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建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带一轴”交汇处,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北起京哈南侧路,南至杨坨中路、杨坨一街。</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座具备交通出行与城市生活功能的综合性建筑。是国内率先在城际轨道正上方进行综合开发的大型交通枢纽项目,也是国内融合度最高的站城一体化项目,副中心站交通枢纽的主体部分都在地下,十片“京帆”可谓整个枢纽的窗口。“京帆”屋盖设有七片“主帆”和三片“辅帆”,下方容纳车站屋盖、城市景观、公共客厅等多种城市功能。</p><p class="ql-block"> 按照计划,副中心站枢纽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5年开通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现场,“京帆”屋盖片片扬起,屋盖下的站内,施工正在紧张进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 站城一体化多维度融合是该枢纽的设计理念。规划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将形成“一水岸、一中心、两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空间格局。走出车站,你就能看到充满活力的大运河滨水码头、满目绿色的中央公园,以及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值得一提的是,在地下32米处还能见到阳光。</p> <p class="ql-block">体量与配套</p><p class="ql-block"> 枢纽的实施范围约59公顷,建筑规模达108.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接驳场站、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预留工程、轨道交通平谷线车站(含M101线车站)预留工程等。</p> <p class="ql-block">站体结构</p><p class="ql-block"> 地下一层: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p><p class="ql-block"> 地下二层: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M101线、6号线的换乘空间,并设置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上客区。</p><p class="ql-block"> 地下三层: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同时,将利用夹层空间,设置东西两处公交场站</p> <p class="ql-block">多网交汇</p><p class="ql-block"> 这个交通枢纽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四网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交通直达性</p><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将成为高效通达的节点枢纽。从京津冀层面来讲,将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40分钟直达唐山、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从副中心区域交通来看,将实现2分钟到达政务区,3分钟到达城市绿心,5分钟到达运河商务区,8分钟到达北京环球影城。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将可以通过京沪二通道到达山东、江苏、上海等地乃至全国其他地区。</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摄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