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长岭县的青春印记

路在脚下、蛟龙吉油建送变电公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难忘的知青岁月:长岭县的青春印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编辑:戴蛟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2025年3月1日</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7月中旬,浙江省宁波和舟山两地约2500多名知青,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的号召,奔赴吉林省长岭县支边务农。彼时的我们,青春正好,怀揣着懵懂与憧憬,响应时代的号召,毅然投身农村,开启了一段少则两年、多则七年的知青生活。</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初到长岭县,现实的落差让大家有些茫然。东北农村的简陋房屋、艰苦的生活条件,与家乡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但长岭县各级组织和领导对我们来自江南的小青年们应该说是特别的关心,在安置和生活方面都准备的比较妥善,贫下中农也热情地欢迎我们,手把手教我们适应东北的生活与劳动,对我们不懂的事情父老乡亲们都耐心解答疑问,让我们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北农村劳动的艰苦强度超乎想象。尤其是第一年,过劳动关是头等大事。在农作物播种和锄草时,长时间弯腰劳作,我们常常腰酸背痛,汗水模糊了双眼,还总是掌握不好劳动技巧,不是锄得深浅不一,就是累得气喘吁吁,惹出不少笑话。但老队长和乡亲们总是不厌其烦,一次次地给我们示范,耐心指导每个动作。到了秋收,掰苞米、割黄豆等,大家都齐心协力,虽然双手磨出了水泡,后背被太阳晒得黝黑,但望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心中满是收获的喜悦。为了种好知青集体户的菜园子,我们翻地、播种、浇水,精心呵护每一株幼苗,到了秋冬季节看着地窖里储存的白菜、土豆和萝卜,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生活中,我们同样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年集体户杀猪时,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猪肉炖粉条、酸菜白肉,一道道热乎的菜肴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得好开心,真是欢声笑语在集体户院内回荡。平日里,尤其是冬春季节是缺菜时节,但乡亲们也会送来自家做的咸菜、大酱等给我们吃。在长岭县的日子里,我们与乡亲们亲如一家,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说在长岭县这片黑土地上,本人经过努力,加之党团组织的关心培养,我于1973年12月七日加入了党组织并任大队领导,1974年被龙凤公社党委推荐我参加了长岭县第二期青干培训班学习,成为公社后备干部,虽说后来自己选择了吉林油田招工时去了油田,但对组织上领导上的关怀终生难忘。</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回首那段知青岁月,心中满是感慨。长岭县的土地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与奋斗,那里的领导、乡亲给予我们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人间真情。这份情谊,是用真诚构筑的浓厚情谊!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此,今天在美篇中我还专为回忆当年知青生活编制了几段短视频为美友们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