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秦淮•瞻仰中山

悠悠亦然

<p class="ql-block">摄 影:悠悠亦然夫妇</p><p class="ql-block">撰稿/昵称:悠悠亦然</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13833405</p><p class="ql-block">时 间:2024年8月</p><p class="ql-block">后 期:Snapseed</p><p class="ql-block">背景 音乐:金陵谣</p>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既承载着六朝古都的辉煌,又融汇了现代都市的繁华。这里,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江南;这里,是革命先驱脚下的热血热土。南京,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锦绣画卷,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线都勾勒出历史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此行南京,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试图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共鸣,同时也在这座城市的现代节奏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思考。以下,便是我对南京之行的一些记录与感悟,愿能带你一同走进这座城市的灵魂深处,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  从上海搭乘高铁至南京,仅需惬意悠然的2小时,这一现代交通的奇迹,极大地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高科技的跃进不仅加速了出行步伐,更深刻地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每一次旅程都化作享受科技舒适与便捷的绝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  踏入南京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我们首先被夫子庙的繁华所吸引。街口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两层斜顶三门牌坊,高耸入云,正中门额之上,“古秦准”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非常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步行街上,游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旁,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楼阁,商家店铺鳞次栉比,招牌高高悬挂,灯笼随风摇曳,音乐声此起彼伏,整个街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宛如过节似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闹与喧嚣</span>,让每个路过的行人都能感受到这份音乐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自东晋以来,夫子庙旁的秦淮河畔,逐渐蜕变成为达官显贵的奢华乐园。乌衣巷、朱雀街与桃叶渡,皆是名门望族竞相定居的尊贵之地。彼时,河畔商贾络绎不绝,文人雅士纷纷汇聚,使得儒学之风盛行于世。两岸之上,歌楼酒肆密布如林,河房水阁更是竞相争艳,美不胜收。这一带,成为了当时南京最为繁华与风雅之地,见证了无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穿越“天下文枢”牌坊,步至夫子庙泮池畔,此池与秦淮河相通,俨然成为游览秦淮风光的水上起点,池中密密麻麻停靠着装饰着红柱黄顶的小游船。泮池后方,一堵红色照壁巍然矗立,其上雕刻着双龙戏珠的浮雕,红黄交织,分外耀眼。毗邻夫子庙的,是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间,“秦淮人家”四字以金色镌刻于雪白墙面,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夫子庙沐浴在和煦阳光中,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闪耀着光辉。庙宇白墙灰瓦,飞檐翘角,与碧空如洗的天幕交相辉映,更显庄严而静谧之美。游人络绎不绝,踏着青石板路蜿蜒前行,细细品味庙宇间的精雕细琢与古朴韵味。葱郁树木投下斑驳光影,鸟语花香交织其间,为这片文化沃土平添无限生机与灵动。</p><p class="ql-block"> 南京夫子庙,圣地也,专为供奉祭祀至圣先师孔子而设。其地位显赫,乃中国首座国家最高学府,亦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堪称中国古代文化之枢纽,金陵历史人文之渊薮。明清时期,夫子庙作为南京文教之中心,光芒四射,引领风骚。其文教建筑群,更是冠绝东南各省,蔚为壮观。南京夫子庙,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夫子庙对面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如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张謇等皆出自于此。1983年开始,夫子庙一带开始复建,形成了以贡院街、贡院西街、大石坝街为主街,“庙市街景”合一的夫子庙步行街和秦淮风光带景观群。</p> <p class="ql-block">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悠悠流淌,是金陵古老文化的璀璨摇篮。其内河段绵延五千米,自古便有“十里秦淮”之美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秦淮河畔,阳光洒落波光粼粼,古桥、垂柳、流水,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河畔的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行走在石板路上,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尘嚣,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感受秦淮河的独特魅力,让心灵得到一次愉悦的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便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乌衣巷。乌衣巷的入口颇为低调,仅以一扇上方镶嵌着“乌衣巷”三个绿色大字的方形门楣作为标识,然而,正是这扇看似平凡的门后,蕴藏着千年的历史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走进乌衣巷,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东晋时代。小巷不长,却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气息。青砖铺就的路面,两旁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漫步在乌衣巷中,我仿佛耳畔轻响着往昔古人的步履声,在幽深巷弄间萦绕不绝,那是历史的回响,是岁月的沉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乌衣巷内的雕塑是书圣王羲之。</p> <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乌衣巷的名字源于三国时期。当时,孙权在南京建都称帝,他的卫戍部队将士们都身穿黑衣,驻军之地因此被称为“乌衣营”。到了晋代,这里成了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因为两族子弟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更是将乌衣巷的历史变迁描绘得淋漓尽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span>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乌衣巷的变迁,表达了世事沧桑、繁华易逝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乌衣巷,尽管早已褪去了昔日权贵云集的辉煌,却依旧以其独有的历史韵味触动人心。那条见证了六朝风华的古老巷弄,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沧桑岁月。漫步其间,那份沉淀千年的历史厚重感,不禁令人心生敬畏,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小巷两旁的建筑统一漆成白色的墙壁,与青砖路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巷子里还开设了一些特色小店和手工艺品店,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和购买。现在的乌衣巷,已悄然蜕变为热门的网红打卡胜地,无数旅人纷至沓来,在这片充满韵味的空间里,镌刻下自己的足迹与难忘回忆。</p> <p class="ql-block">  李香君,明末时期声名显赫的歌妓,被誉为“秦淮八艳”之一。她拥有圆润动人的歌喉,却从不轻易展露;在丝竹琵琶、音律诗词方面皆造诣颇深,尤其以弹唱《琵琶记》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1699年,清代文学家孔尚任以其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剧本《桃花扇》,剧中深情讲述了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缠绵悱恻、悲欢离合的爱情传奇。李香君的生平事迹与艺术造诣,使她在中国明代文学与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  咸亨酒店坐落于南京市夫子庙秦淮河畔的文德桥边,与鲁迅及其笔下的孔乙己有着深厚的渊源。咸亨酒店不仅在绍兴有原型,南京秦淮河边的这家也是受鲁迅作品影响而开设的。酒店内的装修和陈设充满了复古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鲁迅笔下的时代。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温过的老酒和茴香豆,感受那段充满故事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孔乙己是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穿着长衫却坚持站着喝酒,对“茴”字的写法执着不已,成为了咸亨酒店的经典形象。在秦淮河景区的咸亨酒店,你似乎还能看到他赊账喝酒、与众人谈笑风生的身影,让人感叹文学与地域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在秦淮河畔,微风轻拂,母女俩各乘一辆人力黄包车,悠悠前行。行进中,女儿不时举起手机,跨越车距,捕捉着母亲微笑的容颜。在阳光映照下,母亲的笑容温婉如水,女儿的眼神专注而温情,这一幕,宛如一幅温馨动人的画卷,定格了母女间无需言语的深情厚意,让人心生暖意,感受到了秦淮河畔独有的温情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在风景如画的‌秦淮河景区,我偶遇了两位身着‌华丽古装戏服‌的女子,她们‌头戴精致绢花头饰‌,每一步都摇曳生姿,仿佛是从历史画卷中穿越而来的佳人。在‌摄影师的精心安排下‌,她们缓缓行走在青石板路上,正准备赶到乌衣巷拍摄韵味十足的写真照。这独特的扮相瞬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观赏,赞叹不已。秦淮河的水悠悠流淌,似乎也在为这穿越时空的美景增添一份诗意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  在六朝时期,夫子庙周边的秦淮河畔,已然是一片商业鼎盛之地。那时,河畔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各式商品琳琅满目,人声鼎沸,交易之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灯火阑珊处,映照河畔的波光粼粼,更添几分繁华景象。这里不仅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也是市井百姓交易往来的热络场所,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动绚烂的六朝商业风情画卷。</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夫子庙景区,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南京中山陵的旅程。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精髓。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陵门、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从空中俯瞰,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的美学价值,更赋予了陵墓深刻的政治和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进入中山陵景区,我们便被那苍翠欲滴的树木和古朴典雅的建筑所吸引。沿着一条林荫大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仿佛在诉说着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以下第一张照片是网图,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过石牌坊,便是一条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为这庄严的地方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顺着墓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陵门前。陵门以青色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苍劲有力,彰显着先生毕生的信仰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跨过陵门,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我数了数,从博爱坊到祭堂一共有392级台阶,它们仿佛是一条通往历史的道路,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攀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肃穆。每一步都似乎在与历史对话,每一步都仿佛在向先生致敬。</p> <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祭堂。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直所倡导的三民主义。走进祭堂,我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坐像,他安详而又庄重地坐在那里,仿佛在凝视着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在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和事迹,让人不禁为他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中山陵的游览,在下山的途中,我看见道路旁有许多介绍南京景点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非常吸引眼球,我迫不及待地将它拍摄下来,仔细端详,爱不释手。那是用上帝的视角俯拍的,就是知名度极高的美龄宫,一条以树为链,以宫为坠的金灿灿大项链,非常震撼;远处天际朝霞绚烂,丁达尔光穿云裂雾,熠熠生辉,被惊艳到了,美得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相传,蒋介石为了讨宋美龄欢心,特地从法国引进了两万棵梧桐树,栽满了整个南京城,一直延伸到宋美龄所住的美龄宫。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深情厚意,更为南京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秋时节,这些梧桐树的叶子变黄,形成了一条金色的“项链”,而美龄宫则是这条“项链”上最为璀璨的“吊坠”,浪漫气息十足。</p> <p class="ql-block">  以下这张硕大无比的“项链”图,是从网络下载的,与美友分享,致谢原作者。美龄宫犹如一枚璀璨的吊坠,硕大而华美,精巧地镶嵌在南京绚烂多彩的秋色画卷之中,与周遭的自然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绝美画面。其设计之精妙,建筑之瑰丽,无不令人拍案叫绝,由衷钦佩那些能工巧匠的非凡智慧与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 我渴望在那绚烂多彩的秋日时光里,来亲眼见证您——美龄官的无双风华,让那“绝世容颜”与斑斓秋色交相辉映,成就我心中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如此,纵使岁月流转,此生亦已无憾,唯愿那一刻的惊艳,成为永恒铭记的心动瞬间。</p> <p class="ql-block">  南京中山陵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崇高风范。陵墓庄严肃穆,环境清幽宜人,令人肃然起敬。拾级而上,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在祭堂前,我思绪万千,为先生的革命情怀所震撼。回望陵墓,心中满是对先生的敬仰与怀念。此行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攀登,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一后记</p> <p class="ql-block">史料根据网络编写</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关注与阅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