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31期】管城区小学语文举办学科教材教法培训(低段)暨学科基地课例观摩活动

管城小学语文

为进一步提升管城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教法,2月28日,管城区小学语文学科低段教材教法培训暨学科基地课例观摩活动在外国语牧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分为教材教法培训和课例观摩两个部分。<br> 在低年级教材教法培训中,果园路小学孙凯艳老师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讲座。孙老师指出,整本书阅读并非简单的阅读行为,而是通过系列任务群,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书籍架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深度理解能力。同时,她强调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让语文与数学、历史、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交融。她借助大量教学实例,展示如何将文学作品与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让学生在多维度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教学思路,助力阅读教学迈向新高度。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紫荆山南路小学肖梅老师分别从识字写字、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词语积累、口语交际和看图写话六个方面对低段教材进行了梳理,并分享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教学经验,通过地基、砖、图纸、建楼形象化的比喻,让老师们清楚地感知到只有朗读、识字写字、词语积累、思维的各项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口语交际和看图写话的教学目标,通过一个小时的教学经验分享,老师们收获满满。<div><br></div> 东三马路的李慧老师和第二实验小学的王亚菲老师共同执教了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br> 李老师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创设制作扇面的情境。李老师从带领学生解诗题入手,初读古诗并学习生字词。随后,引导学生运用结合插图和联系生活的方法,充分、完整地说出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而领略西湖六月的迷人风光。并通过指导“莲”“湖”的书写,完成扇面题诗。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第二实验小学王亚菲老师,授课题目为《古诗二首•绝句》,本节课上,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杜甫描绘的明媚秀丽的春景中。课堂上,同学们在王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关键字,观察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诗句描绘的美景,情不自禁发出了赞叹,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南关小学翟晶晶老师教授口语交际《商量》一课,教学环节紧扣课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了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有效落实目标,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在“商量”这一核心问题驱动下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践行语文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突出了重点,教出了亮点。 教研员吕玥颖老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指出几位老师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目标进行融合与渗透。授课教师们的提问也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位老师都很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此次活动为管城区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培训和观摩,教师们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为管城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