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到原生家庭,很多人心里会五味杂陈。我猜,你可能也一样,这个温馨的港湾,本来应该是充满爱,但是常常会伤害我们,而我们往往敢怒不敢言,或者满心愤怒委屈,又拿这些最亲近的人一点办法也没有,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我们长多大,都会发现,原来自己身上有那么多父母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小受够了爸爸的暴脾气,当自己冲孩子吼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我竟然跟爸爸这么像。看到妈妈总是做老好人,心里发誓将来我不要这样,却不经意间发现,自己也一次次吃亏、退让。更常见的是,小时候听到苛责的话太多了,比如“你真是笨死了”,“看你长大能有什么出息”,甚至“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于是深深地自卑,进而影响到生活很多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成为了这样的自己,却对自己有很多不满,不喜欢这样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越长大,也越会发现,原来过去的那些不快乐从来没有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很容易自责的人,如果不是父母太严厉,就可能是父母经常吵架,幼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只会觉得是自己的错。于是长大后,只要身边有人不高兴,就忍不住想是不是跟自己有关系,情绪会受很大影响。那些曾经父母太忙顾不上自己、受到惩罚被丢到门外“反思”、被吓唬“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的人,长大后很可能会有一个“被抛弃”的恐惧,缺乏安全感,在爱情里不是战战兢兢,就是作来作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不一定遇到什么事儿,就会炸开内心的创伤,一不留神就会重蹈覆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面对原生家庭,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见到很多朋友是这样的态度:
“他们也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生我养我多不容易,我难道还要跟他们算账?”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斤斤计较也太矫情了吧。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到现在也跟父母处不来,那就离远点呗,能有什么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都是在回避问题。我发现有两个很可怕的误区。一是,好像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意味着要声讨父母,要控诉、要埋怨,把自己放在一个白眼狼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内心很矛盾,其实,我们对父母本就是又爱又恨,为什么不能同时接纳这两部分呢?接纳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那些羁绊感情的部分疏解开,爱才能流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看到即疗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见原生家庭的模式,从而让自己学习改变,对父母感恩,接纳自己。</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误区是】反正我已经长大了,觉得只要交给时间,交给距离,那些原生家庭的问题就可以自己消失。其实我们骗不了自己,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关起门来的时候,内心总有些东西会阵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没有人逃得开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逃开父母,但逃不开那些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逃开一切,都始终逃不开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上,好坏对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客观发生的事情,在我们心里究竟留下了什么样的足迹,而我们可以怎么去修复它,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想顺便说一句,很多人都觉得童年不幸才要去重新面对原生家庭,其实不是的。我们不过是借助原生家庭的视角,去面对内心真实的自己,去超越不完美的父母,超越不完美的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你可能想问: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该怎么做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我们要聚焦于当下的改变。首先,重新面对原生家庭,去修正自己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陪伴你梳理自己的情绪情感,重塑自己的性格心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带领你以新姿态去经营家庭关系,包括和父母的关系、和爱人或恋人的关系,以及和孩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会谈到过去,但不会让你陷入过去,通过这样的学习,帮你活出全新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我也很讨厌说教式的所谓指导,所以我们用很多体验式的练习来帮你。我很清楚,任何改变都不是靠想就行的。很多情绪、情感就真实地摆在那里,尤其是内心的各种矛盾冲突,更是思考化解不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既然是原生家庭中的一员,那就要从系统的角度来成长。有些朋友可能现在仍然在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比如已经结婚,但父母过多干涉,或者和父母没办法好好相处。那么把自己放在家庭关系里,借助整个家庭系统的动力去成长。所以相信当你改变,逐渐地周围也会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到原生家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指我们从小成长的那个家庭,有我们自己、爸爸妈妈,有些人还有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我们的第一个家,也是我们一生的家。可是在这个家庭中,不仅有温暖有关爱,还常常有伤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好像心里面隐藏着一根根绵软的刺,让我们有苦说不出,又爱又恨。
比如说,
有些人老是被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听到很多打击的话,于是越来越没有自信;
有些人曾经明明没有犯错却被狠狠地惩罚,所以长大后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常常带着攻击性;
有些人因为父母太忙经常被忽视,或者父母关系不好成天吵架,变得很缺安全感……这些都让我们很受伤,却又常常觉得很无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不是我们长大了,这些伤就好了呢?并不是!你会发现,那些过去的痕迹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如果不去清理我们对父母的抱怨,那就会转而变得对自己不满、嫌弃。你有觉察到你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其实是来自原生家庭吗?其实,它的影响太多太多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先,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很多做事的方式,都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说,你有这样的经验吗?微信里的信息舍不得删除,还收藏了很多链接,总是想着万一会用到,手机里就有,结果导致手机卡壳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者是喜欢囤积日常用品,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你,万一不够怎么办?或者你很喜欢买东西,不管买来的东西实用不实用,就是很享受这种购物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囤积,有可能是小时候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可能小时候家里穷,或者父母总是表现出缺东西,又或者是你想要什么他们不给你买,导致你内心有个匮乏感,要不断去填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行为习惯还有很多,抽烟、喝酒、划手机、整理东西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小朋友上课经常抖腿,老师多次提醒他还是改不了,老师就把孩子爸爸叫到学校来。孩子爸爸一边跟老师聊天,很苦恼地说:“对啊,这孩子不知道从哪儿学的坏毛病”,一边不停地抖腿。老师一下子就找到了孩子抖腿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可以留意一下,你自己有哪些行为习惯是深深受到父母的影响的?你喜欢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性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原生家庭还会塑造我们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不喜欢我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犹豫不决,很难做决定,常常左右为难,瞻前顾后。或者害羞内向,不自信,以致错失很多机会。或是没耐心,容易冲动,导致经常出口伤人然后又很后悔,甚至影响到事业上没有成就。等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经遇到的一个邻居两夫妻脾气暴躁,常常吵架。假日期间女儿回来了,一家三口吵得更厉害,常常听到女儿甩门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那些性格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而让你觉得困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和伴侣的相处模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生家庭也会影响我们现在和伴侣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想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我们常常会对伴侣有很多期待,当伴侣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就会很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明想对他好一点,但是有时候会忍不住发脾气,甚至恶言相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遇到有些学员,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匆促选择了一个对象结婚,结果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漩涡,为了孩子维持婚姻,但是很难熬,要离婚又困难重重,进退两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人际交往模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光是亲密关系,我们处理其他关系的方式,也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去指责,不管是求学时代或是工作场合,很难交到知心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是太考虑别人,是个人人口中的好人,而累坏了自己。或是和别人交流时,容易紧张,常常说不清楚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个学员小刘对我说,自己的心上了一把锁。从小家里管得严,每天下班都是直接回家,不敢和同事去别的地方,连去饭馆吃个饭也不敢,没有朋友特别孤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以反思一下,在人际交往中,是不是遇到了类似的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觉察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察觉是改变的开始”,察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同时它可以经过练习,而变得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了前面的内容,我想你现在也特别想知道:我该怎么去察觉自己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讲察觉的方法之前,先讲个案例,帮助你理解这个察觉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个会不会被革职呀!”这样的猜测占据了他整个脑袋,小雷一直拖拉着不想去见领导。直到不得已才硬着头皮,到领导办公室。结果不是想象中的被责骂,不过是沟通业务上一个项目的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办公室,小雷开始思考,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我是怎么了?读书的时候怕老师,不敢跟老师太靠近,工作了又怕不符合领导的要求,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觉察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察觉是改变的开始”,察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同时它可以经过练习,而变得容易。听了前面的内容,我想你现在也特别想知道:我该怎么去察觉自己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讲察觉的方法之前,先讲个案例,帮助你理解这个察觉的过程。我有个学员小雷,有一次公司领导找小雷谈话,小雷很紧张,心里想着:“完了!完了!一定是业务上做错什么!这下闯祸了,会不会被臭骂一顿?会不会被革职呀!”这样的猜测占据了他整个脑袋,小雷一直拖拉着不想去见领导。直到不得已才硬着头皮,到领导办公室。结果不是想象中的被责骂,不过是沟通业务上一个项目的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办公室,小雷开始思考,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我是怎么了?读书的时候怕老师,不敢跟老师太靠近,工作了又怕不符合领导的要求,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该怎么练习察觉呢?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养成反思的习惯,遇到事情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步:找到生活中让自己难受的状况。(可以是行为,可以是性格造成的,或是与人互动关系模式)。尤其是不断重复出现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将这难受的状况命名。(可以是情绪、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步:找到类似感觉的童年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步: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可以通过学习成长疗愈自己,并拥有很多能力来应对类似状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