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浮梁县东部,地处皖、赣两省交界处。它古称“窑里”,是景德镇陶瓷的发源地,始建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span>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瑶里古镇有多种靓丽的名片:</span>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入选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月13日,在游览浮梁县衙之后,驱车前往瑶里古镇。</span>途中,又游览了新平瓷宫景区和史子园村的茶园,于下午13时到达瑶里古镇景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坐落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环境优美,景致迷人。</p><p class="ql-block"> 游览瑶里古镇景区不用购票,在停车场停车后,我们直接进入景区。首先来到了方街上。</p> <p class="ql-block">方街</p> <p class="ql-block"> 方街是进入古镇的一条小街通道,青<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铺就的街巷上布满了各种古建筑。临街的古建筑内是经营各种各样商品的商铺。有些经营当地特色食品的商铺,拿着刚制作好的食品,在街上让游人品尝,虽然比较热情,但并不叫卖自己的商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步行数百米之后,来到了古镇街巷上。</span></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巷</p> <p class="ql-block"> 古镇街巷古朴沧桑。<span style="font-size:18px;">狭窄的通道,两侧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和马头墙随着时间的磨砺,染上了斑驳陆离的痕迹。有些墙壁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为这些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span>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历经岁月的打磨,光滑而又不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思绪穿越时空的回到了远古时代,仿佛看到了古人在街巷中穿梭,仿佛听到了古人忙碌的脚步声。</span></p><p class="ql-block"> 步行数百米之后,来到了陈毅旧居处。</p> <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p> <p class="ql-block"> 陈毅旧居,原为清嘉庆年间登仕郎(正九品)吴光镕家的敬义堂,是吴家专为子孙后代苦读寒窗,获取功名而设的书斋。陈毅曾于1937年11月和1938年2月两次来到瑶里,领导在皖赣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进行改编,这里是他当时主持中共皖赣特委会议,以及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陈毅旧居前面不远处,有个小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瑶里改编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瑶里改编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在皖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三支红军游击队,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领导及陈毅的部署下汇集瑶里。新四军在此设立了招兵处,并分别到祁门、休宁、至德、浮梁和景德镇农村城镇驻扎,十多天扩军200多人。经过整训改编后,于同年2月底开赴安徽歙县岩寺。不久,这支部队便离开了皖赣边区根据地,奔赴抗日前线,留下的部分人员,设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所在小广场的边上,是一排小吃店。</p> <p class="ql-block">小吃店</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的小吃摊点很多,有固定房屋经营的,有临街随意摆放的,都在售卖当地特色美食。据说,瑶里古镇的美食很丰富。小吃的种类也很多,烧饼、茗茶、五丁汤等地道美味以及小河鱼和农家母鸡,都是当地餐馆的招牌菜。</p><p class="ql-block"> 在其附近,就是瑶河。</p> <p class="ql-block">瑶河</p> <p class="ql-block"> 瑶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瑶里古镇的母亲河。它</span>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过古镇。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河而建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河的两岸,粉墙黛瓦的倒影在河水中。</span>河面上,偶尔有几只水鸟悠然自得地游弋,<span style="font-size:18px;">划破水面的宁静</span>。各种景致相互叠加,在瑶河上形成了一幅山水萦绕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正欣赏着瑶河的景致,远处河面上飘来一只花船。</p> <p class="ql-block">表演</p> <p class="ql-block"> 花船从瑶河的远处慢慢飘来,花船上的景致也越来越清晰。在一只四方形的船体上,四周装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美观大方。船夫头戴斗笠,身着古装,轻轻的滑动着船桨。一名少女站在船的中央,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动作娴熟,阿娜多姿。</p><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为了刺激旅游业的发展,而专门设置的公关项目。游客们看的如痴如醉,我感觉还是很有必要的。</p><p class="ql-block"> 欣赏完瑶河的景致,沿河边道路前行,不远处就是吴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吴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吴氏宗祠,初建于明代,后经重建,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祠堂内完整保留了历代传下来的族谱,是研究吴氏历史和风俗的珍贵资料。吴氏宗祠不仅是吴氏家族的祭祀场所,也是瑶里村落社区活动中心,功能多样。</p><p class="ql-block"> 从此前行不远处,是宏毅祠。</p> <p class="ql-block">宏毅祠内景</p> <p class="ql-block"> 宏毅祠是瑶里改编旧址,即红军游击队瑶里改编驻地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介绍:宏毅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瑶里吴姓宗族的一个支祠,是吴氏分支进行祭祀祖先和从事其它宗族活动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解说牌介绍: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皖浙赣红军游击队下山,在此接受陈毅指导下组编新四军的活动,改编后的红军游击队曾驻扎在这里,进行文化和纪律教育。并在此设置了招兵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宏毅祠的不远处,是进士第。</span></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进士第,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康熙年间的1662年—1722年,是当时的进士吴从至的宅院。</span>它的设计和装饰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展示了古代家族的礼仪和文化。进士第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对于研究古代家族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从进士第处前行,瑶河河面上,有一座古桥。</p> <p class="ql-block">古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古老的石桥,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静地横跨在清澈的瑶河之上,来来往往的游人,不停的从桥上走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走到桥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河水微波粼粼,岸边的垂柳微风轻拂,两岸的建筑</span>飞檐翘角,岸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人如织,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 从桥上走下来,沿着景区的道路标识,拐过两道弯,来到了狮冈胜揽景点处。</p> <p class="ql-block">狮冈胜揽</p> <p class="ql-block"> 狮冈胜览,<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幢中西合壁的徽派合院式民居,</span>是瑶里古镇最具特色的一幢建筑。外部及大门是欧洲风格,内部为典型的徽派天井式住宅。正房为三开间,中央是堂屋,建筑高雅富丽。建筑上的梁、门、窗上有百余幅木雕作品,这些木雕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古典戏文、神话传说以及寓言故事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解说牌介绍:它建于清代末期,原为瓷茶商人吴佣舟的私宅,因为河对面即为狮冈,所以就取名狮冈胜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狮冈胜览走出来,沿着瑶河上的小石墩走过瑶河,来到了对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景区道路前行百余米,拐进一个小街巷,便是</span>程氏宅。</p> <p class="ql-block">程氏宅</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宅,是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的微派建筑,由门罩、天井、正堂、厢房、阁楼五部分组成,依山面水,粉墙黛瓦,色泽典雅大方,砖雕精美。</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它建于清代晚期,是当时程方美的私宅,也瑶里古镇微派建筑艺术特色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走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程氏宅,沿景区道路前行数十米,是</span>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宗祠,<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门为三间四柱四楼式的砖雕石砌贴壁牌楼门,内部从前至后为前厅、享堂和寝室,前厅和享堂为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寝室供奉祖先牌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介绍:它</span>建于明代中叶,又名“惇睦”堂,以劝诫世人要“惇厚诚实、相敬和睦”。</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8日,陈毅来瑶里主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事宜,在此召开了军民抗日动员大会,一千余人参加。会上,陈毅还和他哥哥陈孟熙(国民党川军上校团长)握手言和,兄弟同场发表了共同坑日,枪口一致对外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程氏宗祠沿景区道路前行,来到了瑶河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瑶河码头</p> <p class="ql-block"> 瑶河码头,在明清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重要集散地,船只从这里运送高岭土和釉石到景德镇,同时带来盐和布匹等物资。这种繁荣的贸易活动使瑶里镇成为当时的重要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瑶河码头,已不再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但它依然保留了往日的规模和气势。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感受古代这里的繁忙景象,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氛围。</p><p class="ql-block"> 从瑶河码头处继续前行,来到了明清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明清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明清商业街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现存有上百幢明清店铺,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两边镶嵌鹅卵石的青石板铺就而成的街面,和一侧的排水道,构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统,体现了古代民间村镇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明清商业街,古门洞、古窗棂、古货台保存完整,做工讲究,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繁华不再,但漫步其中,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的繁华景象。古街的青石板路,见证了无数商贾的往来,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走出明清商业街,在古镇街道上,一边欣赏景致,一边慢慢行走。来到了一家比较干净的特色餐厅,品尝当地美食后,驱车返回景德镇。</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5年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