他们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东晋时期那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太傅文晋公谢安。谢安的22世孙谢仁海,后来迁居梅川,成为了梅川谢氏的始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梅川村,深感受村子历史的古朴、厚重。据村民介绍,这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千年古村,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那时它被称为歙州歙县同德乡灵泉里。到了明代,梅川村隶属于徽州府歙县十三都三图,其繁荣程度日益显现。由于经商人数众多,村内店铺遍布,商贾络绎不绝,甚至每家每户都建有门洞,共计99个,因此被誉为“99门洞”。传说中,曾有商人误入村内,竟在一天一夜后仍找不到出村的路口,虽然故事的真实性已无法考证,但梅川昔日的繁华却是不争的事实,民间流传着““皖南灵泉里,徽州小南京”之称。后来此地被太平天国洪秀全败兵一把火烧光,现仍有许多宅基地基础和尚存的众多古迹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宣传墙上记载着 梅川乡红色的记忆: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即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斗失利后转旌德、黟县、泾县、青阳、石台等地,三十日复回汤口、芳村。三十一日晚,在行经杨村乡梅村的平坑兰花坞时,与前来堵截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遭遇并发生激战。由于敌众我寡·先遣队于翌日凌晨撤出战斗,继续向南转移,后返回闽浙赣苏区。红军战士北上抗日民族大义和与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仍激励着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个小时的观光,收获很大,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祝福梅川村经济一年更比一年旺,村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