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含洋总爱和大家聊一些与众不同的摄影内容,很多内容是从原理层面进行分析,并围绕主观话题展开探讨的,甚至有时还会生硬地与哲学思想挂钩。今天探讨的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与后期涂鸦、AI绘画之间的视觉艺术边界问题,便是对摄影本真的一个侧面论述。</p><p class="ql-block">在当今视觉艺术的多元格局中,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凭借其独特魅力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实际上是摄影术发明后较早出现的一种原创艺术形式。然而,随着后期涂鸦和AI绘画等新兴视觉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与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引发了诸多探讨。含洋将深入剖析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的本质,明确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与后期涂鸦和AI绘画在视觉艺术范畴内的边界,着重阐述摄影前期相机控制所蕴含的人类大脑思想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一)瞬间的永恒定格</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能够精准抓取现实中的瞬间,将稍纵即逝的画面永久留存。在现实生活里,瞬间如同流星般转瞬即逝,而摄影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对时机的精准把控以及深厚的艺术素养,能在刹那果断按下快门,原汁原味地记录现实场景。以中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大师的《未来》为例,画中女孩明亮的大眼睛为后来我国摄影人解海龙拍摄《大眼睛》在瞬间定格的影调方面提供了参考。虽然解海龙的构图在精准度上不如电影导演吴印咸大师,但他的作品同样体现了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p><p class="ql-block">从人类感知角度深入探究,摄影师在现场时,外界视觉信息通过眼睛大量涌入大脑。大脑迅速筛选信息、分析整合技术表现手段(如选择逆光或侧逆光,利用高反差等),并依据过往经验、审美积累及当下情感触动,识别出具有特殊价值的瞬间。此时大脑神经元快速协作,形成对该瞬间独特的感觉认知,这种感觉融合了情感、氛围与潜在叙事可能性,并非像后期涂鸦那样单纯增加对比度、擦亮眼神光,同时也体现了当下摄影师懂得运用数码相机实现前期控制以达到高反差效果的能力。按下快门那一刻,摄影师试图将大脑中稍纵即逝的感觉,借助相机转化为永恒图像。观众欣赏作品时,图像中的视觉符号成为唤起感觉的媒介。观众通过大脑对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符号进行解读,尽力还原摄影师在拍摄瞬间所捕捉到的感觉。尽管因个体差异,观众还原的感觉无法与摄影师完全一致,但基于图像符号的感觉传递与还原,正是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与后期涂鸦和AI绘画不同,按快门前的摄影所捕捉的瞬间真实发生在现实世界,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现场感,而后两者更多基于想象和虚拟创作。</p> <p class="ql-block">(二)光影的诗意雕琢</p><p class="ql-block">光影是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的灵魂画笔,大家常常说玩光影艺术,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在现实中运用相机去控制光影呢?绝不是光圈、速度、感光度的简单排列组合。它需要赋予作品生命与情感,那就是影调。在一期、二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影调是摄影前期控制的重要元素。自然光线在一天中方向变化万千,强度也有所不同,清晨的柔和光线、傍晚的金色余晖、逆光下的轮廓勾勒等,都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元素。摄影师如同光影诗人,巧妙运用光线的方向,通过控制相机的强度、对比度和锐度,利用细腻的曝光影调塑造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p><p class="ql-block">含洋在美篇中发布的每一张原创艺术摄影图片,在拍摄按快门前都要进行调整。无论是新闻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在光线运用上都要独具匠心,利用不同角度的光线,突出景物或人物的质感,营造出独特的时尚氛围。任何作品都要通过对自然光影的巧妙运用,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里除了影调,色调的前期相机控制也是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独有的表达语言。后期涂鸦和AI绘画虽能模拟光影效果,但缺乏摄影中真实光线变化所带来的灵动性以及现场捕捉的真实感,更多是基于算法和预设的光影模式。</p> <p class="ql-block">(三)摄影师的主观映射</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绝非单纯的机械记录,无论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还是当今的艺术摄影,都是摄影师主观情感与思想的生动映射。体现在前期拍摄时,摄影师通过精心选择主题,对影调与色调、构图、取景、拍摄角度进行把控,以及对拍摄对象给予独特关注,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感受融入作品的主陪体中。</p><p class="ql-block">例如,中国纪实摄影师在拍摄反映春运场景的作品时,深入火车站,捕捉到了人们拖着沉重行李、脸上带着疲惫与期待的神情。有的作品通过画面传递出对春运这一独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归乡游子的人文关怀,还有的作品展现了高速公路堵车的壮观景象。每一张作品都凝聚着摄影人独特的个人视角和丰富情感,这种主观表达基于摄影师的生活阅历、价值观和深厚艺术修养。这是后期涂鸦和AI绘画虽能表达一定主题,但难以表达出的真实情感体验和深度介入的主观意识,后期处理得再精细,也难以表现出这种较为抽象和丰富情感的细腻度。</p> <p class="ql-block">二、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的坚实边界</p><p class="ql-block">(一)现实场景的深度依存</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创作根基深植于现实世界存在的真实场景和物体。摄影者必须亲临现场,与拍摄对象近距离互动观察,才能寻找并捕捉最佳拍摄时机和角度。从纪实摄影中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到宁静乡村的田园风光,从人类社会活动到大自然的奇妙景观素材均源于现实。</p><p class="ql-block">即便后期绘画技巧再高超,摄影也要始终遵循尊重原始图像的空间透视、色彩还原等原则,仅在合理范围内对色彩、对比度等参数进行适度调整,以更好地还原拍摄时的视觉感受和情感氛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期涂鸦和AI绘画的创作素材来源广泛,可不受现实场景的束缚,因此它们更多地被视为平面设计的范畴。通过想象和数据学习创造出完全虚构的场景和形象。例如,AI绘画能够轻松生成奇幻的外星景观、超现实的梦幻场景等,而这些虚构场景对于按快门前的摄影而言,除非通过特殊创意合成(但这并非纯粹摄影创作,真正摄影创作是前期),否则无法直接拍摄到。这一显著差异,清晰界定了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与后期涂鸦和AI绘画在创作来源上的根本边界。</p> <p class="ql-block">(二)艺术表达的适度干预</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极为强调对拍摄对象的尊重以及对现场氛围的真实还原,不管是人物还是场景。在后期处理方面,虽有一定所谓艺术升华操作空间,但干预必须适度,绝不能改变画面本质内容和真实性。要记住,只要进行后期处理,图片质量就可能会受到影响。在印刷制版前将图片亮度调到最大检查时,发现99%的图片因过度后期处理变成了废片。如随意添加不存在的元素、大幅度改变空间透视、对比度和色彩,更有甚者改变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等行为,会严重破坏摄影艺术所秉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p><p class="ql-block">摄影作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呈现,而那些不懂艺术却随意在网络中谈论艺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图片一旦真实性被破坏,艺术价值将大打折扣,更失去了我国图片走向世界艺术殿堂的机会。后期涂鸦和AI绘画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对图像进行任意组合、变形和添加元素,通过复杂算法生成各种全新、极具创意的视觉效果。它们对图像的干预几乎没有限制,创作者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实束缚。这种对图像干预程度的巨大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与后期涂鸦和AI绘画之间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三、按快门前的摄影前期相机控制的关键意义</p><p class="ql-block">(一)大脑思想的精准指引</p><p class="ql-block">在按快门前的摄影前期,相机控制绝非简单机械操作,而是在摄影师大脑思想精准指引下确定主题是一复杂的过程。摄影者面对拍摄场景时,需迅速运用审美能力、艺术感知以及对主题的理解,决定如何设置相机参数,如适合主题的影调与色调,如何利用现场环境和相机宽容度在对比度、饱和度、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例如,在拍摄中国传统节日庆典时,摄影师要根据现场光线强度、活动的动态节奏以及想要营造的氛围,精确确定色调的冷暖,调整对比度、快门速度和感光度确定图像的影调。若要捕捉热闹的人群动态,可能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来凝固瞬间;同时合理控制感光度,保证画面清晰且噪点少。</p><p class="ql-block">这种相机参数设置过程,叫做数码相机前期控制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三大控制,那是胶片相机控制内容。摄影者只有学会对拍摄效果的前瞻性思考和对艺术表达的前期精准控制和追求。才能在构图方面达到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艺术构图法则和对画面美感的独特理解的设计与设想,通过调整拍摄角度、选择拍摄范围等方式,将各种元素巧妙组合在画面中。要清楚的认识到着与后期涂鸦和AI绘画完全不同,按快门前的摄影前期相机控制需摄影师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决策,每一个操作都融入了摄影师的个人思想和创意,而后两者更多在虚拟环境中通过预设程序和算法创作。</p> <p class="ql-block">(二)文化底蕴的深厚支撑</p><p class="ql-block">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按快门前的摄影前期相机控制的重要支撑。摄影师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深刻影响其在拍摄过程中的决策和表现。例如,中国摄影师在拍摄中国传统建筑时,受传统文化中建筑美学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会注重捕捉建筑的对称之美、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选择合适拍摄角度,突出建筑的飞檐斗拱、庭院布局等特色,同样,在拍摄不同民族文化活动时,摄影师需了解该民族历史、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理解活动内涵和意义,从而通过相机控制精准捕捉最具代表性和文化价值的瞬间。相比之下,后期涂鸦和AI绘画虽能借鉴文化元素,是缺少真实的还原。</p> <p class="ql-block">四、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与后期涂鸦、AI绘画的本质区别</p><p class="ql-block">(一)技术原理的根本分歧</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基于光学和化学(或数字)原理,通过相机光学系统将物理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影,再经化学冲洗或数字处理得到图像。其技术核心是对光线的物理记录。而后期涂鸦主要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利用数位板或鼠标等输入设备,在已有摄影图像基础上对像素进行操作和修改,创作过程更多依赖软件工具和创作者绘画技巧。AI绘画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大量图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构建模型,然后根据输入指令或参数生成新图像,其技术原理是数据计算和模型训练。即便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涂鸦,使用的图像处理技术也只是对已有图像局部修改,与AI生成图像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基于完全不同技术逻辑。按快门前的摄影作品生成基于现实光线物理成像,而后期涂鸦和AI绘画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数字创作。</p> <p class="ql-block">(二)艺术价值的不可通约</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作品艺术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对现实瞬间的真实记录、摄影师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摄影师精心创作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形成,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复制性。例如记录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摄影作品,其价值不仅在于画面呈现的场景,更在于作为历史见证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而后期涂鸦无法为摄影作品赋予新的、与拍摄过程中形成的同等价值的艺术内涵,反而可能因过度修改破坏原有的艺术完整性。后期涂鸦和AI绘画的艺术价值更多体现在创新性视觉效果、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拓展以及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探索。但它们无法复制按快门前的摄影作品中基于现实和情感的艺术价值,因为缺乏摄影所特有的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和现场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三)审美体验的显著差异</p><p class="ql-block">按快门前的摄影作品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观察和情感共鸣。观众通过照片中的场景、人物和光影,能感受到摄影师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引发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深入思考。例如一幅展现中国乡村丰收景象的摄影作品,观众从金黄的麦浪、农民喜悦的笑容等画面元素中,能深刻体会到摄影师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赞美,进而引发对乡村发展、农业价值的思考。而后期涂鸦和AI绘画带来的审美体验更多基于对新奇视觉效果的感受和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想象。即便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涂鸦,使其具有类似后期涂鸦或AI绘画效果,也无法改变观众对摄影作品原本的审美认知和体验。因为按快门前的摄影作品审美基础是现实真实性和情感真挚性,而后两者更多基于虚拟和创意表达。</p> <p class="ql-block">最后含洋要说的是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以其独特的瞬间捕捉、光影运用和主观表达,以及基于现实场景、有限干预和历史文化见证的艺术边界,在视觉艺术领域独树一帜。摄影前期相机控制所蕴含的人类大脑思想和深厚文化底蕴,更是其区别于后期涂鸦和AI绘画的关键所在。它们有着本质区别和各自独立价值体系。尊重和保护按快门前的摄影艺术独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欣赏这门艺术,同时也能让后期涂鸦和AI绘画在自身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视觉艺术多元化发展贡献各自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