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文顶,征改在即,现有的鹭江道一隅的城市天际线,很快就要华丽转身变成另一种全新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人间三月天,鹭岛春色泱!</p><p class="ql-block"> 走寻老厦门,大爱一座城! </p><p class="ql-block"> 3月1日下午3点,曾谋耀、廖宁两位老师带我们走寻老厦门之同文顶。</p><p class="ql-block"> 曾道人说:“远去的老街巷包括:粗糠井、蚊香井、园花巷、大使宫、五崎顶、塔仔街、北市仔街、北打铁街、蟑螆脚、水阄墓、福山路、晨钟路、医院路、光景内、棋杆脚、虎母尿、土炭埕及昭福宫、先山寺、大使宫等这些在哪里?可能99.9%的老厦门人都无法说全的,咱们周六一起去寻找吧。”</p><p class="ql-block"> 3~6点:戴上耳机,迈开步伐,我们一起聆听大咖的精彩讲解,用实地行走的脚步丈量“历史故事+建筑美学”,让海量资讯,炫耀同文顶涅槃重生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6~9点:二月二、龙抬头,正当时!一年头牙宴,假泰谷酒店,自己动手做,集体再回味,闽南古早味,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主办单位:老厦门研习社</p><p class="ql-block"> 走寻老厦门群</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3点,江夏堂主理人黄伟煌群友、会长,特地为我们开放专场。</p> <p class="ql-block">(注:廖宁老师说,这是日本人出的关于同文顶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走寻线路:在江夏堂状元广场集合(江夏堂特地为大家开放2:00~~3:00),走进—定安路介绍那些远去的老街巷—介绍抗敌后援会旧址大楼—走进泰山路—介绍联排巴洛克式风格的洋楼—拐入钓仔路进入水仙路—介绍水仙路的历史及历史风貌建筑—从竹寮巷上到寮仔后—有福星大旅社—保生堂(福州人的家庙)从第六市场后面小巷下到第六市场—上打铁头刀街(白氏宗祠)—同文书院—大连兴馆—白厝墓—通武当分镇—小走马路(1号洪怀仁堂洋楼—广东会馆遗址--青年会遗址、榕林别墅遗址)--拐入通奉第24号洋楼—20号洋楼—进入大字酒巷(兰琴古厝及周边老宅)进入通奉第巷、横巷—从石枋巷通金新河(49号洋楼)--走入金新河--灵应殿巷—进入同文路—到达泰谷酒店。</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赞同道人此说:这线路也只有我这个老厦门人包括在此片区走了二十多年才能整理出来的,说真的,不“碰风”的!</p><p class="ql-block"> 讲真的,“真道人”真的一点都不“轰龟”!</p> <p class="ql-block"> 周六的早上,吃货的早餐,是骑车几公里,穿过千万人,只为一碗鳐鱼粥——朱家麟老师唯一认可的“杭仔鱼”粥,八市肉摊鱼铺间的小店粥!</p><p class="ql-block"> 老口味、老手艺、老声音、老物件、老房子——走寻老厦门的“五老寻”,走来走去,老口味的魅力是最大的,难怪本地人喜欢把打工说成“赚吃”。无独有偶,作家陈晓卿老师说,“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吃什么”只是前奏曲,今天我们走寻老厦门群的活动主题,是老房子乃至老街巷、老地名……</p> <p class="ql-block">DeepSeek说:</p><p class="ql-block">厦门同文顶是厦门岛内一处兼具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观的老城片区,位于鹭江道与中山路交汇处,背靠厦门城,远眺鼓浪屿,以“山、海、城、岛”交融的独特景观闻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展开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地理位置与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同文顶片区北接中山路,东临思明南路,南至镇海路,西靠鹭江道,是连接厦门老城与鼓浪屿的重要节点。其制高点“望高石”曾是厦门人登高望海的绝佳地点,可饱览鹭江入海口及鼓浪屿全景,现存披襟石刻等历史遗迹,寓意“敞开胸怀、宁静致远”。片区地势起伏,街巷错落,保留了骑楼、古厝、番仔楼等传统建筑,是厦门少有的原生态老城风貌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历史沿革与名称由来**</p><p class="ql-block">1. **“同文顶”名称来源** </p><p class="ql-block"> 片区原名“望高山”,因清代华侨捐建的**同文书院**(1898年)声名远播,逐渐以“同文顶”取代旧称。书院由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等发起,以培养中西兼通人才为目标,开创厦门现代教育先河,并诞生了厦门首支篮球队、首个无线电台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书院兴衰** </p><p class="ql-block"> 同文书院原址毁于1938年战火,后迁至鼓浪屿停办。但其影响力深远,曾于1918年设立大学部,早于厦门大学三年,成为福建省第一所现代大学。现仅存捐资碑等遗迹,部分建筑为厦门市社科联等单位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文化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同文顶是厦门近代文化启蒙的象征。书院采用英文授课,引入数学、科技等现代学科,打破传统科举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商界、学界精英,如李清泉、林俊卿等。其“兼容中西、与时俱进”的精神成为厦门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改造与更新规划**</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思明区将同文顶列为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区域,计划以“山海共会、鹭屿同文”为主题进行综合改造:</p><p class="ql-block">1. **历史场景复原** </p><p class="ql-block"> 拟一比一复建同文书院,恢复江夏堂等古厝的前埕后花园格局,并打造同文博物馆、艺术商业街区,串联中山路与鼓浪屿的文旅资源。</p><p class="ql-block">2. **生态与居住提升** </p><p class="ql-block"> 规划建设山体公园、空中绿廊及观光电梯,改善交通与消防隐患,同时通过“巢居”设计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功能,保留市井烟火气。</p><p class="ql-block">3. **社区活化** </p><p class="ql-block"> 片区现有居民2.28万人,改造强调保护30余处传统建筑(如洪怀仁堂、兰琴古厝),避免过度商业化,倡导古厝活化为民宿或文化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现状与价值**</p><p class="ql-block">目前,同文顶仍保留大量清末至民国的历史建筑,如静园(通奉第巷24号)融合中西风格,门楣“仰观俯察”出自《周易》,传说与“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相关,体现了厦门华侨文化的多元性。尽管部分区域存在环境杂乱、建筑失修等问题,但其历史肌理与市井生活交织,成为厦门城市记忆的鲜活载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来,同文顶有望通过“超维共生”理念,成为集文化、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地标,延续“山-海-岛-城”的和谐共生传统,焕发新时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群友朱智强说:</p><p class="ql-block">同文顶</p><p class="ql-block">一处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熟悉是因为曾在此求学</p><p class="ql-block">来来回回也走了三年多</p><p class="ql-block">陌生是这里街巷纵横交错</p><p class="ql-block">至今仍有些分不清东南西北</p><p class="ql-block">如今方知</p><p class="ql-block">错综复杂的街巷</p><p class="ql-block">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而分不清东南西北</p><p class="ql-block">是否意味着“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同文顶即将翻开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此行将是告别之旅</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人有情</p><p class="ql-block">相信老街巷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会代代传颂</p><p class="ql-block">同时祈愿</p><p class="ql-block">同文顶</p><p class="ql-block">明天会更好[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感谢@陈福阵 | 布法之徒 组织了又一场别有意义的活动[抱拳][抱拳][抱拳]</p> <p class="ql-block">群友郑勇说:</p><p class="ql-block">我们如此热爱厦门,百人齐出发, 走寻老厦门,大爱一座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月18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同文顶片区有机更新项目(首开区)征收范围的公告发布,激起一池春水。3月1日下午3点,厦门老房子研究专家、原厦门市房管局文安房管所号称曾道人的曾谋耀老师、鼓浪屿申遗总设计师、原中国建筑技术集团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廖宁老师带我们走寻老厦门同文顶。</p><p class="ql-block"> 曾道人说:“远去的老街巷包括:粗糠井、蚊香井、园花巷、大使宫、五崎顶、塔仔街、北市仔街、北打铁街、蟑螆脚、水阄墓、福山路、晨钟路、医院路、光景内、棋杆脚、虎母尿、土炭埕及昭福宫、先山寺、大使宫等这些在哪里?可能99.9%的老厦门人都无法说全的,咱们周六一起去寻找吧。”</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我们在江夏堂走访,聆听廖老师的讲解,3点曾老师在门口做了补充,我们戴上耳机,迈开步伐,漫步老厦门,边走边聆听大咖的精彩讲解,用实地行走的脚步丈量“历史故事+建筑美学”,让海量资讯,炫耀同文顶渐行渐远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定安路,听曾老师介绍那些远去的老街巷,听廖老师介绍抗敌后援会旧址大楼。走进泰山路,听廖老师介绍联排巴洛克式风格的洋楼。拐入钓仔路,进入水仙路,听两位老师介绍水仙路的历史及历史风貌建筑。从竹寮巷上到寮仔后,有福星大旅社,保生堂(福州人的家庙),从第六市场后面小巷下到第六市场,一路行行摄摄,上打铁头刀街(白氏宗祠),探访同文书院遗址,徜徉大连兴馆巷,途经白厝墓,通武当分镇,来到小走马路,为1号洪怀仁堂洋楼的建筑惊叹,这是广东会馆遗址、青年会遗址、榕林别墅遗址,老街巷果然藏龙卧虎。拐入通奉第24号洋楼,途经20号洋楼,我们进入大字酒巷,在兰琴古厝及周边老宅流连忘返。大家都是摄友,老建筑根本拍不完啊拍不完。我们再度进入通奉第巷、通奉第横巷,从石枋巷通金新河巷,到49号洋楼钱公馆打望,拍拍被我们吓了爬到树上的流浪猫。走入金新河巷,来到灵应殿巷,我们进入同文路,拍了同文路的碑记,就到泰谷酒店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6点半我们开餐了,二月二、龙抬头,正当时。一年头牙宴,假泰谷酒店,我们优秀的组织者代表我们感谢了两位老师,幽默的主持人带我们猜各种闽南俗语,两位老师比赛包厦门薄饼,廖老师一秒胜出。群友自己动手做海蛎炸、海蛎煎,集体再回味,闽南古早味,人间烟火气!感恩陈福阵先生走寻老厦门永远的群主辛苦组织,感恩曾老师和廖老师精彩专业的讲解,感恩叶少军先生走寻群永远的主持人,感恩大气的严总提供泰谷酒店聚餐场所,感恩泰谷酒店员工周到的服务,感恩志愿者辛苦付出,感恩下午从3岁小帅哥到81岁老奶奶所有的参与者。我们如此热爱厦门,厦门亲像一首歌,咱来唱歌给全世界来听,让全世界来听到厦门。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山有海还有白鹭鸶,更有我们可爱的厦门人,我们永远爱厦门![愉快][玫瑰]</p> <p class="ql-block">群友吴臻说:</p><p class="ql-block">同文顶,这些老街老巷,即将走进历史的尘烟中。再走一回吧,再看一眼老街巷老房子老校舍老石板老树藤老住户吧,带着回忆,不舍,牵挂,还有眷念和期盼……</p> <p class="ql-block">群友张碧虹:</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寻找老城的模样,用心倾听历史的声音,用情感受文物留给我们的温暖。然而,世上没有永恒,时间的年轮转动,过去总要过去,我们无法扼住时间的脉搏,也终究难以挽留古老的东西,只能像送别老朋友般,陪它走最后一程。我们相信这绝对不是一首送别的挽歌,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春日里,必定是一支春天的圆舞曲,唱响明日的好彩头!</p> <p class="ql-block">我想说的是,</p><p class="ql-block">我们总想着,</p><p class="ql-block">用城市漫步,</p><p class="ql-block">在城市更新的缝隙里,</p><p class="ql-block">奋力扎进一道留下记忆的光,</p><p class="ql-block">为后来人钉住,</p><p class="ql-block">未来深度探索的路标。</p><p class="ql-block">期待未来的有一天,</p><p class="ql-block">某男指着同文顶对某女说,</p><p class="ql-block">“陌上花开,</p><p class="ql-block">可缓缓归矣”!</p> <p class="ql-block">当年审批“英迪格酒店项目”的领导,真是难得的天才,大笔一挥之下,活生生的把千年的“望高石”,变成现在的“望背石”。佩服佩服![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本篇作者:</p><p class="ql-block">陈福阵——</p><p class="ql-block">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p><p class="ql-block">高级律师、中级经济师、二级心理咨询师;</p><p class="ql-block">锦天城律所一级合伙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市公司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校外导师、厦门仲裁委仲裁员、汕尾仲裁委仲裁员;</p><p class="ql-block">出版过五本独著书籍——《律途心语》《走寻老厦门》《公司管控——法学院没有教的“公司法》《陳井.陈井》《嘉禾里.鹭人甲》。</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390605358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