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津卫有意思吗?常年生活在此,觉得习以为常了。天津卫有看头儿吗?冷不丁被问起,一时也茫然。大街小巷都有啥?还真说不清。外地人来此,时间有限,也就知道狗不理,大麻花,大炸糕,海河,意大利风情区,摩天轮,古文化街,其他的肯定不知道。作为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就是比外地人有时间,那就随便闲逛了。不是吗?应该是。</p> <p class="ql-block"> “他二姨!您嘞大小子分配工作了吗?”“分配了!分配了!”“分配哪儿了?”“第一机床厂!”“好么真好!那是大厂子啊!”“可不是么!”“干嘛工种?”“铣工!”“霍!那可是技术工种!您嘞真有福气儿!”“哈哈哈哈!谢谢老婶儿!”天津卫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那年头如果进入天津第一机床厂工作意味着特牛气。似乎一辈子的好日子就有了保障了。</p> <p class="ql-block"> 天津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51年,最初名为“天津市公私合营示范机器厂”,位于河东区津塘路与月牙河南路交口。该厂当年由天津市政府与私营资本合股成立,取得了苏联1A62车床全套图纸,以全齿轮传动普通车床为产品开发方向。</p> <p class="ql-block"> 1951年9月22日,天津市政府与私营资本合股成立了天津市公私合营示范机器厂,位于河东区津塘路,也就是眼不前儿这地界儿。</p> <p class="ql-block"> 1953年,该厂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齿轮传动的车床,并参加了莱比锡博览会,取得了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是新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被誉为中国机床工业的重要基石。最初名为示范机器厂 ,以仿制苏联车床起步。</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哪有什么机床制造业,工业基础几乎嘛也没有,机床只能依靠进口。自打有了天津卫这家大工厂,新的一页翻开了!</p> <p class="ql-block"> 现如今看到的这片厂区,当时是农田旷野。1952年,天津示范机器厂在新中国建设起步的热潮中动工,一片新式厂房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 包括机器场、工具场、铸铁场、锻铁场、变电室、仓库、办公楼、宿舍、食堂等。</p> <p class="ql-block"> 厂里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订购了几十部最新式的高速切削工作母机及一批工具、精密测量仪器。</p> <p class="ql-block"> 其中的苏联高速切削车床,马力比旧车床大四五倍,一分钟正转能打1200转,倒转能打1800转。同时,厂里从上海、重庆以及天津市招聘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工科学校毕业生、老工人、经济管理人才陆续到位。听见了吗,天津卫当时汇聚八方人才,欣欣向荣呢!</p> <p class="ql-block"> 1953年,仿苏联1A62精密高速切削车床试制成功。1954年12月,三台1A62车床运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支援国家重点建设。</p> <p class="ql-block"> 1955年4月,这种型号的车床参加了法国里昂国际博览会。当时新中国工业的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 1956年1月12日,您嘞猜猜怎么着?好么毛主席来了!老人家由陈毅、罗瑞卿和时任天津市委书记黄火青的陪同下,到厂里视察。</p> <p class="ql-block"> 很多老人儿想起那一刻还激动得掉眼泪。</p> <p class="ql-block"> 当时有个金工二车间,毛主席从车间东边的大门缓缓走来,工人同志们一看!哎呦我的老天爷!介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来了么?!那个激动劲儿就别提了!!毛主席参观车间全貌后,走到一台车床前,询问这台机床是做什么用的?能否开起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好嘞您了!当时师傅们麻利的打开车床,以车刀打磨齿轮,因为担心火花会溅到毛主席和旁边工作人员的身上,因此特别小心。</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特高兴,乐着握住工人师傅的手说:“好啊,你们发展得不慢嘛!希望你们继续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多出新产品。”现场工人们感到特别振奋。当时在班儿上的工人师傅们觉得介辈子值了!当时不在班儿上的人们觉得老遗憾的呢!</p> <p class="ql-block"> 不久,天津示范机器厂更名为天津第一机床厂(简称一机床),她与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携手跻身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列。</p> <p class="ql-block"> 1956年,一机床开始试制插齿机,这是齿轮机床的一种,对精密度要求较高。1957年年初,厂里派技术人员赴重庆机床厂接收Y54插齿机全套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及工艺装备。回来后,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攻关,于1957年年底试制成功,1958年批量生产,成为一机床的支柱产品。</p> <p class="ql-block"> 早期厂里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能掌控这么复杂的机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大家都有一股干劲儿,不浪费一点儿时间——通过夜校学习,提高文化水平、改变知识结构;虚心向老师傅求教。</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小年轻儿们都认真打下手,提前把机器擦得锃亮,在需要转动的部位点上机油,把所需的工具准备齐全,等老师傅操控机器时,在旁边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老师傅自然也愿意把技术传给这样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听说那时候有一位年轻女工,负责操作一台捷克S28旋床,车间安排她生产活塞销。起初,她最多每天生产270件。她觉得太少了,可是怎么提高产量呢?在老师傅的帮助下,她用一个套管、一个平头顶尖,以及自己做的一个“退拔”,放在车头眼里堵住,把要做的零件卡得特别紧,结果产量提高很快,第一天便完成了540件,第二天达到565件,提前完成了任务。这种干劲儿,在厂里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1960年,一机床用苏联图纸仿制弧齿锥齿轮铣齿机,样机出来后,发现机床刚性比较差。技术人员大胆改进,于1964年试制出新机器,切削性能和机床刚性都超过了苏联原版机器。1968年,在北京机床研究所的支持下,一机床开发出我国第一台数控插齿机YK54,从此迈入机床数控化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厂里的技术人员开始自主创新,依据国外机床样本上的照片和国外机床杂志刊登的资料,凭自身经验设计图纸,经工艺人员和技术工人艰苦攻关,在1970年试制出新的弧齿锥齿轮铣齿机,但是存在缺陷,难以批量投产。</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位于湖北武汉、正在筹建的第二汽车厂购置了一套进口的弧齿锥齿轮加工机床。一机床敏锐的觉得是个好机会,立刻派人到第二汽车厂学习,了解那套机床的核心部位,如刀倾机构、主轴、分齿机构的结构原理和运动关系。</p> <p class="ql-block"> 回来后,大家进行了多次研讨、分析,向上级申请了“弧齿锥齿轮理论计算研究课题”,得到有关大学、研究所和齿轮制造企业的大力帮助,弧齿锥齿轮的计算水平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全厂职工共同攻关,试制成功了Y2250小轮铣齿机和YA2150小轮粗切机。经第二汽车厂使用,证明一机床的产品比国外的铣齿机刚性更强。1979年,一机床又试制成功了大轮粗切机和大轮拉齿机。</p> <p class="ql-block"> 当时,石油的计量仪器中需要一对椭圆齿轮,得用数控插齿机加工。1975年,国家主管部门想来想去觉得别的地界儿玩儿不转,于是给一机床下达了试制任务。</p> <p class="ql-block"> 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探讨,决定选用刚开发的纵向布局的Y5132为基型,进行数控化控制开发。技术人员参照国外先进技术,历时一年,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控非圆齿轮插齿机。</p> <p class="ql-block"> 1987年,位于东北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遇到了难题解决不了。向第一机床厂求援。一机床的技术人员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测绘从日本进口的两台齿轮倒角样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高效率机床,一个齿倒角时间仅0.15秒。测绘后,他们编制装配工艺,实现了批量生产。</p> <p class="ql-block"> 那年头儿,一机床生产的机床和齿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运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国家引进的设备及备件中的高精度齿轮也都由该厂转化生产。</p> <p class="ql-block"> 正闲逛中,遇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大爷,一打听老头儿姓李,在这个厂子干了一辈子。老李头儿出生在唐山丰南,11岁才上小学。</p> <p class="ql-block"> 1958年,他考入北京机械学院中专部,专业是经济系。在那年头儿简直太牛了,妥妥的人才一枚。1962年毕业后,他和30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天津第一机床。</p> <p class="ql-block"> “报到那天是1962年7月27日,我记得特别清楚,厂址就是现在这个位置,厂区面积也大致相同。我们这些新职工来自四面八方,哈尔滨、沈阳、广州、杭州……说起话来南腔北调,但人人都青春勃发,信心满怀。”老头儿兴高采烈的跟我说着。</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厂区周围用铁丝网替代围墙,入口处有一间岗亭,一名警卫站在里面,斜挎着步枪。厂里有四个金工车间,二车间厂房面积最大,1700平方米,最小的车间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单身职工宿舍在中山门新村附近,现如今天津卫河东区中山门一带可跟上世纪五十年代大不相同了,但是提起当年的中山门工人新村,在天津卫依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p> <p class="ql-block"> 最初,老李头儿在生产科计划组,做零件生产计划工作,后来调到计划销售处,又担任了精密传动装置制造厂的厂长。</p> <p class="ql-block"> “这个厂的前身就是金工二车间,开始改为减速机分厂,又改组成精密传动装置制造厂,天津第一机床厂也改称天津第一机床总厂。从名字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企业在不断地改革、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机床制造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难关,这个过程中,也成长起来一批能工巧匠。机床主轴,是齿轮加工机床的关键零件,需要用高精度外圆磨床加工。</p> <p class="ql-block"> 老李头儿介绍说当时厂里有两位师傅,靠眼看、手摸、耳听,就能磨出主轴,令人佩服。再如弧齿锥齿轮磨工,有的师傅不但操作技术高,还懂齿轮计算。</p> <p class="ql-block"> 当时工具车间还有一位姓张的八级钳工,平常穿着打扮干净利落,看不出是什么职业,他的绝活是装配镗模上的精密套和镗杆,别人得费半天劲,他却游刃有余,两手托起精密套,对准轴承座内孔,用力一推,就完成了。经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他们可是那时代的牛人儿!</p> <p class="ql-block"> 老李头跟我回忆,厂里的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尤其是在桥牌比赛中,屡屡取得佳绩。一机床礼堂也颇为正规,常有各种戏曲、杂技、歌舞演出,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与当时天津卫名声倍儿响的光明电影院、十月电影院、音乐厅等影剧院齐名。您嘞瞧瞧,一个工厂的礼堂,可是不得了啊!</p> <p class="ql-block"> 听着老李头儿的介绍,,我觉得我这个闲逛的人真走运,碰到了这个老人儿。</p> <p class="ql-block"> 我跟他客气到:“谢谢大爷跟我说了这么多~”。老头儿说:“我看你也是个小老头儿了,对这里还挺感兴趣,就说了一点,这里是我的一辈子,我现在身体还很硬朗,因此经常骑着三轮车到厂区转上一圈,再看看我熟悉的厂房、机床啥的~”</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工厂经过了公私合营到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到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变化。 </p><p class="ql-block"> 2023年,第一机床总厂列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这一区域也开始了城市更新,未来将最大化保护工业遗存,留住时代风貌,同时挖掘其区位价值,传承工业基因,打造产业园,让老厂区焕发新生。</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想作为一个天津人挺好的,有大把的时间在天津卫闲逛,逛来逛去挺有滋味儿。希望美友们有机会有时间也来逛一逛。 说句实在的,外地人来天津卫待两天就走,那可是白瞎了!那可是白来了! 要我说呀,至少待上个十天半拉月,要不真是白来了。 </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天津卫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