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遗梦•四部洲海寻幽

北京六爷0919

<p class="ql-block">相信大家都知道颐和园,也时不时的游览过,走过西堤,逛过昆明湖,看过慈禧太后的住处,这一切毫不怀疑!但是,您详细的走过万寿寺后面的四大部洲吗?或许大多数人轻描而过,其实这些冷门地方是非常漂亮的,而且游客少。今天带您走近并探秘这金碧辉煌的四大部洲。</p> <p class="ql-block">进入踏入颐和园后门,仿若步入历史与艺术交织的幻梦之境,而其中最为夺目震撼的,当属那金碧辉煌的四大部洲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依照佛教宇宙观布局,错落分布,气势恢宏。还未走近,便能远远望见红墙黄瓦在绿树掩映下熠熠生辉,夺目至极,仿佛是从历史深处升腾而起的神圣之光。</p> <p class="ql-block">靠近些,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南赡部洲。其主体建筑高大巍峨,外墙涂抹着鲜艳热烈的朱红色,于日光下明艳照人。屋顶覆盖着金黄琉璃瓦,每一片都雕琢精致,在阳光折射下闪烁着金色光芒,好似无数细碎的宝石。檐角飞翘,恰似振翅欲飞的金色凤凰,灵动而又充满威严。建筑之上,繁复精美的彩绘讲述着古老的佛教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色彩历经岁月仍明艳如初,令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惊叹。</p> <p class="ql-block">转身向北,北俱芦洲庄严而立。相较于南赡部洲,它多了几分肃穆与沉稳。青灰色的砖石与金色装饰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屋顶设计别具一格,线条简洁流畅,却不失庄重之感。楼阁门窗雕刻细腻,图案有瑞兽祥禽、奇花异草,无一不展现着佛教文化的神秘与深邃。走进其中,仿佛能听到悠悠梵音,内心也随之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东面的东胜神洲,洋溢着灵动活泼的气息。建筑色彩更为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红、黄、金,还融入了蓝、绿等色彩,宛如一幅绚丽的织锦。飞檐斗拱上悬挂着小巧的风铃,微风拂过,清脆悦耳的铃声叮叮当当响起,为这片神圣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殿内供奉的佛像慈眉善目,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辉,前来参拜的游客无不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西面的西牛贺洲则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雕塑引人注目。建筑风格融合了西域特色,圆拱形的门窗、异域风情的花纹,彰显着文化的多元与交融。庭院中矗立着的汉白玉雕塑,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或为手持法器的菩萨,或为姿态各异的飞天,每一尊都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在阳光的轻抚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建筑群中,仰头望向那闪耀的金顶、精美的雕饰,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颐和园万寿寺后的四大部洲,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承载着千年的信仰与传承,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等待着更多人前来揭开它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颐和园中凝固的智慧佛光。在颐和园这座承载着历史风华与艺术神韵的皇家园林里,万寿山上的智慧海宛如一座塔高高的耸立在那里,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远远眺望,智慧海屹立于万寿山之巅,其建筑风格独特,气质超凡脱俗,好似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俯瞰着世间万物。它那黄琉璃瓦覆盖的攒尖式屋顶,在日光的轻抚下,反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仿佛是一座被佛光笼罩的神圣殿堂,与周围葱郁的绿树相互映衬,更显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当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逐步靠近智慧海时,它的宏伟与精巧便愈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智慧海为典型的无梁殿结构,全部采用砖石发券砌成,没有一根梁柱支撑,却历经岁月沧桑而安然屹立,充分彰显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技艺与智慧。其外墙布满了精美的琉璃佛像,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线条流畅,神态各异,或慈悲祥和,或庄严肃穆,或宁静超脱。这些佛像整齐排列,密密麻麻,如同一个庞大的佛国世界,在阳光的照耀下,琉璃佛像闪烁着五彩光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站在智慧海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昆明湖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波光粼粼,湖面上游船如织,欢声笑语回荡在湖面之上;十七孔桥横跨南北,宛如一条长虹卧波,连接着南湖岛与东岸,桥栏上的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山水画卷;远处的西堤,绿柳成荫,六桥点缀其间,山水相依,如诗如画。眼前的美景与身后的智慧海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这座颐和园中的艺术瑰宝,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更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它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信仰,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品味,探寻其中蕴含的无尽奥秘与深邃哲理。</p> <p class="ql-block">翻越万寿寺四大部洲和智慧海,进入昆明湖北岸,一座座精美的园林景观,如充满江南水乡韵味,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石舫、小桥展现在面前。每一处景观都独具特色,巧妙地将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宏伟气魄,又蕴含着江南园林的婉约细腻。</p> <p class="ql-block">漫步至昆明湖畔,一座长达728米的长廊蜿蜒于湖边。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与湖水、绿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长廊的每一间横槛上都绘有五彩斑斓的苏式彩画,共计14000余幅,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风景以及花鸟鱼虫等,无一重复,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当微风拂过,长廊上的彩画仿佛灵动起来,与湖面上泛起的涟漪相互呼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的艺术长廊之中,沉浸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尽智慧。</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便来到了清晏舫,也叫石舫。它静静停泊在昆明湖的北岸,宛如一座凝固的艺术丰碑。石舫由巨石雕琢而成,船体坚实厚重,上层建筑则是精巧的木质结构,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乾隆建造石舫,寓意着清朝政权稳如磐石,永不可覆,而后来它又成为慈禧专门赏雨的地方。站在石舫前,抚摸着那历经岁月洗礼的石块,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皇家的威严与奢华,也能听到历史长河中传来的阵阵涛声。</p> <p class="ql-block">离开石舫,不远处便是画中游。相传这里是乾隆根据梦中的场景所设计,如今已成为颐和园的网红打卡地。画中游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由八角重檐的澄辉阁、两亭两楼组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置身其中,仿佛真的走进了一幅山水画卷之中,四周的湖光山色、绿树红花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沿着长廊前行,万寿山逐渐映入眼帘。山脚下,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这便是著名的排云殿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是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殿宇巍峨,雕饰精美。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朱红色的宫墙、汉白玉的台阶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氛围。这里是慈禧太后举办万寿庆典的地方,每逢重大节日,殿内便摆满了奇珍异宝,香烟缭绕,钟鼓齐鸣,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登上万寿山,佛香阁便耸立在眼前。这座八角形的三层建筑高41米,采用了独特的攒尖式屋顶,八面玲珑,气势磅礴。佛香阁内部供奉着一尊巨大的千手观音佛像,佛像神态安详,慈眉善目,庄严肃穆。站在佛香阁前,凭栏远眺,整个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昆明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波光粼粼,倒映着万寿山的倩影;十七孔桥如同一道长虹,横跨在昆明湖之上,连接着南湖岛与东岸;远处的西堤,绿柳成荫,六桥点缀其间,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此时,微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惬意,仿佛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p> <p class="ql-block">信步在闻名遐迩的长廊,如诗如画,这道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全长728米,如一条绚丽的彩带蜿蜒于湖边。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尽头。每一间横槛上都绘有五彩斑斓的苏式彩画,共计14000余幅,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典故,从山水风光到花鸟鱼虫,题材丰富多样,无一重复。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艺术大师们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微风拂过,廊间的彩画似灵动起来,与湖面的波光粼粼相互映衬,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是慈禧的颐和园幽居。穿过长廊,来到乐寿堂,仿若瞬间被卷入历史的漩涡,往昔慈禧太后在此的生活场景徐徐浮现。这座院子,作为她在颐和园的主要居所,满是皇家的奢华与威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藏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坐落于昆明湖东北岸,背倚万寿山,前临湖水,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其占尽自然风光。朱红色的高大宫墙环绕四周,上面的金色琉璃瓦在日光下夺目耀眼,似是在诉说曾经的无上尊荣。</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四季花木错落有致,春夏时牡丹、海棠争奇斗艳,繁花似锦,香气弥漫;秋冬之际,松柏常青,银杏的金黄落叶铺满地面,别有一番韵味。庭院中央,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尤为吸睛,它名为“青芝岫”,形状奇特,峰峦起伏,纹理细腻,相传是明代米万钟为装点自己的勺园,不惜财力人力从房山采得,后被乾隆帝发现并运至颐和园,置于乐寿堂前。石头周身的岁月痕迹,见证着朝代更迭与世事变迁。</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的主体建筑宏伟壮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堂内,金砖铺地,光滑如镜,反射着柔和的光线。正中的宝座金碧辉煌,采用名贵木材打造,上面雕刻着繁复精美的龙凤图案,彰显着慈禧太后的尊贵地位。宝座上方高悬着“乐寿堂”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亲题,字体端庄大气,笔锋有力。宝座前摆放着一张精美的黄花梨木桌案,上面常摆放着慈禧太后喜爱的古玩珍宝、文房四宝,仿佛她仍会随时在此处理政务、接见臣工。</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的庭院中,还设有宽敞的游廊,连接着各个建筑。游廊的梁枋上绘满了精美的苏式彩画,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风景等,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慈禧太后闲暇时,常沿着游廊漫步,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或是与身边的宫女太监闲聊,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惬意。乐寿堂,这座承载着慈禧太后生活点滴的院子,见证了晚清的风云变幻,如今它静静伫立在颐和园中,向每一位到访者展示着往昔的皇家生活与历史沧桑,让人不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坐西朝东,遵循着皇家建筑的规制,尽显庄严与大气。它面阔七间,殿前宽阔的月台,汉白玉栏杆环绕,望柱上雕刻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无声地彰显着皇家的威严。月台之上,陈列着古铜宝鼎和造型独特的铜龙铜凤。铜龙铜凤皆空腹,往昔帝后举办朝会时,腹内燃起檀香,香烟便从龙凤口中袅袅升腾,为这座大殿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传统,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通常龙居中间,凤在旁侧,可在慈禧掌权后,这里的龙凤位置被刻意颠倒,“凤在上,龙在下”,以此凸显她至高无上的权威。</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正门上,高悬着一块金字大匾,上书“寿协仁符”四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金光熠熠生辉。走进殿内,金砖铺地,平整光滑,能倒映出人的影子。正中摆放着慈禧、光绪朝会大臣的宝座,宝座由珍贵的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椅背之上九条金龙盘旋,形态逼真,张牙舞爪,似欲腾空而起,彰显着皇家的尊崇与奢华。宝座四周,掌扇、鼎炉、鹤灯、甪端等器物整齐排列。其中,甪端是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日行万里,通晓四方语言,放置在此,寓意着君主圣明,统治着广阔的疆土。</p> <p class="ql-block">殿内还有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铸异兽,它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奇异,正是传说中象征富贵吉祥的麒麟。这只麒麟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奔腾而起,为这座大殿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而在宝座的左右两侧,两面巨大的镜子相对而立,它们不仅是装饰品,背后还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珍妃被慈禧迫害致死。后来慈禧回到北京,在仁寿殿召见大臣时,总觉得珍妃的鬼魂出现,吓得惊慌失措。为了驱鬼辟邪,有人建议在宝座上方挂“大圆宝镜”匾,又在两旁放置大镜子,希望以此阻挡鬼魂。</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摺奏事,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然而,这场变革最终在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失败,但仁寿殿却永远铭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今,当我们走进仁寿殿,依然能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与庄重,仿佛能看到当年帝后临朝理政、大臣们朝拜议事的场景,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p> <p class="ql-block">告别北岸,来到昆明湖的东岸,首先看到的便是那高耸的文昌阁。文昌阁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建筑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是古代文人墨客祈求功名的地方。站在文昌阁上,俯瞰昆明湖的浩渺烟波和东堤的绿树成荫,视野极为开阔,一种豪迈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铜牛:岁月长河中的守望者。铜牛铸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整座铜牛用精炼的青铜铸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它通高1.75米,长2.1米,重达万斤,牛身呈卧姿,昂首远眺,双目炯炯有神,仿佛在凝视着昆明湖的万顷碧波,守护着这片水域的安宁。牛背上铸有篆文《金牛铭》,共计80个字,字体古朴苍劲,铭文内容讲述了铸牛的缘由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如今,铜牛已成为颐和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留念。人们站在铜牛前,抚摸着它那历经岁月洗礼的身躯,聆听着它背后的故事,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铜牛,这尊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品,将继续在昆明湖东堤上守望,见证着颐和园的岁岁年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p> <p class="ql-block">沿着东堤前行,便能看到知春亭。这座亭子四面临水,为重檐攒尖四方顶,建筑风格简洁而优雅。知春亭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这里得春较早,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是由此处开始。每至“五九六九”的时令,亭周遭栽种的山桃绦柳早早向人报告春的消息。它不仅是春天的使者,也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站在亭中,极目远眺,北面葱郁凌霄的万寿山、佛香阁,西面秀丽的长堤以及玉泉山、西山岚影,南面的龙王庙、十七孔桥,一一映入眼帘,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便是著名的十七孔桥。这座桥如同一道长虹卧波,横跨在昆明湖的碧波之上,连接着东堤与南湖岛。桥身共有十七个桥洞,从中间向两边逐渐缩小,远远望去,极为壮观。桥栏上雕刻着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它们或蹲或卧,或嬉戏玩耍,或威严凝视,每一只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冬季,当太阳的光线与桥洞完美重合时,会出现“金光穿洞”的奇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的尽头,便是南湖岛。岛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广润灵雨祠就坐落于此,祠内供奉着西海龙王,是园中的祈雨之所。漫步在南湖岛上,感受着微风拂面,欣赏着周围的湖光山色,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内心也变得格外宁静。</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每一处景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每一道风景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共同构成了颐和园这颗皇家园林中的璀璨明珠,吸引着人们一次次前来探寻、品味,沉醉在这无尽的美景与历史的长河之中 。</p> <p class="ql-block">“三山五园”之一的颐和园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散发着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这座典型的皇家建筑规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皇家园林,以其金碧辉煌的建筑、秀丽迷人的山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三山五园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品味,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永恒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