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劳动路369号。纪念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祖居、故居、纪念馆、纪念广场组成。分《周恩来与故乡》、《风范垂青史》两个陈列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纪念馆正门对面,是周恩来纪念广场,耸立一座高4米的周恩来全身铜像。</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祖居是一处具有明清风格的绍兴台门建筑,砖瓦结构、青石板地、木格门窗,共三进三开间,依次为门斗、大厅、座楼,两边东西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青黑古朴的大门,迎面是一组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写有“锡养堂”三个大字的匾额悬于上方,下面是一尊周恩来塑像,总理头戴军帽、身穿军服,目光坚定地凝视前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宣宗道光十一年(1381年),周氏4世祖周庆始由绍兴城西郊境水里,迁居于此,堂名锡养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1世祖周懋章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遂以百岁堂相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与故乡》图片陈列,从“根脉系绍兴”“悠悠故乡情”“烽火千里行”三方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情厚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算是浙江绍兴人。”--1946年9月周恩来 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直到今天, 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 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周恩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从重庆辗转回到绍兴。此行名义上是“祭祖扫墓”,实际上是动员人民积极抗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日本帝国主义,只是区区数岛,人力、物力都极为有限,我国地大、物博、人多。日寇初来时其势虽凶,侵占了我国一些地区。但是,它侵入我国越深,占地越广,兵力就越分散,力量就越薄弱。只要我们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 抗日,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摘自《周恩来在枫桥大庙的演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绍兴自古就是名士之乡。在周恩来的一生中,从旅欧时期、抗战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等时期,周恩来一直与诸多绍籍名人保持着亲切的联系,其中既有周恩来尊敬和崇仰的前辈,也有与周恩来共同奋斗的战友,亦不乏受到周恩来支持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周恩来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同他们成为良师益友,共谱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壮丽史诗中,永远流传和吟唱着周恩来的伟大业绩。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丰碑上,永远镌刻着周恩来的卓著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底,国内全民族抗战已历时两年半,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国共合作出现逆转,局势非常严峻。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牺牲面前,周恩来义无反顾地作出牺牲个人健康的决定:放弃在苏联进一步的治疗,造成右臂终生残疾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周恩来长期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同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等频频接触,朝夕往还。张冲曾评价说:“周恩来这个历次交锋的政敌,在民族大义面前,胸怀大度,为了挽救危亡中的民族,始终在不懈地努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风范垂青史》主题陈列,陈列面积600平方米,展出藏品20件。由“文韬武略、功勋卓著”“体恤百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党风楷模”三部分组成,展示了总理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光辉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指出:“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实践了这一诺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总理日理万机,不辞辛劳,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屡次强调“一切问题都要到现场去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他几乎每年都去各地调研,指导工作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总理性格特点是举轻若重,对任何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关心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关怀教育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是中国人民异口同声赞颂和深情爱戴的好总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总理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是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周总理在与党外人士的交往过程中,总是坦诚相待,关怀备至,多年来与众多党外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了他们的知己和最真诚热情的伟大朋友,团结了一大批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党外人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总理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和第一位外交部长,其卓越的外交风范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周总理不愧是我国公认的第一外交官,他的发言幽默、风趣、直面、犀利,蕴藏着大智慧,令无数外国人士所赞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4年12月23日,病重中的周恩来赶赴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准备情况和人事安排方案。行前,医务人员发现周恩来便中有潜血,需立即进行治疗,但他坚持以国事为重,坚定地向医生表示:"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12月2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促膝长谈,直到次日凌晨。这也是两位伟人生前最后一次长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纪念馆重要藏品有:周恩来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上海牌手表等。这是双布鞋,看上去略显肥大的普通圆口黑布鞋,似乎很难与总理联系到一起,可正是这个鞋陪伴着总理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他在确立 共产主义信仰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还说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 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周恩来同志一生都遵奉自己的誓言,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首《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对总理的敬爱和怀念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位普通的网民如此写道“一个人逝去这么多年了,还能让从未亲身接触过他的人们如此地敬仰他、怀念他,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伟人,真正意义上的伟人,在历史中永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