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5:对世界的思考<br><br>民要攻打民, 国要攻打国; 这都是灾难的起头。看看当今的世界,这句话振聋发聩。<br><br>回看历史:1985年,设计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彼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风头正劲,这是教导我们迎头赶上,闷头发展经济。和平是政治问题,发展是经济问题。世界上没有纯粹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br><br>全球(或人类)经济大发展,只有两个途径:技术大爆炸,战争(包括热战和金融贸易战)。一个是增量,一个是存量再分配。<br><br>增量来看,其实也不是多高深的科技,70年代的汽车工业,80年代的电子产品,90年代的个人电脑,2000年的互联网,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2020年的AI,说白了主要还是满足人类的衣食住行,满足人类越来越懒的欲望需求。或说偏重于个体的需求。<br><br>但不止个体需求,国家或政治集团(比如欧盟)层面也是有需求的,高效的工业体系,社会和基础建设,军工,航天等发展,驱动力不在于个人,而在于政治层面,因为人类还没进入共产主义或理想国。倘若能抢,能躺平,没有国家或个人愿意去劳动,去创新,更没人关心这个层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直接为战争或应对战争服务的。<br><br>回看这三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已经上百万人死伤,包括平民和儿童,包括为了理想去参战的志愿兵。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多可贵啊,为什么在这个文明和发达的世界还会有战争和死亡?还是上述政治经济底层逻辑造成的。<br><br>俄罗斯这三年经济没有大增长,人战死几十万(俄还是苏联时期那套战术,简单说不把人命当事)图的啥?土地,资源,人口。乌克兰更惨,人口流失上千万,丢人,丢地,丢资源。输了,土地归俄国,赢了资源归美国。欧盟也是,从科索沃,到俄乌冲突,每次都是美国拱火最厉害,英国其次。欧盟出钱出力,最后没了廉价能源,还多了一堆难民。这就是国家层面存量再分配的典型例子。时代的一片雪花,落在个人头上,就是雪崩。对于俄乌两国上千万人来说,这不是吃馒头还是啃窝头的问题,而是一家人还有没有性命的大事,能不去思考和选择吗?<br><br>我们不能简单说:那是政治家的事,咱老百姓只能接受。想想最强大脑爱因斯坦,为啥从欧洲跑到美国?还有戴高乐,为啥跑到英国?他们都看到了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做出了最利于自己乃至国家和人类的选择。<br><br>战争对于个体都是摧残,哪怕反侵略战争也是国家和个人的无奈之举。在这个暂时能远离战争的环境下,我们要努力的工作,努力享受生活。同时,努力让自己有一技之长,也尽量思考下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将来会怎么样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