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何谓经典?刻骨铭心、深入骨髓、永远难忘…………这就是我理解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送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p><p class="ql-block">歌词:</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p><p class="ql-block">注:美篇2018、1、24、制作,今天重新编辑推出。</p> <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p><p class="ql-block">《送别》是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一首骊歌,曾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可说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歌、主旋律,概括了作品描写离愁的内容,使作品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之味。</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浙江平湖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而且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p><p class="ql-block">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p> <p class="ql-block">《送别》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p><p class="ql-block">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p><p class="ql-block">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p><p class="ql-block">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p><p class="ql-block">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p><p class="ql-block">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送别》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p><p class="ql-block">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p><p class="ql-block">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p><p class="ql-block">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p><p class="ql-block">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p><p class="ql-block">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