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滩往事系列137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挖掘重现二二一基地“逆行者”风采</p><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于1958年伴随基地创建而组建,1993年随着基地撤厂销号而撤编,是唯一一支隶属于二二一基地的特殊部队。从1958年到1993年的35年中有800多名热血青年入列,承担起了基地急、难、险、重特别勤务,从而保障了原子弹和氢弹研制、试验、生产任务,官兵们参与和见证了原子弹试验生产、爆轰试验、实验弹,退役核弹销毁等,足迹踏遍二二一基地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为抢救性挖掘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口述历史、人物故事,我办专访了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多名退役战士。当年他们青春年华集结在二二一基地,为国护盾铸剑;今天他们已到耄耋之年,心系精神传承。这也是他们终身无憾的事业,让我们共同扛起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接力棒,接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p><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华成聚老人亲身经历的参与核武器研制爆轰实验和核弹头环境实验往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以身许国铸核盾 临危受命挺脊梁 </p><p class="ql-block">——访原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老兵华成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华成聚老人回忆,他于1972年12月18日,接到了期盼已久的入伍通知书,第二天一大早在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武装部大院换上了崭新的军装。三天后与西安市莲湖、新城、郊区征集的54名战友在西安火车站集合后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列车在行驶27个小时到达西宁火车站时,已是华灯初上。当晚住在二二一基地西宁办事处,第二天乘坐基地派来的“大轿车”到达金银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个月紧张严格的新兵训练结束,华成聚分配到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二中队。没过多久选拔进入司机训练班学习,拿到驾驶执照后继续留在二中队五班驾驶消防车。</p><p class="ql-block"> 老人继续回忆, 1975年春,张佐臣大队长找我谈话说:“经与蔡义丰教导员商量,以后基地核武器研制爆轰试验、环境实验,要派固定人员参加保障工作。如果每次轮换人员,遭受核辐射的风险不好控制。经消防大队研究,决定由受过防护培训的华成聚带领相对固定且受过防护培训的人去参与试验保障工作,以此减少参试人员受到核辐射的风险”,并问我“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当时,我很坚决的接受这个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参加过几次核武器研制爆轰试验后,通过与试验队科研人员的接触,不断增强了核辐射自身防护知识。</p><p class="ql-block">我还清晰的记得,对参与六厂区爆轰试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非常严格,凡是身体任何一个地方有外伤都不能去。记得有一次去核爆现场执行任务时,在接受手部测试过程中仪器竟然直接爆表,把我吓坏了,通过肥皂清洗后,测试仪表响了几下表针就在绿色的地方停了下来,证明了辐射值在安全的范围。测试正常后赶紧带上手套坐进了车里。 </p><p class="ql-block"> 爆轰试验结束后,我和战友们开始用消防车为洗澡车供水,待参试人员沐浴完毕,又将参试车辆用水枪冲洗干净后,驾驶消防车归途。</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接到消防大队领导通知,让我带队到四场区执行某型核弹头环境试验任务,到了四场区刚把车头对着试验厂房墙停好,试验厂房里走出本次试验工作负责人,领着我和战友进入试验厂房。并告诉我们“咱们这次是搞震动试验和冷冻试验,你们可能要在这里住上几天,至于住几天要看具体情况才能做决定,楼道的左边是你们住的地方,右边有大玻璃的房间是监控室,后面一墙之隔是车间,也就是震动试验的地方,你可以熟悉一下环境”。</p><p class="ql-block"> 我向振动试验间走去,刚走到振动试验间门口时,看到里面一老一少两人谈话,听话音像是师傅给徒弟做思想工作,徒弟显然对眼前的工作环境充满恐惧,她耷拉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我抬头一看,行车将本次震动试验的核弹头吊在空中。别说是小姑娘,就我这大小伙子也心头砰砰直跳,连忙将脚步收回,回到了临时安排的房间。 </p><p class="ql-block"> 这次试验加上我们3名消防队员共有七八个人,有时候白天会过来一两个人,到了晚上就离开了。几天后大队长张佐臣、中队长张茹玉来检查工作。发现我把车头对着墙壁,就提出了批评,“你这样把车头对着墙壁,万一出现什么危险状况,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于是,我赶紧上车把车头对外停好,笑着说:“张大队长万一发生意外车头对外也跑不了哦。”张大队长听后一愣又笑着说:“也是、也是……”。两位领导检查了试验间,操作间后到我们住的房间,反复强调安全防护措施后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老人清晰的记得,在二二一基地四场区进行环境实验的核弹头是不含核裂变材料,即使发生意外也不会发生核爆炸,不会对二二一基地带来灭顶之灾,但弹头里的高能炸药足矣把实验厂房夷为平地。当参试的科研人员将核弹头吊装到振动台,将核弹头紧固在振动台上时,三名消防战士就守护在他们身边。科研人员对我们说“这里很危险,你们出去吧,外边安全点”。我对科研人员说:“你们都不怕危险,我们也不能临阵脱逃。”科研人员笑了笑低头继续用扳手紧固螺栓。在参试人员严格按照试验大纲要求严肃认真操作下,几天后终于有惊无险完成了某型核弹头振动实验。</p> <p class="ql-block">后来,核弹头由振动试验间转运到冷冻试验间,第二天基地试验部又来了一位负责冷冻试验的科研人员,他一声不吭直接走到冷冻试验的三角架旁,我也跟了过去,只见科研人员搬了梯子支好后爬上了三角架,解开三脚架蒙着的帆布在上面操作,过了一阵,顺着梯子下来了。看着他瘦瘦有点苍白的脸,我就问:“你脸色不好,身体咋瘦成这样子了?”他笑着手指了指三角架感慨说:“我这辈子把自己交给她了,其它的也就无所谓了”。经过近十天的试验,圆满的完成了冷冻试验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专访结束时,老人满眼泪光的讲到,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不知道几位科研人员的名字,但是他们所说的“这里很危险,你们出去吧,外边安全点”“我这辈子把自己交给她了,其它的也就无所谓了”等话语时不时的回响在脑海,可敬的二二一基地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心中牵挂的永远是别人的安危。</p><p class="ql-block"> 这位科研人员的话,其实也是二二一基地许许多多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们共同的心声,那就是“以身许国铸核盾,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