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人教人,教不会;只有事儿才能教会〞。事实证明:生活中说教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只有黄老师、棺老师、南老师才能教会你该如何做。即“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p> <p class="ql-block"> 孩子小时候父母常常以过来的身份对他们进行说教,认为自己走过的路比他吃过的盐还多。即使孩子成年以后仍然不能把他作为独立的个体,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对他们的人情世故进行说教。把自己曾经踩过的坑及成功经验对他们倾囊相授。可往往效果甚微,甚至是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生活在其中不得不为人情所烦恼,孩子小的时候涉及到的人情世故都是由父母来包办。当孩子成年以后,父母想让孩子像自己一样懂得人情世故,使自己活得更轻松。但孩子对此非常抵触,认为通过人情捷径使自己获得的东西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可,是对自己的一份轻视。而真正到了遇到事儿的时候,他们又会抱怨为什么不能够公平公正的竞争,而是人情占了上风。这种显失公平又使他们心理不平衡,进而愤世嫉俗。</p> <p class="ql-block"> 孩子参加工作一年半了,他是一个三观很正的孩子,我曾引以为傲。但真正涉及到人情世故的时候,却犯了难。为此事和他聊过,他虽认可,但心里却过不了自己那道坎儿。这件事难度堪比考大学。他参加工作后虽然耳濡目染感觉到了有些时候没有绝对的公平,人情占了其中一部分。可真正让他去因人情世故去礼尚往来还是很难,有畏难情绪。我为此忧心着急,心情低落。这也许就是每一个父母对于成年孩子在人情世故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心态。</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不是不让孩子自由的成长,我也认可他这种正直的三观,可现实生活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当他工作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会忧心忡忡,和你商量,求助于你,让你心神也不宁。当你告诉他在没遇到事的时候就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去有意的走近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人,但他却认为这样是对他的亵渎。孩子内心的清高与世俗社会的现实,让他很纠结。而父母看着也很着急,也影响了父母的心境。可现实是:人教人是教不会的,无论你如何说教,如何献身说法,当他遇不到事的时候,很难去认同你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很多时候事儿可以改变你的观点和本性。因为适者生存,你只有适应这个社会才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无论你原来是基于什么观点,什么脾气,什么秉性。也许你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不会改变,但方式方法上也许会有所不同,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p><p class="ql-block">图/原创</p><p class="ql-block">文/原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46508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