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短耳鸮》

北京 玛雅

<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玛雅</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北京</p> <p class="ql-block">可萌可凶的短耳鸮,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短耳鸮,还有个很好听名字,小耳木兔、短耳猫。它的长相似猫又不是猫,每次拍到它的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叫好,这这只小猫真的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xiāo) (英文名:Short-eared Owl,学名:Asio flammeus),是鸮形目鸱鸮科长耳鸮属的鸟类。这种中等体型的鸮类在日间更为活跃,常见于开阔的田野或沼泽地带,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分布广泛,遍及北美、欧亚大陆、南美草原以及冰岛、夏威夷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体长34-43厘米,体重206-475克,雌鸟略大于雄鸟。羽毛呈淡褐色,腹部颜色最浅,翅膀及胸部有条纹和斑点。翼尖附近有明显的淡色斑块。头部圆大,耳羽极短,不明显。面部盘灰白色,眼眶黑色,眼睛黄色。雄鸟面部盘白色偏灰,雌鸟整体颜色更深。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上部羽毛更暗,具浅色尖端。</p><p class="ql-block">在繁殖地会发出一系列低沉的“呼呼”声和各种刺耳的吠声。在繁殖地以外的地区,它们很少发声。</p><p class="ql-block">与长耳鸮的区别在于:短耳鸮有黑色眼影,眼为光艳的黄色,耳羽不明显;而长耳鸮眼红黄色,耳羽明显。短耳鸮偏好开阔草地,白天活动;长耳鸮则主要夜间活动。</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沼泽、湖岸和草地。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但白天亦可见其活动。飞行时贴近地面,常交替进行鼓翼飞翔和滑翔。以鼠类为主要食物,也会捕食小鸟、蜥蜴、昆虫等。</p><p class="ql-block">繁殖期为4-6月,巢筑于沼泽附近地面草丛或次生阔叶林内的朽木洞中。每窝产卵3-8枚,卵为白色,由雌鸟孵化,孵化期24-28天。雏鸟晚成性,约24-27天后可飞翔。</p><p class="ql-block">全球分布广泛,除澳大利亚外。在中国,常见于北部地区。</p><p class="ql-block">短耳鸮在全球的分布与数量受小哺乳动物密度影响,数量波动较大,部分地区的种群呈现下降趋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大家关注与鼓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