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洛阳】跟着童行寻古游:徒步白沙镇-高平陵

老汤视界

<p class="ql-block"><b>  2025年2月17日,随童行徒步群@老四群主及@胡杨、@喜乐、@洛浦漫步、@小楼东风、@醉清风以及美女@清闲、@兮儿等部分童友结伴出行,前往伊川、汝阳开展徒步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白沙名镇,市集中赏人间烟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寻高平帝陵,旷野里感千古风云。</b></p> <p class="ql-block"><b>  徒步活动历时五个多小时,行程近二十公里,全体人员平安返回。</b></p> <p class="ql-block"><b>  出发时就颇有波折,预计7:10左右发车的第二班888路公交车,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出,致使与我同样计划在63路公交车终点站伊川郭寨转乘888路的@老四群主、美女@清闲等人仅仅比我和@小楼东风晚了十分钟到达郭寨,错过了第一班888路,这本只是晚十分钟的一错,最终放大到了两个小时。我和@小楼东风八点就到达了徒步起点白沙镇,而等群主带领后续群友来到汇合时,时钟已经指向了十点!</b></p> <p class="ql-block"><b>  群主等人晚到让我有时间逛逛白沙镇的早市。在号称汤城的洛阳市区,白沙羊肉汤是花样繁多的各类汤食中的一个品种,因此,来白沙镇必喝白沙羊肉汤。汤真心不错,汤鲜肉嫩,再加上一勺油泼辣子,配上奉送的油旋,那叫一个爽!破天荒又要了一份饼丝,连汤带饼吃了个底掉。寒冷的早晨,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下肚,身体由内而外的升腾起一股热流,温暖全身。</b></p> <p class="ql-block"><b>  继续早市摊闲逛,看着看着,已经七十四岁的楼哥被早餐铺油亮鲜香的水煎包和金黄酥脆的大油条所吸引,以身作则的拿出钱包拉动当地的内需,点赞楼哥。</b></p> <p class="ql-block"><b>  漫长的等待总算有了结果,徒步的队伍终于汇合了。时间原因,队伍没有在白沙镇停留,直接向八公里外的高平陵进发。貌似没有人走过这段路,也可能是时间太长记忆不清,队伍靠着手机导航选择前进的路线。</b></p> <p class="ql-block"><b>  田野里的麦苗,经过一整个冬天寒冬的蹂躏和摧残,就像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丑小鸭,无精打采的匍匐、卷曲在灰色的土地上,等待着大地回春,期盼着春雨滋润。</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一个个村庄,踏过一片片田野,期间还跨过了两条正在修建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公路,近两小时的急行军,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旷野中的高平陵。远看高平陵就是一座大土堆,接近正方形,15米见方,陵墓坐北朝南,除了封丘周边没有其他建筑物,只有麦田和油菜地,走近看,除了大土堆,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两块标志碑。</b></p> <p class="ql-block"><b>  高平陵位于汝阳县大安乡茹店村,是曹魏时期魏明帝曹睿的陵墓。曹睿,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儿子,曹操的孙子。这爷孙三人可是都大名鼎鼎,爷爷曹操,逐鹿中原,纵横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堪称枭雄;父亲曹丕更是功高震主,令汉献帝刘协不堪承受,主动禅让帝位,据说曹丕曾三次上书“辞任”,但刘协死活不敢再坐帝位,曹丕“无奈”只得黄袍加身,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魏文帝;魏明帝曹睿,在执政期间也颇有建树,对内强国固本,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对外则平定了鲜卑、消灭了公孙渊,使国力达到了曹魏的鼎盛状态。</b></p> <p class="ql-block"><b>  高平陵的南侧约六十米左右的地方是一道沟壑,传说这道沟是阴险狡诈、精通风水的司马懿所挖,目的是要斩断曹家的龙脉。想了想,貌似在这之后曹氏一族真的再无著名人物出现哦。有人说的有鼻子有眼,但也有人说是迷信,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过把事做的太绝,会被天谴的,司马懿一脉建立西晋之后,最终下场也挺惨,司马皇族在内卷(八王之乱)和外患(五胡乱华)共同作用下几乎绝灭,这就是报应吧!但这报应不仅仅只波及到皇族,还给普通百姓乃至汉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料记载,“五胡乱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短短一百三十年,大量的屠杀使得汉族人口从1400万锐减到400万,几近灭族。</b></p> <p class="ql-block"><b>  这一切,大约起源于著名的“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实际上是司马懿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可以说魏明帝曹睿一生英明,但临死前却托孤非人,下旨传位给年仅七岁的养子曹芳,并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这一文一武两大重臣,可惜司马懿作为辅佐曹氏四代的关键人物,用老奸巨猾来形容绝不过分,而曹爽则是一个骄横跋扈之徒,平日里有皇家做后盾时,显示出其忠诚、勇武的优点,一旦没有了后盾,其有勇无谋、优柔寡断的毛病就显现出来。在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期间,心胸狭隘的曹爽屡次出招排挤司马懿,最终老练的司马懿收起羽翼主动示弱,辞官回家,韬光养晦,等待机遇。</b></p> <p class="ql-block"><b>  公元249年2月5日,少帝曹芳离开京城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拜父亲曹睿,曹爽及其亲信大将均陪同前往,京城空虚,司马懿突然出手,联合永宁太后,控制了京都要地并趁机任用自己的亲信取代曹爽及其亲信。消息传到高平陵,此时曹爽的性格弱点暴露无疑,惊慌失措之际没有了平日的威风,连反抗的举动都没有,轻信司马懿“只解除官职,仍保荣华”的承诺,轻易的举手投降。民间有句俗语:“政客的话能算数,母猪都能上树!”此举,将曹氏一族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受此事件牵连的曹氏及其亲信共约5000余人,十五年后,司马炎废魏国另建晋国,曹魏天下就此变天。可以说,高平陵之变对当时乃至之后几百年的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b></p> <p class="ql-block"><b>  真没想到,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土堆旁,1800年前的腥风血雨让人不寒而栗。站在高平陵前,感受着田野里吹来的微风,冬还未过去,风中仍带着丝丝凉意,闭上眼,凝神静听,似乎还能听到司马懿的奸笑,听到曹爽绝望的哀嚎,听到小皇帝曹芳瑟瑟发抖的颤栗声,甚至,还能听到曹睿怒其后代不争气的哀叹。</b></p> <p class="ql-block"><b>  对我来说,高平陵之行最大的触动是改变了我对曹操的认识,从儿童时期开始,对曹操的印象就不好,后来由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英雄故事又让曹操成了大反派,加上袁阔成的评书整天铺天盖地的灌输,想不把他看成坏蛋都难。但这次来高平陵之前特意翻看了祖孙三辈的介绍,结果发现,实际情况可能与我脑袋里固化了的印象不一致,曹操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他的身上,除了政治家的符号之外,还有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等称号。世人只看到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认识到,曹操虽权倾朝野,但始终没有废帝自立的野心,而是兢兢业业的辅佐汉室天下!此外,曹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确有独到之处,除了前面说过的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开疆拓土,治理国家是行家里手,而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是五言诗的首创者;曹植,则有传颂千年的《洛神赋》加身,另外还有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形象化的比喻,道出了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残酷,以及对和平共处的向往。曹操、曹植、曹丕史称“三曹”,曹操的子女中,除了曹植、曹丕兄弟俩,还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小弟,闻名遐迩的“曹冲称象”故事的主角——曹冲!甚至包括高平陵的主人孙子辈的曹睿在内,都是个性鲜明,文武皆优。可惜的是曹睿遇人不淑,托孤非人,将曹氏一脉几辈人积累下的“优质资产”葬送一空!</b></p> <p class="ql-block"><b>  从高平陵回到白沙镇,顺道去了白沙老街,这里是曾经的自由县所在地。老街很难找,也没有标示牌,群友@洛浦漫步问了多位当地人才找到那仅存的半条老街,老街里大多数老屋都摇摇欲坠,破旧不堪。冯玉祥将军是孙中山先生“平等、自由、博爱”思想的崇拜者和坚定的信仰者,在其当政河南期间,先后设立了平等县、自由县和博爱县,随着时光流逝,黄河北岸的博爱县仍然留存着,但洛阳南边伊水河畔的平等县和自由县早已不在,合并成了伊川县,平等县的名字还有留存,不过变成了平等乡,而自由县则荡然无存,连名字都变成了白沙镇,仅仅留下了半条老街和一座寨门,告诉人们它曾经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白沙老街,@老四群主制定的徒步计划已经全部完成,到了回家的时候了。与来时的波折不同,回程运气好的爆棚,一路顺风顺水,在郭寨转车几乎是无缝对接,甚至为了在离家近一点的公交站下车而多转的一次公交车也是异常顺利。感谢@老四群主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感谢群友们的一路陪伴!群友们,下次徒步我们再相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