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汕之旅(三)‍漫步广济桥

宁静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横跨韩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始建于公元1171年,由潮州知州曾汪主持修建。最初为浮桥,后逐渐改建为石桥。</p><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4年3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在南宋时期 (1171年)曾汪主持修建浮桥,名为“康济桥”。后浮桥被洪水冲毁,又由丁允元主持重建,改为石桥,并更名为“丁侯桥”。1190年桥梁再次被洪水冲毁,后由沈宗禹主持修复,并更名为“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在元明清时期桥梁多次修缮,结构逐渐稳固。明代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即桥墩与浮船结合。清代桥梁继续修缮,成为潮州的重要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广济桥进行大规模改建,浮船部分被拆除,改为固定桥梁。</p><p class="ql-block"> 2007年潮州市政府启动广济桥修复工程,恢复其历史风貌,重现“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结合了梁桥、浮桥和拱桥的特点,桥墩由石块砌成,桥面由木梁和石板铺设,中间部分为浮船连接。桥上有众多亭台楼阁,雕刻精美,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广济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潮州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如今,它已成为潮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历经多次修建,见证了中国古代桥梁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p> <p class="ql-block">  浮桥,潮州人称梭船。广济桥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始建,初为八十六艘梭船及一个桥墩。以后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墩)”的格局。浮桥开启时,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利通行。故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称誉道: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两岸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夜色中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横卧于江面。桥上的灯光如闪电一般,柔和而明亮,将古老的桥身映照得金碧辉煌。桥栏两侧的灯带如同流动的光河,随着桥身的起伏蜿蜒延伸,勾勒出桥的优雅轮廓。</p> <p class="ql-block">  灯光倒映在江水中,波光粼粼,仿佛天上的星辰坠入凡间,与桥上的光芒交相辉映。桥上的亭台楼阁也被灯光装点得如梦似幻,飞檐翘角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灵动。每一盏灯都像一颗明珠,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将整座桥笼罩在一片温馨而神秘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灯光秀现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江面上,灯光与星光交织,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这座桥,成为连接现实与梦幻的纽带。广济桥的灯光璀璨,不仅照亮了夜色,更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美好与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