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月三十日大年初二,我们的自驾游来到福建省漳州市,参观了著名的田螺坑土楼群。这是福建省土楼中最具特色的的标志性建筑。它坐落于南靖县海拔近八百米的湖岽山半坡上,一个名字叫田螺坑的自然村里,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作为福建土楼的名片,早于二零零八年就被列入世遗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是中国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园楼和一座椭圆形楼组成。这独特的建筑形体组合之作,被游客们戏称为“四菜一汤”。</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料记载,土楼最早出现于唐代,而建造最盛时期是明末清初。田螺坑土楼群中间方形的步云楼建成于1796年即清嘉庆元年,以后又在周边陆续建了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三座园形楼,最晚的是椭圆形的文昌楼, 建于1966年。前后跨越170年。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就地取材,构造奇巧。各层功能分明,上下连通。不仅保证日常生活生产所需,并具有效的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土楼群,“四菜一汤”那黑瓦黄墙的巨大腰身被群山环绕,与四周层层叠叠种满稻谷和茶树的梯田簇拥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黑黄,绿,橙和土红色交替变幻出现,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圆顶土楼矗立在眼前,它外墙装饰着红色灯笼串,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 在夕阳的映照下,土楼群被阳光染成了金黄色,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夯土文化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夯土墙板筑技术数百年积累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在春节之际,游人实在太多。停车,游览,拍照也不大方便。不过全家老少三代能千里迢迢,来一睹芳容,虽是匆匆一瞥,也很幸运很值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于已巳年正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