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探秘上海植物园盆景园:邂逅“缩微自然”的艺术之美(上)

建华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的一个周末,阳光透过薄雾洒落申城,我带着对“缩微自然”的向往,踏入了上海植物园盆景园。这座始建于1981年的国际级盆景艺术殿堂,以3000余平方米的精致布局,将山水意境与园艺匠心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一入园,古朴的亭台楼阁与曲径通幽的小路便将人引入“自然造化”的世界。展览区内,来自五湖四海的盆景作品按题材分区陈列:岩石盆景的嶙峋奇崛、松柏盆景的苍劲挺拔、竹栎盆景的疏密有致,每一件都似在讲述岁月的故事。我驻足于“迎客松”盆景前,只见虬枝盘曲间,仿佛一位长者正微笑着迎客,令人拍案叫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移步至展示区,树类区的罗汉松与山石区的太湖石相映成趣,水石盆景馆更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意境浓缩于方寸之间。最令我震撼的是树桩盆景区的千年古桩,古朴的树皮与遒劲的枝干间,新芽悄然萌发,恰似“枯木逢春”的生命奇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绕过回廊,盆景博物馆内陈列着中国盆景发展史及大师级作品,让人领略“移天缩地”的艺术精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小时匆匆而过,却似穿越四季、跨越山川。盆景园不仅是一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与自然对话的哲学之旅。当夕阳为园中建筑镀上金边,我带着满心的震撼与拍摄的数张微型盆景照片——这方寸间的山水,终将成为我相册里永恒的春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