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怨报怨,何如?

牟永忠

<p class="ql-block"><b>以怨报怨,何如?</b></p><p class="ql-block"><b>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b></p><p class="ql-block"><b> 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以德报怨,就没有是非好坏之分了。以后还会有谁去做好事?当然,我们做好事是不求回报的。但对受到施恩之人来说,必须记住人家的恩德。这才有真善美和假恶臭之分。</b></p><p class="ql-block"><b> 当然,佛教讲以身伺虎,人家打了你一个巴掌,你伸出另一边脸给人家打。在老虎的眼里,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没有两样。它为了生存,可以捕猎其它弱小的动物,这是天道法则。它是食肉动物,食草不能生存。但人类是经过漫长进化的高级智慧动物,形成了一套法律体系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也形成了一套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人家打了我一巴掌,我还主动转过另一边脸去,以求得人家消气。我毕竟不是佛教子弟,无法有这样的境界,也不敢苟同这样的想法。</b></p><p class="ql-block"><b> 但佛家和孔子一样,都是不赞成以德报怨的。两者都主张以直报怨。</b></p><p class="ql-block"><b>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佛家和孔子都没有明确论述“以怨报怨,何如?”虽然,没有提到以怨报怨,但既然他们都主张以直报怨,显然是不赞成以怨报怨的了。</b></p><p class="ql-block"><b> 细细想想,?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怨报怨,只为使仇恨越结越深。本来是大不了的什么仇怨,过了几年,相逢一笑泯恩仇。人家在背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造谣生事,原本大可当作没有听见,装聋作哑,过不了多久,也许人家自知理亏,也就不再生事了,但你也要以其人之道,还以颜色,结果却使得矛盾不断升级,最后水火不容。</b></p><p class="ql-block"><b> 也许,有人会说,世上就有一些恶人、“小人”,本性难移,坏事做绝,不知悔改,我们必须以牙还牙,这才是正义的力量。但在你念念不忘仇恨,处心积虑想着打击报复,弄得自己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生活一塌糊涂。也许由于忧郁而成疾。</b></p><p class="ql-block"><b> 所以,我们得学会放下,学会释然,过好自己的生活,干好自己的事情。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都是修行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正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也许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你的事业由于别人的阻拦而难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在另一方面却取得成就。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只就是最好的报复。</b></p><p class="ql-block"><b> 恶人自有恶人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本性作恶多端的人,会不断地做尽坏事,到头来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虽然,我们没有亲自报复得来的快感,也就没有以恶制恶,以暴制暴而种下的罪恶之因,避免了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坏人恶人。不是吗?在别人打你一巴掌的时候,你还以一巴掌,法律上这就构成了打架斗殴。而如果人家打了你一巴掌,你不还手,选择报警,那他就构成了伤害罪。</b></p><p class="ql-block"><b> 本人毕竟不是佛家子弟,所以没有大智慧,只是一派胡言。但愿我们人人每天都生活得开开心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