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篇】正月三十 晦日 开财门 送穷鬼 吃封仓饭

赵永红

<p class="ql-block">  年节篇</p><p class="ql-block">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年节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p><p class="ql-block"> 【年节流水账】</p><p class="ql-block">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传统。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以2025年的春节,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因为它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这一特殊的背景,使得2025年的春节在以往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意义和庆祝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一的爆米花、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二月二,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p><p class="ql-block"> 进入腊月,意味着春节也就不远了,年味越来越重,热热闹闹的“年”就要开始啦。一进腊月门,便有过年来。从腊月初一开始,人们就为过年忙活了。这一天要爆米花,取意祛百病。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节俗来讲,过了腊八节,“过年”就由此拉开了序幕。接下来就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不“小”,从这天开始,就完全进入了“春节时间”。民间《腊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之后,从正月初二一直到二月二,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活动,过年忙个不停。按着这个节奏,跟着我过年吧!</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正月三十。</p><p class="ql-block"> 看春晚,包饺子,放烟花,赏花灯……这些美好的瞬间仿佛就在昨天,然而新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尾声阶段。不少人认为过了元宵节,年也就过完了。其实在我国民间传统里,新年一直要持续到二月二。所以在正月十五之后,每天依然有着相应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在农历的正月里,每个日子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而正月三十,作为正月的最后一天,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吉祥寓意的日子。这一天,民间有“开财门”的传统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迎财纳福。</p><p class="ql-block"> “开财门”这一传统习俗,源于人们对财富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通过特定的仪式,人们希望能够送走旧岁的晦气,迎接新年的财气。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开财门”的由来与核心意义</p><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被称为“晦日”,即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此时需通过仪式送走晦气、迎接财神,以求新年财运亨通。由于“柴”与“财”谐音,部分地区会在正月二十九晚点燃柴火,次日清晨开门迎财。核心活动包括开财门、送穷神、燎花花等,旨在驱邪避祟、迎财纳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送穷鬼,</span>开财门,撩花花。</p><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三十是正月的最后一天,是“开财门”迎财的好日子,还是”送穷”的日子,也是“撩花花”驱百病的日子。这一天人们开财门,迎接财气福气和运气,送走穷鬼和晦气。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财气满满,福气满满,运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开财门</p><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开财门,人们欢欢喜喜开财门,迎接财气福气和运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气满满,福气满满,运气满满。</p><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开财门,人们在正月二十九就开始准备了。由于“柴”与“财”同音,先准备一把柴火放在家门口,然后准备好贡品。正月三十早上,人们打开财门,迎接财气福气运气,然后把柴火抱进屋里头,意思是把财气福气运气都抱回家。然后烧香祭拜,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事事顺利,大吉大利,财气福气运气三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过上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送穷鬼</p><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是送穷的日子,有“送穷鬼”的习俗,也叫“送穷神”和“送穷”。</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虽然一年中有十二个晦日,但是正月的晦日最为重要,因为它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晦日,所以向来很受人们的重视,被称为“初晦”,寄托了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俗话说“晦日不送穷,一年必受穷”,意思就是说正月三十晦日这天要送穷。</p><p class="ql-block"> 送穷的方法有很多,因为地区不同,习俗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人们都认为垃圾就是“穷”,所以在这一天,人们打扫卫生,打扫厕所,然后焚烧或者倒入水中,称为“送穷”。</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这一天,送走穷鬼和晦气,迎接福气财气和运气,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事事如意,生活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撩花花</p><p class="ql-block"> “撩花花”又叫“撩惶惶”,是关中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要用秸秆点燃一个小火把,然后绕着屋子从里到外都撩一遍,所有晦气都烧掉。到了晚上会在家门口点燃一个大火堆,老老少少全家出动,在火势较小的时候,垮过火堆,把全身上下都撩一遍,有的小孩子比较调皮,火势大的时候,就跨过去,然后把头发和眉毛都烧掉了。大人孩子欢笑着,吵闹着,非常的热闹,而且也把所有的晦气都赶走了。</p> <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晦日”,吃“封仓饭”。老人言“晦日吃三宝,穷运不来找”。</p><p class="ql-block"> 正月三十,作为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被称为“晦日”。晦日,顾名思义,是“月尽无光”的日子,象征着月亮隐没、新旧交替的时段。</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隐藏着一项充满仪式感和文化底蕴的习俗——“封仓饭”。在过去,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而正月三十,往往标志着过年的食物已经享用得差不多了,同时也意味着新一年的劳作即将开始。因此,“封仓饭”在这一天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对过去一年收获的粮食的珍惜与感恩,也寓意着将仓库封存,期待新一年能够再次获得丰收,让家中粮仓满满。</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人们通过吃特定食物来驱赶晦气、迎接财运。</p><p class="ql-block"> 饺子(招财进宝)</p><p class="ql-block"> 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其形状酷似元宝,因此被赋予了招财进宝的寓意。在晦日这一天,人们会包饺子、吃饺子,希望通过这一行为来“包住财气”,避免财运流失。传统做法中,馅料多用白菜(谐音“百财”)、韭菜(寓意“久财”),或包入硬币(吃到者象征新年财运旺)。煮饺子时还需顺时针搅动,寓意“财源滚滚”。对于现代人来说,若时间有限,可购买速冻饺子,但需保持全家围坐分食的仪式感,让这份传统的祝福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 年糕(步步高升)</p><p class="ql-block"> 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生活富足、事业攀升。在晦日食用年糕,可“粘住好运”,防止穷气缠身。传统做法中,南方多用糯米蒸制年糕,切片后煎炸或蘸糖食用;北方则常以黄米面制作年糕,佐以红豆沙等馅料。祭祀时,人们还会将年糕叠成塔状,象征“财气层层高”。如今,超市中已可购得即食年糕,但建议保留蒸煮步骤,让热气腾腾的年糕象征着“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豆腐(福气满门)</p><p class="ql-block"> 豆腐,谐音“兜福”“都富”,且质地纯净,象征着祛除晦气、守住福气。在晦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白菜炖豆腐”,取“百财兜住”之意;或油炸豆腐(“炸”谐音“扎”,寓意扎稳根基)。部分地区还会用豆腐祭祖,祈求祖先庇佑家宅安宁。现代生活中,凉拌豆腐、麻婆豆腐等菜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在晦日这一天,不妨准备一道豆腐佳肴,全家分食一整块豆腐,象征“共享福气”。</p> <p class="ql-block">  赶紧行动吧!开财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送穷鬼,</span>撩花花,吃封仓饭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