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博兴县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于2月27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围绕“集体备课、组内研究课、课堂评课”三个环节展开,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学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全体数学教师分年级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和相关学习文件,明确了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们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组内研究课环节,各备课组教师精心准备,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p> 一年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付宇茹老师带来《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这堂课。开场借助与学生有关的数班级人数游戏,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入课程。讲解时,付老师巧用小棒,让学生直观理解从20到21,29到30,再到20乃至100的数的组成,比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课堂上,“我说你摆”游戏以及数数接龙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最后,付老师精炼总结,强化重点,整堂课生动高效,助力学生开启100以内数的探索之旅 。</p> 二年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欣欣老师执教了名师示范课《毫米的认识》,这堂课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关注学生体验,亮点突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突出体现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课程整合,知识体系关联紧密:韩老师巧妙地将“毫米的认识”置于“测量”这一大单元主题中,从已学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出发,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引发学生对更精确测量单位的需求,自然引出毫米。这种前后知识的串联,让学生清晰认识到毫米在长度测量体系中的位置,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理解了不同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体现了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点。</p> 三年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丽老师执教《对称》这节课。本节课围绕"对称"主题展开教学,教学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上巧妙运用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小组合作环节既培养了协作能力,又通过互评提升表达力,同时也深化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p> 四年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董汝月老师执教《加法运算率》一课,由原来借助具体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依托情景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列举、验证和归纳中得出运算律的感性认知,走向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依托算式内部的意义,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然后再把这一运算律进行抽象概括,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教学中,董老师通过两种加法运算律的异同点梳理、对比,深化学生对加法运算律“变”与“不变”的理解,使学生对运算律的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帮助学生整体建构加法运算律。再辅以适量的梯度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细细体悟加法运算律。</p> 五年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秀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在本课中,吴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1.引联:以分数的产生探联系,2.串联:以分数单位激活单元知识,3.并联:以比较深化认识,4.联结:以反思助成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几个典型的分数,带领孩子们在回忆中总体厘清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分数的意义、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等重点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典型易错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比较分数量与率两个角度的区别。通过本节复习课让孩子们学会单元整理时,不仅要复习单元知识,更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老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评课。大家畅所欲言,既肯定了课堂中的亮点,也提出了改进建议。通过评课,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