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昌与他的《崂山志》(五)卷一.考古

自然国地

【前言】<div> 黄宗昌写的《崂山志》共分八卷及一附录,这是卷一.考古。《崂山志》第一卷“考古”,主要考察崂山古往今来的演变概况,以及有关古代书籍记载崂山的原名称:牢山、劳山、劳盛山等,而他很正确地选用了“崂山“这个名字。这一篇,他借用了诗仙李白的名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还分析了诗神苏东坡近在百里外的诸城任知州,为何不登崂山的原因,也还算透彻吧!</div> 【原文】<b>卷一.考古<br> 世有代变,山无古今。而可以古今言者,览已事而知著,其以闻见为纪者也。崂处地东偏,当山尽海会之交。足迹所不及者盖多,其驾而来者,非有异遭,必有殊行。而士之超然自脱者,往往入其中而得其所以自命,盖山之足以成物,类有然耳。作《考古》第一。 </b>  <b>《齐记》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夫屈大岳之尊,而与劳计长量短,且逊美焉。劳之称所从来矣!夫其镇东溟,砥狂澜,三齐灵秀,盘结起伏,委蛇奔腾,而归宿于此。宜其大哉!尝稽采编辑《寰宇记》言“秦皇登劳盛山望蓬莱。”《汉书》言“逄萌养志劳山。” 《独异志》“王旻请于高密牢山合炼。”《神仙传》有“乐正子长遇仙人于劳山中。”</b> <b> 李太白</b>(注:李白的字)<b>诗云:“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苏子瞻(注:苏轼的字)《盖公堂记》、《问养生篇》俱载劳山。法显《佛国记》:“自广州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界长广郡劳山南岸。问人,答言为青州属。”劳之名见于秦汉唐宋以及异域,在在而有,而劳之大不以名也。夫秦皇、汉武所使求神仙迹,弃天下大计,终身想望,而不得一见者劳之。服气、知道士且比肩至,此其所得于高山流水者,天地之逸气也。然则蓬莱方丈皆幻,而劳山其著矣!</b> <b>山史氏</b>(注:黄宗昌自号)<b>曰:子瞻为胶守</b>(注:苏轼知密州,密州后归胶州)<b>,劳山近在部中,日日所见,又从劳山下渡海达淮,独不一蹑其上,何也?以子瞻之高怀逸趣,足迹所至,便抉幽奇,而于劳山日在目中,足不一至,中必有故。子瞻,蜀人也,渠家青城、巫峡、峨眉、剑阁之胜,生平曾不留念顾,拳拳于虎林、阳羡、蕲黄、赤壁之间,足知此老胸怀,乐疏荡,而惮嶙峋(注:指乐于放达不羁,而忌惮山石突兀重叠)。宜乎,劳山不能要其一至也!又惜此老未登嶙峋耳,登,则嶙峋未始不如疏荡,人亦未始不以境而移其习者,人与山俱不相遇也,慨夫!</b> 【翻译】<div> 世代会有变化,但山是不分古今的。而可以按古今来说的,是把看过的事记录了下来的,听到的事也把它记录在案的。崂山处于即墨东部偏南,处于山的尽头与海交会处。来不了的人居多,驾车而来者,不是有不寻常的遭遇,就是有特殊使命顾不上游玩。而那些方士和超脱的游山玩水者,往往能神入山中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借助于崂山是可以实现你想要的那些东西,这是必然的。我就把《考古》当作第一篇吧。</div> 《齐记》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怎么能委屈泰山之尊,拿他来与劳山计长量短,而且还丑化了他呢。劳山之称由来已久了!主要是因为他镇守东海边,抵御着大海的狂澜,三齐灵秀,盘结起伏,像蓄势的蟒蛇那般奔腾,因而归宿在这里。还有很多呢!尝试着查实原编辑的《寰宇记》说“秦始皇登劳盛山望蓬莱。”《汉书》说是“逄萌养志劳山。” 《独异志》是“王旻请于高密牢山合炼。”《神仙传》有“乐正子长遇仙人于劳山中。” 李太白诗云:“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苏轼《盖公堂记》、《问养生篇》俱写的是劳山。法显《佛国记》记载:“自广州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界长广郡劳山南岸。问人,答言为青州属。”劳山之名见于秦汉唐宋以及异域,多少年代就有了,而劳山之大不在名声。因为秦始皇、汉武帝要求的是寻找神仙形迹,不顾天下大计,一生都在想念,而不能一见真是劳啊。方士、道士前呼后拥的来,主要是因为这儿的高山啊流水呀、天地间的飘逸雾气等景色。实际上,蓬莱、方丈皆为虚幻无有,而崂山却更加著名了! 黄宗昌以为:苏东坡为胶州县令,劳山近在管辖范围中,日日所见,又从劳山下乘船渡海去了淮阳,为何不爬上崂山,为什么?以苏东坡之高怀逸趣,足迹所至,喜欢探究幽奇,而且劳山就在眼下,也不来此一游,其中必有缘故。<br> 苏东坡,四川人也,游遍了青城、巫峡、峨眉、剑阁之胜景,生平不会留遗憾,热衷于去虎林、阳羡、蕲黄、赤壁之间,足知此老胸怀,喜欢轻松游荡,而不喜欢险峻的山峦。不一样,崂山不能与其它的山一样啊!真可惜此老未登险峻的山峦呀,他若登了,就会发现险峻的山峦也可以轻松漫游的,人们都是以环境而改变习惯的,可惜这位名人与这座名山没能相遇,也真可惜了! 【后语】<div> 最初,一接触到这本由明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御史、晚年隐居崂山的即墨人黄宗昌所著、黄坦补充的《崂山志》,我真的是爱不释手,反复看了几遍仍觉未及其皮毛,直到今日还在研学当中,故而斗胆推荐予您。本章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后续由自然国地把对黄宗昌编纂《崂山志》及其相关故事的研读心得捋顺与您来共享,敬请期待。</div> 2025.02.28.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