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周六即2月22日,在上海海湾森林公园赏梅结束后,顺路去金山嘴渔村游玩,想不到小渔村给人带来了不少惊喜。金山嘴渔村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沪杭公路6394号,从公园导航到渔村,沿着宽敞的沿海公路,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金山嘴渔村。据说它是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濒临杭州湾,汽车行驶的靠海公路便是老沪杭公路,渔村与大海仅一步之遥,与海中的金山三岛隔海相望。</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的民居装饰考究,且停车便捷,可谓鳞次栉比,大多已改作餐饮或旅店,正值冬季,气温偏低,加上海边夹带着寒风,游客稀少,有些冷清,生意较为清淡,想必盛夏之季,应该是凉风习习,是享用海鲜大餐的宝地,据说这便是“金山嘴海鲜一条街(沪杭公路)”。</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的一座瞭望台,当地村民称之为“碉堡”、“古堡”,是金山嘴渔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介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建造,为砖混结构的瞭望台,据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防止敌人从海上偷袭,瞭望观察所用,为当时最高的瞭望点,</span>屹立在金山嘴海塘已经七十多载,也见证了渔业村的变迁史。</p> <p class="ql-block">进入渔村老街,入口处的4A级标志倒是吸引人们的眼球,想不到小渔村也是4A级景区。旁边的一座约7米高凉亭称之为“逐浪亭”,是金山嘴老街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其名源于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中:“把酒醉滔滔,心潮逐浪高”,故名“逐浪亭”,主要是体现金山嘴的渔民与海浪的搏击中呈现出逐浪放歌的浪漫情怀和豪迈气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砖黑瓦马头墙,小桥流水渔人家。来</span>到老街,陕窄的街道,大概仅有2米左右的宽度,来往行人一多,便显得十分拥挤,但两侧店铺林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渔具馆、小吃店、客栈、海鲜鱼摊,很是热闹;</span>油墩子、海棠糕、梅花糕、红色的海虾干、鳗鱼干……,琳琅满目;老街独有的黄鱼面招牌旗、鱼形灯笼等十分醒目,加上空气中夹带着鱼腥味,让人感到真的是来到“海边”的渔村老街。</p> <p class="ql-block">说起金山嘴渔村,据史料记载,其形成至少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在海边的千年古镇,也算是一个繁华都市的世外桃源。到清末民初,小镇上有商店、作坊有36家之多,仅经营渔货的渔行客栈就有10多家,每逢春、秋两汛,收获海鲜颇丰,来此购买海货的商人、观潮的游客等云集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流摩肩接踵,小渔村热闹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山嘴渔村达到顶峰,据说时当时拥有大小渔船45条,吨位达到1650多吨,<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海渔民最多时有1000多人,年</span>产渔货116万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渔村,也是上海市渔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但自80年代后期起,随着金山石化基地的建立,众多化工企业污水不规范的排放污染,再加上过度捕捞,渔业资源逐步衰竭,大部分渔民转行,告别了赖以生存的大海,有些渔民转行办起了养殖、渔货加工等业务,也有些渔民,开起了海鲜酒店,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沪杭公路海鲜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政府整合资源,对金山嘴渔村作了整体规划,并投入资金,将老街修缮一新,包括渔民老宅等,特别是开设了渔村文化馆、渔具发展史、画家工作室、渔家客栈等颇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展厅和餐厅旅馆,作为金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使古老的渔村重新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成了金山黄金海岸线的一个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老街虽不长,但喜欢兜兜转转的游客,<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观的景点也不少,有的景点</span>可随便参观,象渔民老宅等,但渔村文化馆等需收取门票,套票费用大概30元左右。我们是自驾游,行车方便,从渔村返程中,发现其与金山石化相邻,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不妨去金山嘴渔村吃吃海鲜、购买海货、了解当地的渔文化……。</p> <p class="ql-block">(资料源于网络,照片为现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