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计划: 离开塞维利亚的下一站是大西洋边的加的斯。停留一天后去直布罗陀,从那边还掉租的车,完成安达卢西亚圆环,然后乘船去摩洛哥。</p> <p class="ql-block">加的斯省位于西班牙最南端,与北非隔海相望,最窄处仅十几公里。</p><p class="ql-block">在进入加的斯市之前,我们首先驻足赫雷斯,这是加的斯省的最大城市,以马术和雪莉酒闻名。全球第二大马术学校——皇家安达卢西亚马术艺术学校就坐落于此。它不仅是学府,还兼具马术博物馆和表演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的马术表演“安达卢西亚,马之舞步”就是这个学校提供的。赫雷斯宝马在西班牙音乐的伴奏下,由身着18世纪服饰的骑手优雅入场,演绎了一场令人惊叹的马术芭蕾,展现了真正的人马合一。</p> <p class="ql-block">题外话,全球公认第一的马术学校则是奥地利维也纳的西班牙骑术学校,成立于157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同类机构。</p> <p class="ql-block">马厩里的马都各有单间,有名有姓,哪年生的,爹娘是谁,什么品种都写得明明白白。</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没有表演,只看见了几个训练的。</p> <p class="ql-block">赫雷斯另一项瑰宝是“雪莉酒”,莎士比亚曾称之为“瓶中的西班牙阳光”。其产地就在加的斯湾一带,酿造历史已经不可追溯。后来的罗马人和阿拉伯人都对工艺和提纯有改进,尤其在后来的穆斯林时代,已经逐渐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今天的风味,并且打响了</span>雪莉酒的名号。西班牙法律规定,所有标注为Sherry的葡萄酒必须产自赫雷斯周边,这是全球唯一能生产正宗雪莉酒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当地产的葡萄榨汁后存入橡木桶发酵,一定时日后糖分逐渐分解,在液体表面形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层白膜</span>——一种特殊的酵母菌。品酒时,酒师用一种名为“喂你呷”(venencia) 的长柄勺,伸进桶内冲开表面的白膜, 在其合拢之前舀出一勺,高高倾入酒杯,技艺独特。</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看到的一个美女使用喂你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马术学校外的一家雪梨酒店,外面就有一个酒保使用“喂你呷”在酒窖舀酒的图示。</p> <p class="ql-block">酒店内部供品尝的酒都是拧开酒桶下部的龙头流出来的,或者是瓶子里倒出来的。墙上一个横挂着的细杆就是那个舀酒的专用工具。</p> <p class="ql-block">观看酒桶内部,的确有白膜浮在表面。看着大酒桶,想到了中国人的腌菜缸。</p><p class="ql-block">早先年我姥姥腌酸白菜是放在大缸里,上面用圆形的石头压着。有时候表面也会有一层白膜,称为”白惑“,撇出去就行,不影响酸菜质量。看来也是一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在店内品了几种酒又听了介绍,别人都买几瓶酒。我们还要继续旅行,带瓶酒显然不方便。买个喂你呷吧,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街上少不了有关酒的艺术品和教堂</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是一个发达民主国家,但在近代却长期处于独裁统治之下。最后一位独裁者是佛朗哥,他极端反共,高压独裁。他在西班牙发动内战,推翻共和政府,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直至1975年去世。</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内战期间,许多国际志愿者支援共和政府反对佛朗哥。我们熟知的白求恩大夫,他远渡重洋身临前线,救死扶伤,就如同他后来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样。</p><p class="ql-block">由于反共立场,佛朗哥与二战中的轴心国关系密切,但又成功避免了西班牙直接卷入战争,可谓手段高超。因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裁,他在欧洲遭到广泛孤立。又因反共立场,</span>他与苏联交恶而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如今,在西班牙几乎难以找到他的雕像,任何颂扬其政权的行为均为非法。</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他的前任独裁者里维拉则相对“幸运”。他不及佛朗哥强硬,本事也较低,但至少在他的家乡,仍有跃马英姿呈现。</p> <p class="ql-block">离开赫雷斯,时间不长进了加的斯。先在旅馆登记,进了房间,放下东西,去外边走走。</p> <p class="ql-block">想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解本地历史,还有比</span>历史博物馆更好的地方吗?这次还真有些失望,二楼及以上维修,所以原价的5<span style="font-size:18px;">欧元</span>(?)只要几毛钱,还不收信用卡。</p><p class="ql-block">无零钱。</p><p class="ql-block">那就进去吧,不要钱了。</p><p class="ql-block">果然,便宜没好货,只有些非常古老的石头。</p><p class="ql-block">楼上可能有意思,可惜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去海边吧。看看大海,看看城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谁修的,又是防范谁呢?穆斯林建的,针对的不是宿敌基督教,而是海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挪威、瑞典人民</span>现在是人兽无害,地球良民代表。他们的祖先可不得了,是臭名昭著的北欧海盗—-维京人。大西洋沿岸的所有城市几乎都是他们的袭击对象。他们猖獗的时期主要是穆斯林统治西班牙的年代。维京人是不管穆斯林还是基督徒,得机会就抢财物、绑票,是当时社会的毒瘤。</p> <p class="ql-block">现在一切祥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盗早已绝迹了,拜</span>不同神的人们已经和平共处了,至少在这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离开加的斯,按照计划下一站是龙达,这又是一个罗马,穆斯林和基督教曾经多次角力的地方。海明威曾经在此度过许多暑假,他的《丧钟为谁而鸣》(也有译作《战地钟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看了许多这种具有综合元素的东西,我们决定改变原计划,直奔直布罗陀, 那座欧洲的地标城市。</p> <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欧洲最南端的英国属地,是欧洲大陆上仅有的一片英国土地。公元711年,阿拉伯-柏柏尔穆斯林联军在齐亚德将军率领下越过海峡。就像当年项羽破釜沉舟一样,齐将军登陆之后,烧掉了所有的船,激励士兵去玩命。拼着那种精神,穆斯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推进至法国。直布罗陀的名字正源于“齐亚德”。</span></p> <p class="ql-block">市区仅6平方公里,四百多米高的直布罗陀巨岩矗立其间,三万多居民多集中在山脚的南部。</p> <p class="ql-block">看地图,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在希腊神话中,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以神力劈开阿特拉斯山,使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形成了直布罗陀海峡。赫拉克勒斯根正苗红血缘纯,但原生家庭有残缺。他秉持正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犯错改正再犯又改正的榜样;</span>抓住各种机会,顽强努力,成就十二大奇迹。错误被人淡忘,伟业永绽辉煌。他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和坚毅斗士的典范, 是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障碍之一就是跨越横亘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阿特拉斯山。赫拉克勒斯生生把面前的大山一分為二,造了一条路出来。这可比子子孙孙挖山的愚公厉害多了。他从地理上分开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分裂的山峰一部分就是直布罗陀,另一部分是在北非。两座山峰合称为赫拉克勒斯之柱,并抽象成为西班牙国徽的一部分。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社会里,这两根柱子就是人类世界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班牙国徽上原拉丁铭文“Non Plus Ultra”,对应的英文单词和中文意思是“not”没有,“more”更多和“beyond”此外。整句话大意为“此处之外再无他物”。开启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时代的查理国王去掉了否定的“Non”,只留下“Plus Ultra”,巧妙地把意思化为“外边更多”。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儿郎们去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欧洲人这种</span>探索未知,去征服去掠夺,去未知世界扩张的雄心壮志,是儒家文化所缺乏的。</p> <p class="ql-block">赶走穆斯林后,直布罗陀海峡两岸都归入西班牙版图。后来新晋的列强英、法又依次打败了老一代霸主西班牙。法国人占据了北非,英国人占据了直布罗陀。西班牙一直对直布罗陀年年不忘,曾经试图用切断淡水资源逼迫直布罗陀再入西国,没有成功。如今,尽管西班牙仍自称所有权,直布罗陀居民却在公投中选择继续归属经济发展更好的英国。每天约有一万西班牙人跨境去直布罗陀工作,工资收入高出两至三倍。</p> <p class="ql-block">草民们只关心油盐酱醋,国家政府注意点则不同。英西都不放弃这个大岩石,理由很简单,它是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p> <p class="ql-block">两柱子夹着大铜镜的地标,一边是古代世界,一边是现代世界。</p> <p class="ql-block">来此旅游,怎么着也应该去到那占据了绝大面积的大岩石顶端看看吧。上山是个技术兼体力活儿,怎么轻松怎么来吧。有索道有旅游车,也有供游人爬上去的阶梯,各有利弊。我们乘了旅游车。</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英军基地,山上能自由活动的地方不很多。</p> <p class="ql-block">山顶栖息着不到300只巴巴里猕猴,这是欧洲唯一的野生猴群。这种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p> <p class="ql-block">在直布罗陀一定会走进山里的隧道。在六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直布罗陀拥有约55 公里长的隧道。最早的隧道开凿于 18 世纪末,用于连接炮台阵地,安放火炮。19 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陆军修建了</span>更多的隧道,用于存放物资和修建蓄水池,以保障战时当地淡水供水。</p><p class="ql-block">20 世纪,整座巨岩被改造为一座庞大的地下堡垒,可容纳 16,000 名士兵,并储备了足够的补给、弹药和设备,以抵御长期围攻。</p> <p class="ql-block">隧道建设高峰是在二战期间,当时欧洲沦陷,德国人疯狂轰炸英国本土。大独裁者佛朗哥又是希特勒的好朋友,咫尺之外的西班牙可能随时加入纳粹团体变为敌人。英国人小心谨慎地开始防范来自西班牙本土的潜在危险。平民撤离,全岛军事化。</p><p class="ql-block">地下城堡里设施齐全,包括电话交换机、发电站、水蒸馏厂、医院、面包房、弹药库以及车辆维修车间。还隐藏着直布罗陀最秘密的地点——“隐蔽洞穴”, 万一直布罗陀被德国占领,六名士兵转为地下,秘密观察,等待盟军反攻。</p> <p class="ql-block">还好,狡猾的佛朗哥没有介入战争。而德国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进攻英国人名下的直布罗陀,估计是看了西班牙的面子。1968 年以后,大部分隧道逐步移交给直布罗陀政府,但仍有部分隧道归英军所有。此外,由于安全隐患,一些隧道已被完全封闭,不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图中水坝内侧停着一艘美国的核潜艇。导游指点大家看,我是没看出来。</p> <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港口停靠的一艘巨轮。</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军港,机场已经民用。</p> <p class="ql-block">山上蜿蜒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巨岩、清真寺、灯塔,标志旗。</p> <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的旗子,大英的米字表明主权。</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清真寺表明了这个多元文化社会。</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图都是网上搜来的。下图的远山就是在非洲摩洛哥境内的另一根柱子。</p> <p class="ql-block">阿尔赫西拉斯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布罗陀海湾最大的城市,</span>本次西班牙之行的最后一站。计划在此还了车,翌日乘巴士前往塔里法,搭船横渡海峡,踏上摩洛哥的土地。</p><p class="ql-block">还车时遇到了麻烦。Avis办公室位于狭窄的单行道上,我们找到投钥匙的小窗口,却没地方停车。 几番周折后,在几位摩洛哥人协助下找到个车位。</p><p class="ql-block">谢天谢地,自驾算是圆满完成。</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七点起床,快速收拾行李并办理酒店退房。乘出租车去大巴站,从那里去塔里发港口。</p><p class="ql-block">7:45 大巴离开阿尔赫西拉斯。街道已然繁忙。天色逐渐变亮,海峡隐隐可见。大巴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对岸的灯光也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一切顺利,上了船,回头再照几片。这次的西班牙旅行完美结束。</p> <p class="ql-block">拜别直布罗陀柱子,西班牙再见👋。</p><p class="ql-block">Hello,摩洛哥!我们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一个古老的穆斯林国家,忐忑而期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