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 队 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翻身后的农民获得了新生,各自耕种着自家的土地,过起了和平安稳的日子,美中不足的是,有的人家缺劳力,有的人家缺牲口,有的人家缺农惧,还有的孤寡老弱无力经营的人家需要照顾。在这种境况下,亲朋之间,临居之间,便相互帮忙,实行变工,以互通有无,弥补不足,共同完成农业生产任务。为此,党和政府及时引导和组织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村里的付万宽响应党的号召,担任了村干部,领导和带领全村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建立起了互助组,初级社。进入高级社后,农民们的土地、牲畜、农犋等都作价归了集体,搞基本建设是当务之急,他组织全村劳力,奋战一春一秋,盖起了三间队房、三间草房,两排牛圈,还垒了一个圈牲口的大圐圙。他是泥工老师傅,所有房屋都是由他亲自设计,亲手垒砌,建立起了集体的家当。这一完整的建筑格局一直保持到生产队解体。</p><p class="ql-block"> 付万宽祖辈为农,自幼就学会干各种农活,稍长后,练就一把好身骨,成为一个劳动能手。自从担任全村队长后,他处处起带头作用,开春,组织带领全村社员们用扁担箩筐往地里送粪,来往很远的路程,他走在最前,担的最多,去的最远。秋天拉运庄稼,他召唤社员们到车辆去不了的大南背山上,揹莜麦夜战,一般劳力揹3梱,他和个别有劲的社员却揹4梱个子,从山上揹到场面,爬山下坡,很远的距离,並不歇息,为的是防止莜麦棵粒的撒损。</p><p class="ql-block"> 1958年大跃进实行食堂化,他将自家的房屋开辟为食堂,顾请几名村妇为全村社员们做饭。自己和老父亲却住在小西房里就寝。</p><p class="ql-block"> 自建立生产队以来,他每天第一个敲响出工的钟声,向社员们吹响下地生产劳动的号角。到达劳动地头后,又是他第一个投入到劳动之中,随后全体社员们紧跟队长的步调,无论春耕夏锄,还是秋收脱粒,一如既往地带领着全队社员们忙碌在田间地头,奋战不停,耕耘不缀。</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过后即撩开了春播的面纱,他与其他领导班子坐在一起,研究谋划春播计划,根据种植莜麦、葫麻、山药、杂粮杂豆的种植面积,並本着轮换调茬的原则,将当年各类农作物种植地段落实到位,做到胸中有数胸有成竹。同时,还安排布署做好当前春播准备工作,要求车倌立即投入送粪,在播种前,全部将肥料送到地里。保管员抓紧着手清理库存,农惧坏损的修理,短缺的购置。饲养员加强对役畜的饲喂加料,不致因爬场而影响耕地。</p><p class="ql-block"> 他领导有方,善于用人,根据社员们的特长,将他们安排到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做到人尽其力。会使役牲畜的,让他们当车倌;爱惜牲畜能吃苦的,让他们当饲养员;工作认真负责的,当保管员;有文化的当记工员;干不了农活的放牧。各用所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生产管理上,实行分层负责,队长统览全面工作,副队负责某些具体事务,诸如带队搞农田基本建设,义务工修路,下乡干部的食宿安排,领队秋耕作业组等。小组长组织妇女及半劳力干一些杂活。对于牛倌羊倌和饲养员实行承包责任制,报酬享受中等劳力的平均数,实行全年一次性计酬。在劳动计酬中,根据农活轻重,劳动强度,轻重缓急等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计酬办法,一般情况一个工10分。但在秋收大忙季节时,却将工分提高到15分,拉运庄稼的车倌甚至加大到20分,以此鼓舞士气,调动社员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完成任务的进度。也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他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对于在劳动中偷奸取巧、耍滑偷懒、不好好干活的个别挑皮捣蛋的社员,发现后毫不留情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呵斥责骂,扣除工分,以此促使其改正。对于有损于集体的不良行为敢抓敢管决不手软,有的人家因对猪鸡管理不严,遭害了集体地里的庄稼,他发现后除赔偿外还对其进行罚款。並鼓励社员相互临督捡举,对于举报人员给予奖励,以此维护集体的利益。</p><p class="ql-block"> 每年收益分配时,他将打下的粮食,拣最上等的粮食、油料出售给粮库,首先完成征购任务。然后是留足饲料、籽种,以确保牲畜的发展和来年的种植;再行按排发放社员口粮;最后将剩余粮食存入粮仓,作为战备粮和遇有灾荒年限时及个别缺粮户的应急。 </p><p class="ql-block"> 他在村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村中有人打架斗殴;谁家夫妻生气吵架,临里不和纠纷,都愿意去找老队长给予解决,他通过说理开导,说服教育,调解劝和息事宁人,很快将矛盾化解,从而化干戈为玉帛。</p><p class="ql-block"> 他制定了《村民公约》,同时用制度、纪律和道德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从而使村庄风清气正,和睦团结。很少发生贪污盗窃,违法乱纪和民事刑事案件。他经常以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引导教育社员们热爱集体,爱护集体,维护集体的利益,从而使全队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共同谋求集体经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他重视集体工作,关心社员们的生活,每年春播结束后,都要放假让社员们摸房、修理院墙和猪鸡窝,以防漏雨和进行维护,以此安居乐业。每逢过中秋节和春节时,队里为社员们购置月饼,分发蔬菜,宰杀羊只,改善人们的生活。秋天脱粒结束后,将渣粮碎稭按户分给社员,以解决他们饲喂猪鸡和燃烧之需。夏天农活不太忙时,放手让他上山挖药材,摘蘑菇,割荆条,编箩筐,以此增加人们的收入。对于五保户,困难户和个别老弱病残的家庭,在生产上生活上尽量帮助照顾,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自从走向集体化道路以来,他开始阶段是担任全村的队长,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化小核算单位后,将全村分为两个生产小队,他担任了小队的队长。其后也曾换过几任领导,但因工作没有魄力,缺乏领导能力,致使社员们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搞不上去。在大队的帮助指导下,社员们一致拥护老队长出山,于是他走马上任,一直干到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改革,他与会计和村民代表,一起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将土地分为四个等次,好赖搭配分田到户,並亲自带队丈量地亩。将牲畜、车辆、农具等作出价格,由社员们挑选任购。将树木按根、按片承包到户,负责管护。队房和畜棚出售给需要的人家。队里的场面开辟为宅基地,供村民们建房居住。生产队这一切相关事宜园满顺利完成后,生产队即告解体,他也退居了二线。卸下了重负,不再任职的老队长,年纪己大,告老归隐,在家闲居,逸养天年,直到离世。</p><p class="ql-block"> 他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老党员,终其一生,把毕生的精力奉献于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之中,为发展农业经济和社会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队长,是对他的葆奖和肯定,至今提起他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对他的德能和功绩心存感激和敬佩,十分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