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赶鸭子上架接触美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我首次接触美篇。那时流行美篇汇报工作,最初局上个别科室要,后来越来越多科室要更多的美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年轻人忙不过来,主任就安排老同志做美篇。主任帮我们下载好美篇APP,手把手教我们拍照、选图片、写内容、套格式、编美篇。我们心里想着只要能完成任务就阿弥陀佛,照片凑合照,图片凑合选。我只会“搜狗输入法”,还是一个手指输入,速度慢,一节课才写一、俩段内容。好在我文字功底深,能坐住。我凑合出不“美”的“篇”,交给主任,勉强交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主任在他手机上修改,指导我摄影要抓住主题,焦点鲜明,拍照清晰。选图要围绕主题、宁缺毋滥、按文章顺序选。模板要结合美篇中心。向上汇报的美篇不要加音乐。慢慢地我们会做简单的美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见老伴抱着手机乐呵呵,一问她在美篇上看游记、做菜、趣事,我才知道美篇上能阅读。开始浏览美篇上的新闻、奇闻趣事。工作中缺美篇图片,要在朋友圈、工作群、以往美篇上找,主任就教我下载、保存、编辑、使用图片。我制作美篇的水平有了提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美篇上写娘亲、写亲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腊八节,手端腊八碗,流泪思娘亲。我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娘亲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我想用“美篇”记录娘亲的恩德,就翻出家里的老照片翻拍、裁剪、加文字、保存,配上《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等音乐,动笔写《我的母亲》。写作中我知道美篇能“云同步”,能设置允许谁看、字体及大小、标注“原创”……每次写多少随你意,写完“云同步”;需要修改时可以修改,想写了继续写,出错了及时改,“云同步”就好了。不像纸上修改要留墨痕,墨痕太多只能换纸写,很不方便。知道没有写完的美篇设置成“私密”就只有自己能看、能写,避免别人看“半成品”美篇的尴尬。写完了修改成“所有人”就大家都能看。美篇无纸书写,低碳环保,非常方便。文章写好后我分享在朋友圈、微信群。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看了图文并茂的美篇眼前一亮,举起大拇指点赞,浏览、留言、点赞很多。侄子周挺鼓励我趁家族长者健在,为亲人写点文章,为家族留点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亲人历经坎坷,爷爷自幼抱养;大伯为躲壮丁流落甘河街道东滩村;父亲曾支前扶眉战役,后担任村干部多年,投身家乡建设。几代人为生活打拼,靠善良、义气、勤劳、坚强、家和、重教、敬业把日子过好,把后辈教好。硬生生把一部苦难史写成了壮美的奋斗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亲人留点记忆,铭记先祖创业不易,弘扬先祖创业、守业精神,激励后昆修身、齐家、为国争光,传承良好家风成了我的心事,也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写了45篇回忆祖辈、父辈、同辈亲人的文章,亲朋好友、微信好友、美友17万人次浏览。我把亲人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倾尽全力养家,言传身教育后的事迹用文字记录下来。把亲人支前扶眉战役、修建华阴铁路、修筑宝鸡峡引渭工程、修筑周佛公路、参加户县“园田化建设”的事迹,特别是我的爷爷、晏平寨大姐、大表哥为集体负伤致残,克服困难,顽强生活做了记述。教育后昆铭记先祖创业不易,时刻要正直善良,勤劳勇敢,意志坚强,热爱集体,关心村组,顾全大局,拥有家国情怀,做好人、做好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美篇记录乡情、记住乡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些年看望启蒙老师巨志亮,恩师拉着我的手说:“我原想写点咱吴兆村的文章,可眼睛花了,手也有点颤,只有指望你们了。”。看着年近古稀的恩师我眼眶有点湿润。几年来凡事扰心,时光匆匆。恩师驾鹤西游,当年愿望未了。2020年因疫宅家,写了《乡愁(1)户县吴兆村》,报家乡恩情,了恩师心愿,践当年承诺。乡亲们反响良好,年逾古稀的普仁大哥晚上十点多激动的与我互动。乡亲提出了要改进的地方,给我提了要增加的素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在美篇上陆续写了《乡愁2~42》,乡亲、亲朋好友、美友29万人次浏览、留言、点赞。我把家乡的解放、发展写出来,以期乡亲不忘历史,紧跟党走,坚持发展,把家乡建设地更好。我把农民画家刘桂梅,套圈高手巨志尚,叔叔老师袁智清,启蒙老师巨志亮、王玉华、巨志科,老校长刘正彦,女村长玉兰姨,乡村能人杨宏武,箍桶艺人木匠爷,仁义杀猪匠四舅爷的形象跃然纸上,由吴兆村走向全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用优美的文笔、游子的深情把古村曾经的荻园、饲养室、古井、河流呈现在乡亲、美友、朋友面前,把亲人的思绪拉到了那个年月。拉白土、一袋苞谷种充满泥土气息 ,写出了那个年月乡亲们热爱生活,反映了优良品种在农村推进的缓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写美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复制”、剪切”、“粘贴”、“全选”、“刷黑”、“文字提取”、“图片加文字”、“拼图”、“选音乐”……等编辑技能。我的编辑速度提高很快,制作美篇更加得心应手。特别是配音秦腔后秦人、秦事、秦腔相得益彰,韵味悠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用美篇开展红色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鄠邑(户县)的水土养育了我,父老乡亲呵护了我,母校、恩师在我心灵深处种下了深深的乡愁。生于斯,长于斯,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名人、大事,讴歌家乡、宣传家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谝闲传曾是户县靓丽的风景线 ,老碗一端,摊子围圆,旱烟一点,能谝半天。父辈讲地绘声绘色,我们听地津津有味。户县名人轶事在谝闲传中口口相传,入脑入心。年轻时谝闲传让我了解家乡,增加乡土知识,春风化雨中我更爱家乡。谝闲传的信息零碎、缺乏考证,有时还以讹传讹。抗疫期间我查阅户县名人轶事,发现有些找不到,有些信息错误,有些错别字多,有些语句不通……我萌生把鄠邑红色历史、鄠邑英烈、鄠邑名人、鄠邑大事等用美篇写下来,宣传出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苏耀先1975~80年任中共户县县委书记,为户县后续发展做了规划、搭了框架、打了基础,户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户县干部、群众怀念苏书记,为他两次立功德碑。2019年12月我收集资料、照片,用美篇写成《户县纪事(1)户县人民为什么怀念苏书记》,8465人浏览、点赞、留言,30多人转发文章,在鄠邑区引起反响,我倍受鼓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0~22年西安防疫、封城期间,亲人忙抗疫, 我宅家有闲。就查资料、做考证、选图片、写美篇、勤修改用美篇写成《户县纪事》多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常去户县红色村堡、红色基地,收集资料、拍摄图片;有空去区文化馆、图书馆查资料;在手机、电脑上搜寻资料;向老同志、亲历者咨询当年情况;再构思文章,每天用美篇写点;发现不妥及时修改、云同步。日积月累就写下《户县纪事》77篇。记录高望重、宋裕光、李萃亭、康行、李艮等烈士;记述东索村惨案、红军过境户县、户县“交农运动”、祖庵“踏区运动”、户县渭南(秦北)红军游击队、改造“白带子会”、修建宝鸡峡引渭工程、修建周佛公路、挖地道、平息涝峪反革命暴乱等户县大事;记叙杨明轩、刘安仁、赵寿山、韩兆鄂、姚警尘、曹希文、关麟征、张俊德等户县名人;介绍甘西小学、户县二中、辛垦小学、山阴小学、大同小学等红色学校。2021年我用美篇写了《浅谈我党领导户县斗争的特点》。我的文章《鄠邑区第一位中共党员刘安仁》、《一代英烈高望重》发表在《画乡情》杂志。《鄠邑地方史》经常转载我的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美篇写好后在美篇平台发表,再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QQ群,宣传鄠邑(户县),传播社会正能量。全国各地美友浏览互动,美篇单篇阅读量最高5.4万人次,美篇文章总阅读量575万人次。杨明轩先生的亲友、高望重烈士的后辈、刘安仁同志的亲友、韩兆鄂先生的乡亲留言互动。不少青少年留言交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年我被聘请任鄠邑区党史辅导员、区“关工委”红色报告团成员、区“五老”副校长、甘亭街道“关工委”志愿者。我经常深入学校、幼儿园、社区、村组、红色基地做报告,讲红色故事,担任副主编参与五竹初中校本教材《红色鄠邑读本》编写。协助西安解放75周年图片展在五竹初中展出。参与甘亭街道“关工委”赴永辉红藏馆、鄠邑区气象中心、鄠邑区人民法院的活动。每次我拍照、摄影、收集材料,活动结束制作美篇宣传报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指导五竹初中“党史”学习社团每周开展活动,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2022年11月17日我在五竹初中做红色报告,分析介绍我党领导户县革命斗争的特点,西安电视台、陕西省“关工委”、西安市“关工委”、 鄠邑区“关工委”报道了活动。我推出“新鑫讲党史”系列活动,小小讲解员石佳鑫同学向全校师生讲解户县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东索村九烈士的故事。我制作美篇报道推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用美篇写作《户县纪事》77篇,《新鑫讲“党史”》两篇,《红色报告》两篇,我把这些通过朋友圈、微信群、QQ群、公众号发出去,宣传鄠邑区红色历史,46万人次浏览、点赞、留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工作得到各级组织肯定、表彰、奖励。2021年我被评为鄠邑区教育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我被评为鄠邑区“关工委”先进工作者;我记述贺凤梧老校长的文章《我的情怀故事》获鄠邑区教育故事征文二等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讲好红色故事,记录黑土地巨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我工作的五竹街道东索村。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常在这里缅怀英烈,强化红色基因。2020年2月5日我用美篇写了《户县纪事(15)震惊西北的大事件——东索村惨案》。记述了东索村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东索村乡亲世代不忘先烈,修缮维护烈士纪念馆,决心继承烈士遗志,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西安市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不忘初心时时纪念,烈士精神世代流传。文章浏览量1.6万人次。2021年9月16日我写了《又见黄柏河(2)大西北的英雄村——索村》介绍四个索村的来历、东索村惨案、鄠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索村木勺制作、索村群众重视教育拆庙办学的义举。回顾索村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建设沣京工业园对索村发展的促进,让人们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日子。文章浏览量 5.4万人次,传播了社会正能量。美友留言:“ 为革命先烈树碑立传很正确,让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懂得感恩 ,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是用先烈们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五竹工作三十多年,我目睹五竹黑土地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和鄠邑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助力五竹发展迈上快车道,黑土地巨变,群众生活日益提高。有幸目睹五竹日新月异的发展,实是人生幸事。为了不忘初心,不忘历史,不忘曾经的艰苦奋斗我写了《又见黄柏河(1)五竹村记忆》、《又见黄柏河(3)周店、坡头、韩旗寨》、《又见黄柏河(4)千年古村兆丰桥》、《又见黄柏河(5)忘年之交李老师》回忆五竹乡亲生产、治河、产调、开发的过程。阐述乡亲努力、发展机遇、区域开发齐发力才让五竹实现由穷乡到充满活力的新区的飞跃。五竹乡亲反响很好,点赞、留言颇多。学生留言:“ 陈老师,这是我们村的历史,以前的事我根本不知道,直到看见你这篇文章才了解到我们村的过去,和老一辈人的艰苦卓绝的精神!你以前给我代的政治课!总觉得你很凶,其实你的内心是很和蔼的!现在咱们住一个小区。老师你有空了咱们叙叙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五竹任教三十二年。一级级学生在我的关怀、教育下融入社会,成家立业。荣退时蓦然回首一些人、一些事难以忘记;一些人、一些事油然而思;一些人、一些事启迪不断。不由挥笔留下这段岁月的印痕。好校长、好同事、好保安、好回忆……让我难以忘记,断断续续写了《又见黄柏河》6~13篇,与同事、学生、乡亲共忆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美友互动,感悟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加入美篇一来,我关注了“马志维”老师、“梁斌”老师、“秦岭溪水”、什萍、“小草”、“壶口放牛娃”、“高山流水•王共和”、“曙霞”、“麗”、“老胡”、“水熊”、“嘀嗒”等8035个美友,我加入了“西安同城”、“教师交流园地”、“乡村乡土的记忆”、“深圳同城”等23个美友圈。每天起床打开手机,观看美篇。拜读美友文章、欣赏美友视频,点赞、留言,看到了好的美文、美图、美视频……令我赏心悦目,收获颇多。我深深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在好多地方必须向美友学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美篇我看到了澳大利亚海岸、新西兰美景、美国国会山、约旦古城、新疆南疆、西藏布达拉宫、尔滨冰雕、虎跳峡、云南矿山技校、内蒙古牧区、贺兰山岩画……美友的美篇图文并茂,音乐悦耳,看美篇让我欣赏美景,感悟美好,心旷神怡。如果没有美篇,没有美友我注定与这些美好擦肩而过,感谢美篇,感恩美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每天坚持更新、分享美篇,哪怕是一条美篇视频。通过分享让美友了解鄠邑古城、我的工作、我的日常、我的足迹。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的美篇粉丝涨到了3896人。我编制美篇“视频”1000条、408万美友浏览;我写的《红色教育》19篇、8.3万人次浏览;我写的《户县纪事》78篇、46万人次浏览;我写的《家庭》44篇、17万人次浏览;我写的日常《文集》39篇、13万人次浏览;我写的《乡愁》45篇、29万人次浏览;我写的《小区》16篇、2.3万人次浏览;我写了《小城旧事》28篇、20万人次浏览;我写的《锦绣河山》29篇、26万人次浏览;我写的《秦眼看深圳》9篇、5.9万人次浏览。我和亲人、乡亲、恩师、同学、同事、朋友、学生……经常在美篇上互动。我年过花甲还能经常拜读恩师王玉华、巨志科、赵建平的佳作,沐浴恩师的关爱实是我的幸运、幸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印刷美篇书珍存留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初我看到美篇上能把自己的美篇文章印刷成书,一本起印。就选好文章、联系客服、微信支付费用。一周后我收到了杭州发来的装帧精美,图文清晰的美篇书,心里美滋滋的。我的亲人、同事、同学看到都竖起大拇指夸美篇书好。</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5月22日是舅父大人七十大寿。舅舅、妗子当时在北京住,我们不能到场亲贺,就写了《我的舅舅》回忆舅舅几十年的奋斗、成就和恩情,发在双柏树舅家群,舅舅、妗妗看了很欣慰。随后我把美篇《心中的腊月十三》、《我的母亲》、《舅舅》归集印刷了一本美篇书,舅舅从北京回户县后送给他老人家,舅舅连声称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我又印刷了多本美篇书珍存留念。每次一本都能印,价格也亲民,质量还杠杠的,真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我被赶着鸭子上架接触美篇,应付差事。慢慢我喜欢上美篇。用美篇写娘亲、写亲人;记录乡情、记住乡愁;开展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记录黑土地巨变;美友互动,感悟美好;印美篇书珍存留念。八年来我写了307篇美篇文章 , 232篇优秀加“精”;我制作了1000个美篇视频,多个优秀视频加“精”。我的文章、视频浏览量达587万人次。我在美篇上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学习了很多编辑技能,赢得了组织和亲朋好友的肯定、尊重。美篇让我活动了大脑,充分利用了业余时间,我爱美篇,我敬美友,我爱徜徉在美友圈。退休后我将继续在美篇上写点文章、制点视频,记录生活,活动大脑,把每天都过得丰富多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声明:图片1、3、5、6、18来自网络,致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百合于深圳凤凰古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13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百合,西安市鄠邑区涝店街道人,60后, 西安文理学院毕业。鄠邑区党史辅导员、鄠邑区关工委红色教育报告团成员、鄠邑区甘亭街道“关工委”志愿者。酷爱历史,特别是鄠县地方史。喜欢读书、写作、抖音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