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想父

花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离开家乡50多年了,父亲越上岁数越思念家乡,只是我们那个时候年轻,不理解父亲,觉得哪里黄土不埋人,如今想起这些很对不起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有事没事总借故去老家转转,再住上几天,甚至,有回老家定居的念头,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父亲不顾一切还是亲自去老家考察了一番,结果有许多不现实的因素,迫使父亲打消了这个念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最后的愿望是归真后必须安葬在老家,父亲年轻时为了抚养我们漂泊在外,晚年想叶落归根,我们都没有帮父亲实现。那时,我们还是年轻,根本不理解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那种迫切回归家乡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们上了年龄,才理解父亲,思家念家想家的情怀。我们已经没有帮父亲实现落叶归根的愿望,父亲最后的这个要求我们能不答应吗?即使我们历经千难万苦也要把父亲送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的时间,父母亲先后归真,按照二老落叶归根的愿望,我们将父母安葬在老家的老坟地,老坟园。这里安睡着父亲的父母兄长师傅玩伴和同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记得父亲生前,有一年,我陪他老人家回老家过开斋节,父亲兴致很高,喜形于色地给我介绍他的同学、乡亲、小时的玩伴儿。他们相拥而泣,忘乎所以互相直呼经名或乳名。看着他们激动兴奋的样子,我眼睛发热,鼻头发酸,赶紧背过身,不想扫他们的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排行老四,小名四糕,多少年过去了,父亲已两鬓斑白脚步踌躇,他们还是四羔四羔地叫着父亲的小名。他们互相揭着小时候的短,开着玩笑回忆着童年快乐的时光。那个亲热劲就甭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父亲又带我到小镇上转悠,一路上不停地给我介绍这介绍那。在一处看似城墙的断壁前,给我说这个城墙当年多高多宽,这么多年来人们盖房子用土,你拉我拉年年拉,硬把个城墙拉的所剩无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边,有一棵老榆树,这棵树基本上枯死了,树心有个大洞,看样子有些年头了,只有少许树枝还有点绿叶,表明他还是有生命的。父亲停下脚步,饶有兴趣地给我讲述这棵大树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老人们在树下乘凉扯磨,孩子们围着大树奔跑嬉戏。他们也常在树下学习。回忆起当年,父亲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置身于儿时快乐的回忆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说:“有一次,我和王阿訇纳阿訇我们三人……”说到这里,父亲见我心不在焉,根本没兴趣听他讲过去的成年往事。父亲很扫兴地打住了话头,沮丧的脸上也没有了想要和我分享他那些快乐的童年时光。默默的离开了老榆树,回到亲戚家倒头便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回忆起来很后诲,我当时如果能专注的听父亲的讲述或给父亲鼓励的表情,父亲一定会把故事讲完。让父亲多高兴一阵。唉!如今想起,心里五味杂陈,遗憾终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年后的冬天,我回老家给二老上坟,不觉间又到那截城墙根下,看的出人们依然在挖城墙的土。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依然挺立在寒风中。虽然没有当年那么神奇风光,但依然显得高大挺拔。树身上的枯洞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父亲的故事和岁月的沧桑。</p>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