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在斯里兰卡

强歌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p><p class="ql-block">《在裂痕中仰望星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印度洋的季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掠过机舱的舷窗蒸腾着,从成都直飞斯里兰卡大约六小时,眼看着就要降落了,我们一行十二人怀揣着虔诚的心去解读这座岛屿的隐喻:那些被殖民炮火撕裂的古城墙,在月光下依然生长着倔强的藤蔓;赤脚行走在佛牙寺前的信徒,踩过的石板早已被百年晨露打磨成一面面镜子。</p><p class="ql-block">人们说斯里兰卡这个国度的美,美在风景、美在风情。不错,但我认为这里的人民更美在包容、善良与谦恭,美在虔诚、百折不挠,美在心中有信仰,犹如被海水侵蚀的珊瑚,在破碎处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加勒古堡的晨曦中,葡萄牙人的棱堡与荷兰人的钟楼共享同一片潮声。穆斯林唤拜词与佛寺晨钟在巷陌间碰撞,却化作孩子们奔向学校的欢快脚步。路过残存的英国邮局,看见穿纱丽的泰米尔老妪,似乎听见她正用混合着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的古老歌谣,哄卖竹篮里沾露的茉莉。</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援建的人民议会大厦的大厅正中,摆放着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的塑像,而这座大厦也正是在周总理的主持下于1968年动工,为1972年的不结盟大会修建的。里面还设有歌舞剧院、排练大厅,艺术学校等。恰巧我们正赶上孩子们在排练大型舞剧,据说第二天是一个著名的民族节日,有大型演出。偶遇一位历史系的大学生在观看排练,我们聊了起来,他说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历史书太重,我们的人民经历的太多,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微笑,更要学会在伤疤上种花……” 不由,我想起了酒店的服务员打扫房间时,默默地用我们遗弃的矿泉水瓶子为我们在酒店的房间里“种”的鸡蛋花,摆在茶几上格外的耀眼,一个塑料瓶,一束鲜花,简约,但不简单,洁白如玉,充满温馨与关爱。</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民爱花,这里的人们爱笑,这里的人们心中有爱,因为他们有信仰。</p><p class="ql-block">在朝圣康提神庙的途中,迎面走来一位卖花的老者,头顶着花盆,步履轻盈,当我们目光相遇时,他投来一丝灿烂的微笑。在斯里兰卡,如果你想为某一个陌生人拍照,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不必顾虑,只要你给他一个微笑,他便会友好的配合你,直到你满意为止,的确这是一个笑的国度,因为心中充满爱,所以脸上洋溢着笑,无论你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他们都不会有任何违和感,明亮的眼神清澈见底,友好善意的笑容挂在脸上,笑迎八方来客,笑看风云变幻,笑在江湖之上,但谦恭自律,不傲。这或许也是一种传承,一种修养,一种习惯。这里的点点滴滴,每一瞬间,都在感动着我们大家:这个国家最珍贵的财富,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不在茶叶的种植园里,不在开采宝石的矿山上,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在一束束鲜花的花蕊里,在突突车的车棚里。</p><p class="ql-block"> 在科伦坡火车站的墙壁上,有各种与信仰、历史神话以及现代动漫相关联的壁画,似乎又像涂鸦,这些画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游人,如一粒粒菩提种子,播撒于游人的心中,每一粒都吸饱了善良友好的微笑,然后又一次绽放开来,此刻我似乎看见了印度洋上空满天的星斗,熠熠生辉。这些种子会在我们今后的窗台上、花坛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抽芽,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离境时,舷窗外,科伦坡港的灯塔正在暮色中隐去,但我知道,那些在茶园共饮的黄昏、在神庙合掌的清晨、在渔港参访的途中,早已化作血液里流淌的季风,终将在某个湿润的雨季,再次登陆这片众神亲吻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短短几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当飞机冲破云层,我也在不舍中思考些什么。实际上斯里兰卡从来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人类对光明永恒的信仰——在破碎处重建圣殿,在裂缝中仰望星辰,让每个相遇都成为文明延续的伏笔。</p> <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纪念在兰卡的那一段幸福而难忘的旅程,顺祝张姐、小苏、阿哲一家以及海南同行的芳邻们、祝博学辛苦的岑导:健康快乐、顺心如意!</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仰望星辰,一起欢笑,彼此祝福!愿我们有缘再聚,共续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强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 2 27于海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