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二月二”印象

原野摄影

<p class="ql-block">  青海人过了二月二,吃完了猪头、炒大豆、地软包子等等后,这个年才算完完整整的过完了。</p><p class="ql-block"> 二月二这天,青海人通常会吃炒大豆(学名蚕豆,青海人俗称大豆)。有这样一种诙谐幽默的笑话,说老汉儿(汉族)春节前吃穰饭(青稞面、豆面糊糊)把人的心眼儿彻底糊住了,在正月里不计后果大肆花钱、迷迷瞪瞪的海吃糊渴、不顾来年的生产、生活,二月二吃了炒大豆后,才把心眼给“崩开”,然后天社(青海人有春分时节上坟烧纸纪念老祖先的习俗)到老祖先的坟上去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一场,寓意幡然醒悟,重整旗鼓,便开始了又一年的辛勤劳作‌了。</p> <p class="ql-block">  原先生活比较困难,缺穿少吃的。二月二的节日也当如此。二月二前最隆重的过程就是炒大豆。因为炒大豆是过二月二的重头戏。正月二十七八,老母亲就将平常准备挑拣好二月二炒的大概四五斤干大豆从仓房的纤维袋子里拿出来,烧上半锅热水给泡上,等到泡在锅里的大豆皮有些褶子时用搂罩(铁丝制作的网状伙房用具)打出来,放在竹编簸萁或筛子里晾晒。然后背上背篼到山间路上去揽绵绵土(那时山间路还没有水泥硬化,牲畜、劳作的马车在路上经常来回行走,将路上的土研磨成细末粉状,俗称汤土)。背回来后放在锅里用火把绵绵土烧红,这时把泡好的大豆倒到锅里炒了。炒到大豆绷开口子后用搂罩打出来,又放到簸萁或筛子里凉冷。等完全凉冷后,老母亲为了防止我们姊妹们为吃大豆而打架或多吃多占,就将大豆按份数分给大家。大豆炒的多的一年可以分到一碗,少的一年就只有半碗或更少了,那可得省着点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姊妹几个兴奋的分到自己应得的大豆后,就会把它装在一个自己缝制的小口袋里藏起来,然后每天拿上一把,到外面和玩伴们“弹阳儿”来玩赌输赢。有时经常被年龄大一点的用手段将大豆连哄带骗的赢去了。</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条件差,孩子们日常没有零食,正月十五一过,就盼望着二月二的到来,因为二月二可以吃到炒大豆。那时不知是零食少、还是大豆化肥、农药施的少的原因,反正吃大豆感觉就非常的香、回味无穷,不像现在街道里用爆米花的锅爆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大豆。</p>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吃的地软(青海山地里一种由菌类形成的纯天然形似木耳的干燥食材)包子也是记忆深处抹不去的印象。 </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过完年后,农忙还未真正开始,家里较闲的人就到山上去拾地软儿。等拾上十天半个月时就基本攒够了一家人一顿的用量。将捡来的地软清理检出杂草根、羊粪等杂质(它是夏季生长的菌类,到秋天、冬天后由于风干缩水变形,将草根、羊粪等杂质顺带收纳),用温水发泡,等它涨大后清洗数次,清洗不干净吃时会蹭,水清后将地软水分凉干,加入剁碎的粉条、猪油拌匀,用发面包成包子。地软由于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所以蒸的地软包子的味道带有一点点清苦味。随然有点微苦味,但它是永远留在童年美食食谱里再也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们全家搬到县城,吃的地软大多是拦隆的姑姑在挡羊过程中捡拾的,也有老母亲在农村的老闺蜜们时不时的送给一些。</p>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另一项是吃猪头、猪蹄,喝麦仁。</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人吃猪头肉会增加高血压、胆固醇几率。原先生活条件差,没有这一说。人家过年宰的年猪也就几十斤,大一点的不过百十来斤,一个正月肉基本就吃完了,十五吃猪头。把猪头留到二月二吃的人家微乎其微。一是猪个头小,斤数少,吃的快。二是没有冰箱等冷藏设施,保存不到二月二。</p>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前几日里要“椯chuan麦仁”。我们带上几斤麦子到本村唯一有石臼的李焕林家大门口去椯麦仁。因为椯麦仁的石臼就在他们家的门口。去后有时还要排队等候。首先将麦子用水浸润潮湿,等一两个小时后倒入石臼用杵子慢慢杵,杵到将小麦皮与麦粒分离后带回家来晾干,母亲用簸萁将麦麸皮清理干净后与猪头、猪蹄一块煮,通常是晚上下锅煮,第二天早上才煮烂。煮麦仁一次煮的较多,我们早上上学早时间紧来不及做早饭,就会将麦仁舀上一勺子倒锅里加点开水,烧开吃上后去学校上学了。那时大人不让孩子们吃猪蹄,据说吃了猪蹄上学写字时会手抖动。其实那只是大人们嘴比孩子更眼馋的一种说辞而已。</p> <p class="ql-block">  在喝麦仁时要特别小心翼翼,时不时会磕出一两粒小石子,那是椯麦仁时不小将石杵杵到石臼磕到沿子上磕下来的,颜色如同麦粒,一不小心捡不干净就会吃到嘴里。</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家在河里冰水消融前在冰滩上掏个小坑,把麦子倒到小坑里用石杵椯,就不会有小石子蹭牙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麦仁是二月二除炒大豆、地软包子后的主要特色食物,也是难忘的美味之一。</p> <p class="ql-block">  猪蹄吃完后,姐姐、妹妹争着收藏猪蹄上的骨节儿。它可是丫头姑娘们一年到头“耍石头”最奢侈、最心意的玩物了。谁拥有一幅五颜六色的石头骨节儿,那是最值得在同伴面前炫耀和有面子的事。</p> <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现如今生活条件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不分节假日每天鸡鸭鱼肉、蛋禽奶互相交替着改善生活,过的很满足,但再也难寻儿时记忆里的炒大豆、猪头肉和地软包子的味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