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粤东的潮汕地区,地形多是丘陵或山地,中部是小的平原,揭阳周围被绵延不断的山脉环绕着,榕江从中部平原缓缓而过,流向南海。揭阳、潮洲、汕头呈三角形分布,揭阳、潮州在北,靠山,汕头面海,它们共同构成了潮汕地区。揭阳学宫就在中部的这块小冲击平原上,紧紧依偎着榕江。</p> <p class="ql-block"> 学宫的字面意思一看就懂,为准确了解它的意思,我还是在百度和deepest查了,它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通常与孔庙合二为一,是地方官办学校的主要形式。揭阳学宫是广东四大学宫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清光绪二年大规模重修。</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学宫既有明清古建筑风格,又有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享有“粤东古建筑明珠”的美誉,也是潮汕人古代祭祀孔子、培养学子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承载了潮汕地区千年的儒家文化精髓。自宋代至清代,学宫孕育了无数杰出人物,为潮汕地区赢得了“文化之乡”的赞誉。自宋代揭阳开辟学宫为县学以来,揭阳科举人才不断增多。从宋至清代,揭阳72人中进士,人才辈出也为潮汕地区文化底蕴的积蓄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潮汕地区也不再是蛮夷之地了。</p> <p class="ql-block"> 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客家人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外华侨来来往往,又携带着海派文化,它们的相互融合和共存,使得潮汕文化不断升华,熠熠闪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至今,不是一枝独秀,是百花齐放。</p> <p class="ql-block"> 潮汕文化是畲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中心在潮州,脱胎于揭阳,发轫于潮州,光大于汕头,肇始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本土、客家、海洋、商业、华侨文化融合的产物,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以海洋文化为主,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中绽放出来的一颗明珠,镶嵌在岭南的沃土上。</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作为孔庙,东西两路建筑都是围绕中轴线对称建筑的。沿大成殿展开,空间由窄到宽,建筑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大成殿周围的门庑殿阁又依次区分出不同的层次,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总体布局庄严肃穆。儒家那种稳定的秩序感,温和敦厚的风格在揭阳孔庙建筑上都充分体现出来。揭阳孔庙也提供了北方文化南移后儒学在岭东传播的实物研究资料。</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还是广东省内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展览馆”在揭阳学宫崇圣祠,分为大厅和东厢房两个展室。大厅用实物、文字展示周恩来同志两次东征、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三次抵达揭阳的活动事迹,东厢房陈列着周恩来同志当年下榻、办公的日用品。</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中轴线上的建筑,是学宫的主体,是祭奠孔子的地方,它的东西两侧功能各异,东边是学堂和老师们的办公场所、老师和学生的居住地,西边是文昌祠和节孝祠,文昌祠人头涌动,家长带着孩子来上香,祈求文昌帝保佑金榜题名。节孝祠几乎没有人进去,我在院里转了一圈也出来了,人少有点森。学宫最后一排是两层楼的建筑,是古代的图书馆,二层窗户很小,显然是藏书之地,一层是供学子们查阅资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宫出来是一个新建的广场,广场东西两侧雕塑的是孔子弟子的石像,广场的东南角是双峰寺,暂新的建筑,气势恢宏,信徒活动场地,西南角是城隍庙,明清时期潮汕地区典型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和城隍庙都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学宫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揭阳城隍庙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成为揭阳市的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是岭中国古建筑群的璀璨明珠,以其红瓦绿檐、高脊巍峨的外观,以及飞曷凌空、画栋雕梁的精致造型,独树一帜,引人瞩目。它的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使得揭阳学宫有极高的观赏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