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2025.2.25∽2.27</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初春亲戚家人,再次相聚青浦东方绿舟,聊聊家常,赏梅观湖,</span>远望如云似雪,近观花瓣凝露,微风拂过暗香浮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碧波荡漾,与周边森林相互映衬,构成了美丽的湖光山色画卷。</span>植被丰富而茂盛,是一个天然绿色氧吧。享受悠闲的时光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留下了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东方绿舟,秉承“童趣、情趣、野趣”的建营理念。在青浦淀山湖畔,建成占地面积5600亩,水域面积达2000亩的户外活动场所。营地内,基础设施功能齐全,教学资源丰富,有智慧大道、航空母舰、公共安全实训等16大课程实践区,可开展兵器博览、野外生存、名人寻访、识险避险、科学探索等200多项活动。贯彻“处处有知识、时时受教育”的教育理念,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国防教育、公共安全、研学实践、劳动创造等四个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拓展培训、国际交流、环保科普、法治实践等多种主题的综合实践和体验平台,以教学内容课程化、活动课程模块化、主题活动菜单化、学生参与自主化、教学评价标准化、活动线路网格化的高品质特色,设计开发了四个系列的综合实践课程和200多项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东方绿舟,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事业单位,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是青少年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反复训练科学方法、加速提升综合素养的快乐营地。建成于2002年初,多年来锻造了“忠诚笃行”的绿舟精神和“快乐奋斗”的工作状态。营地秉承“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聚焦高品质德育目标,对标全国示范营地、中国国际营地建设要求,立足青少年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教育定位,开展全方位创建。</p> <p class="ql-block">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西岑社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西岑科创中心的重要项目。该研发中心占地约2400亩,建筑面积达20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0多亿元,是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是个封闭的研发中心,目前不对外开放参观。这是华为研发中心港悦路大门(华为大道)。</p> <p class="ql-block">淀山湖,黄浦江源头,上海最大天然淡水湖,市区的饮用水源保护地,总面积62平方公里。淀山湖畔,涵盖朱家角古镇、东方绿舟、上海大观园、金泽古镇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半马草坪,位于淀山湖畔江苏沿湖段的一个大型绿地,非常适合露营和团建活动。傍晚时分,可以在这里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氛围非常棒。</p> <p class="ql-block">真爱码头,是一个非常适合放松和拍照的地方。这里湖边风景优美,适合野餐、露营和散步。码头附近的小店提供各种小吃和咖啡,非常方便。此外,这里还有很多拍照的好地方,特别是喜欢拍照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p> <p class="ql-block">淀山湖畔上海湾</p> <p class="ql-block">🌈彩虹桥,是座长达1.2公里的观光桥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淀山湖上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桥中央,可以360度无死角地欣赏淀山湖的美景,尤其是日落时分,湖面与天空的景色美不胜收。这里非常适合拍照,特别是使用三脚架拍摄延时摄影,可以捕捉到湖面与落日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湖中荡漾的水鸟</p> <p class="ql-block">天公不作美,选自网络美图夕阳更美,供大家欣赏。</p> <p class="ql-block">夜游朱家角古镇</p> <p class="ql-block">涌泉桥</p> <p class="ql-block">放生桥</p> <p class="ql-block">泰安桥</p> <p class="ql-block">课植园</p> <p class="ql-block">江苏吴江-芦墟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江南水乡古镇,拥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曾为吴江七大镇之一,其繁华一时无两,被誉为小上海。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下辖的一个镇,距吴江城区24.5千米,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栅港,隔芦墟塘与浙江省相望,西濒汾湖,东达槐字港。古芦墟在今太浦河北岸的芦北村一带,这里以前叫北顾里,三国时已成村落,南朝梁太学博士顾野王之子安饶、安文卜居于此,遂有此名。</p> <p class="ql-block">芦墟古镇,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主要以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为主,还有一些更古老的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沿街而建的跨街楼,这种建筑结构独特,是南方雨水充沛地区常见的风格之一。虽然历经沧桑,但跨街楼依然承载着古镇的记忆和故事,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怀德堂,位于芦墟镇西中街,由镇人王小圃于民国十五年(1926)建造。宅为五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1471平方米,面临西栅港,一进门厅的屋顶向前披下,形成廊街,与东侧的骑楼连成一体。第二进名为"玉树堂",第三进为正厅,名"怀德堂",均为楼厅。该宅具有中 璧的特点,楼厅回廊置铸铁花纹栏杆,梁上镌人物故事图案二十四幅,仪门头上刻"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等图案,刻工精细,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怀德堂(西栅11号),苏州地下共青团活动地。王宅主人王小圃,清朝末年,在芦墟九曲弄口开设"王太原棉纱庄"。经营有方,产业渐大,又广置田产。到其父辈时,因人丁兴旺,便酝酿建造新屋。王宅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中厅称玉树堂,后厅称怀德堂。建造前,去各地参观了不少名宅,聘请吴县香山帮名匠。历时一年有余,才告竣工。王小圃孙子王仲煊(1923~2015)字树棠(小名多金)。启蒙于芦墟分湖小学,毕业于周庄南湖小学。抗战爆发,在芦墟随沈次公颖若先生学古文。1939年赴苏州崇范中学读初二,1940年返乡进芦墟清华中学读初三。1941年再度至苏州进崇实中学,1944年初转颜安中学高三。毕业后在芦墟九曲弄中心小学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与高中同学倪名芳结为伉俪。1949年初,沈立人与夫人宣镜渊,受中共太湖工委(游击队)委托,在芦墟发展地下共青团。王仲煊、殷安如等于2月在校参加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王仲煊任区委宣传委员,曾在自家老宅《怀德堂》,与其他团员一起收听解放区电台,认真记录,用钢板刻印,编成小报《民权》,在芦墟等地散发。为芦墟解放作宣传,迎接解放。</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原名昭侯祠。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里人在此建造城隍庙。嘉庆二十四年(1819)再予重建、扩建,在神寝堂之前添设戏台,该庙落成于道光二年(1822)。1937年日军入侵时烧毁城隍庙和切问书院,仅存庙西的戏楼。</p> <p class="ql-block">芦墟跨街楼,又名骑街楼,建于清中叶至明国时期,沿河两岸跨街楼和商铺、民居相连而住,廊棚、水阁,河埠由此而形成,芦墟跨街楼因此得名,是芦墟古镇的特色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烧掉大片民房,特别是西中街损失惨重。现保存较完好的有沈氏跨街楼、许氏跨街楼、西栅跨街楼等。</p> <p class="ql-block">修缮中的跨街楼</p> <p class="ql-block">芦墟古镇的古桥有芦墟三桥(即人民桥、胜利桥、向阳桥)、古镇两头的观音桥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登云桥最为署名。</span></p> <p class="ql-block">人民桥:人民桥古称太平桥、中堂桥,又称中塘桥,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1626年),历经多次重建。嘉庆元年(1796年)改为三孔石拱桥,位于芦墟市河的中段。解放后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桥,50年代末重建为梁式平桥,60年代中期改建成水泥桥,80年代再次加宽、加固。</p> <p class="ql-block">胜利桥:胜利桥又称永福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清雍正、嘉庆年间重建。60年代修建为水泥梁木板桥,并纪念抗美援朝胜利易名为胜利桥,80年代改为水泥平桥。胜利桥位于西栅口与市河交汇处,原水流湍急,船只经过需降速通行。</p> <p class="ql-block">向阳桥:向阳桥又名圣堂桥、泗通桥,元代已建,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年间重建。向阳桥曾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游分湖记》中提到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登云桥:登云桥又称登瀛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二年重建。桥体矢高4米,中宽2.2米,上下石级各24级。桥面石上雕刻有“八宝纹”图案,桥柱上刻有楹联,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观音桥:观音桥又称为芦墟的“市桥”,镇守北栅河口。初建年代难以考究,有记载在明嘉靖年间修过,乾隆三十五年由乡贤募资重建。观音桥的桥顶望柱雕饰狮子,拱壁饰如意、荷叶等图样,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江南时令美食</p><p class="ql-block">麦芽塌饼(上图):过去是城郊的农民在农忙时节用来垫饥的食物,香甜软糯,扎实耐饿,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吃起来外脆里糯,清香四溢,满口是甜甜糯糯的滋味。</p><p class="ql-block">笋干烧肉(下国):一道美味可口的名菜,制作原料有五花肉、干笋、香葱等。它是江浙一带比较常见的家常菜。此菜笋干香,肉软烂,酱红色,味鲜香,回味悠长,是下酒佳肴。</p> <p class="ql-block">江苏吴江-汾湖公园,1983年7月,芦墟镇政府领导、人大代表实地考察,确定在分湖滩建造分湖公园,并报县政府批准,列入小城镇建设规划。1984年开始兴建,先后建成四面厅(后称临波阁)、六角亭及儿童公园等。90年代初,拓建公园西南角独脚圩,用九曲桥连接两岸,新增假山环廊、草坪、亭台等景点。1997年公园向北延伸,利用分湖淤泥冲积的土丘,建胥滩古渡、揽胜亭、长廊、并筑穿湖大堤,连接西南、东北景点,形成全长1.2公里的健身步道。</p> <p class="ql-block">元荡湖。又名鼋荡、阮荡,因其形似鼋而得名。面积挺大的。改造完成之后,现在是🏕️露营、骑行、徒步、观景都适合。</p> <p class="ql-block">🌟 元荡桥,又称环元荡贯通桥,这座连接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两岸的桥梁,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首座新建慢行桥,更是设计界的璀璨明珠。它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包括2022年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LOOP设计奖以及WAF世界建筑节和Dezeen Awards的入围。</p> <p class="ql-block">🌈 桥身设计灵感来源于“同心结”,象征着青浦和吴江两地同心共治的美好愿景。元荡桥全长586米,桥上栏杆融入湖水柔波元素,与元荡湖的水波相映成趣。景亭中的太湖石小品,灵感源自当地传统雕塑,通过当代数字建模及制作,形成了既是雕塑又是游乐场的多孔墙。</p> <p class="ql-block">🚴♂️ 桥面设计独具匠心,标准段横断面布置为:2m(人行道)+2m(绿化带)+2m(自行车道)=6m,分为骑行、慢行、绿化三条线性,多种情境和氛围在桥面交织。步行者和骑行者通过不同的线路进入,绿化带将两者间隔开来,为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划分了安全边界。曲桥设有三个加宽的部分,各条线路相合,并加入休闲长凳、观景平台、景观亭等,为游人提供休憩和观赏湖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远观,奔驰在元荡湖沪湖高铁高架桥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 元荡桥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人与桥与场地的完美融合,还加速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进程,展现了设计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元荡桥全貌</p> <p class="ql-block">一路相伴,欢声笑语犹在耳边回荡,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此刻,我们站在一起,用一张合影锁住这段美好的记忆,让岁月享受亲情的醇厚,期待择日再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2.2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感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