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五指山毛纳村

真行 (年过七旬老伴游世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五指山腹地,隐藏着一个叫毛纳村的如诗如画的古村落。全村有128人口,33户。它地属五指山市的水满乡。是一座美丽的黎族村落。黎族人世代在此耕作,热带雨林绮丽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馈赠的“世外桃源”,是岁月沉淀的瑰宝,是黎族文化的根脉,更是乡村脱贫致富的典范。它吸引众多游客涌入。我们也怀着深感神秘的心情,寻梦毛纳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进村,奇特的大茅草屋顶的建筑出现眼前,高大,顶上像顶个圆圆的大草帽,入口是个从上到下的拱门,茅草从顶到底,另一边的茅草尖尖翘起,心想少见。它旁边立着块欢迎来到毛纳村的牌子,上面还有两个卡通人物,十分可爱。美好的图案,热情的语言,黎族人好客,不曾相识,却如一家人。这一下就拉近了当地人和游客的距离。我们感到欣喜,分批多次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草屋旁,有块巨石,一面写着黎文,不明白何意,另一面写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是习近平主席,巡视毛纳村时说的关键的话语。意在鼓励毛纳村人要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纳村不断建起新的建筑,瞧这廊亭,线条流畅优美。廊檐一层比一层高,层层叠叠,形成一条斜线,美观有艺术感。黎族特色和现代化结合,新的建筑<span>别</span>有风采。让人看后,意犹未尽,遐思万千,尽善尽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村制作的,喜迎2025年到来的标志,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虽然看不懂黎族文字,但红彤彤一片,还有即像喜字,又像寿字的变形动画蛇,给人蛇年大吉大利,红红活活生活的强烈印象。这寓意毛纳村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村虽然人不多,却保留下黎族特色。看这个建筑是毛纳村的宝山竹屋,整座建筑,没用一砖一瓦,也没有泥土,从顶梁柱到斜椽子都用的是粗细大小不同的竹竿建成。这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结合当地的物产和气候而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穿色彩靓丽的黎族服装,头上和胸前戴满银制装饰,在大竹屋屋前欢乐的挑起竹竿舞。年轻的小伙子,蹲在地下,手握竹竿,左右有节奏的晃动,跳舞的姑娘们就伴随竹竿的开合,巧妙的在竹竿缝隙中,脚灵巧的跳来跳去。不仅和竹竿合拍,舞姿还非常优美,这是他们自古独创的竹竿舞,别有风味。他们也以此欢迎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大厅我看到,建筑用的竹竿,排列有序,一根根延伸,组成排列的几何图形,充满了美感。太漂亮了。这是在建筑的大厅看到的,里边还有大型演出场,里边虽然也是竹子做的,却显得富丽堂皇。剧场的音响效果不错,里边高歌。外面听不到声音,聪明的黎族人把古老建筑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建了这座出色的演出大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演出大厅内高大宽敞,中间是演出圆坛,每天有反映黎族文化的大型实景演出。弯曲的竹子做成的穹顶,留下一个大圆洞,圆洞上方高高顶子上盖上透明的塑料圆板,既通风又采光,还节约电能,一举多得。据说这个建筑由3万余根竹杆、竹条、竹叶组成,有典型的黎族风格。它被称为“船形屋”,它四周通透,能防晒遮雨,尽显灵动,坡有韵味。游客可以尽情在此观看演出,慢品黎族文化的内涵。黎族人民因地制宜,建成这样漂亮又节能的建筑,真是聪慧过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翠绿成荫的树木掩盖下,隐藏着一座座茅草顶的竹屋。从宝山竹屋里看眼前这栋竹屋,年久失修,我猜年头已不少。此屋已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这是古老的黎族船型屋。该屋早已无人居住,它作为活化石,被保存下来,以给游人和后代做展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村依山傍水,它在水满乡,水满在黎语中的意思是:源头上古老的家园。可见其历史悠久。碧绿的湖水像镶嵌在青山之中的一块碧玉。水平如镜,倒影格外清晰。人在其中,如梦似幻,好像初醒时在人间天池之中,美好幽静,偶尔听到清脆的鸟声,婉转动听,打破沉寂,心情难轻松、充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村尽管在山中,地少,他们还是充分利用村边水旁哪怕一分地也种上瓜果蔬菜、或插上稻苗,成为稻田。黎族是勤劳的民族,他们遵循习主席的话,利用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大力发展大叶茶,据统计,30多户人家,已种500多亩茶田。使他们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许多家盖起新楼房,但房顶依旧保持茅草覆盖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黎族妇女善于织布,她们纺织工序相当复杂,用不同的图腾图案织出不同色彩黎綿。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黎綿也跟着发展,她们用别致的黎綿制成各种手包、背包,时装,备受游客青睐。现在人在求异心理的驱使下,更喜欢少见的物品。因此黎綿也成了她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人家,现在多么气派。我们走在村中到处是一片崭新的景象。黎族的祖先是蚩尤,也有5千年的历史。他们的原始部落本在黄河流域生活,但黄帝和蚩尤于5千年前为争夺中原,发动了惨烈的战争,最后蚩尤兵败被杀。蚩尤部落的人民就四处逃散到山中生活,一部分人乘坐竹筏漂到海南居住下来,成为海南黎族的祖先。经过多年艰苦生活,在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摆脱了贫困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村现在已是海南五指山的一著名景点,还在旋转的水轮,像是向游客诉说着黎族人的过往今生。“黎家船型屋,岁月诉沧桑。织锦传千古,风雨守一方。”毛纳村人以最质朴的心守护着这块古老的净土。在坚守特色,不能忘记过去的同时,更要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利国利民,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近平主席于2022年来到毛纳村考察,亲身到村民家中的手工作坊观看,亲自动手体验炒茶操作。毛纳村得天独厚的热带雨林气候,适宜大叶茶生长,习主席便指出“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习主席的话使种大叶茶的行动掀起巨大的波澜,家家户户广种大叶茶。并坚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坚定走“生态共富”之路,“毛纳村热带雨林大叶茶的”品牌越擦越亮,名声鹊起,远销国内外。大叶茶已成为毛纳村人致富的一重大财富来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内设有免费品尝大叶茶的茶室,我们也感觉累了,正好品茶休息一下。主人很热心,熟练地泡好茶,用夹子从沸水中夹出茶杯,一人一杯斟满。我这鼻子不好,还闻到一股香味。红色的茶水喝下去,温暖我的全身。我们喝了一杯又一杯,真是好喝。如不是怕我们无力拿较多东西,我们一定会买些带回北京,送给亲朋好友品尝这因海拔高,纬度低,土壤微酸,自然产出的野生的大叶茶。野生大叶茶经过黎族人的改造,大叶茶更充分吸取天地的精华,从而使大叶茶营养更丰富,成为稀缺的养生珍品。通过这罕见的大叶茶,同时宣传毛纳村的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青山绿水间的毛纳村,现已不缺乏楼台亭阁。这个六角的硕果亭,就是习主席考察毛纳村时,与村民面对面谈心、交流的地方。青山碧水果真美,习主席还要引导毛纳村人民走上变青山碧岩为金山银山的富足之路。我们也沾习主席的福,在此拍照留念。小小的亭内,充满了党和国家对黎族人民的大爱,为他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将永載史册 ,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纳村虽小,故事多,件件令人深有感触,是个了解黎族风土人情和历史的好地方。它的美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第十六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于2023年在此开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力提倡青年人写作美好的诗篇。“五指山下千层翠,毛纳村中茶香醉。黎家歌舞迎远客,诗意田园梦中归。”篇幅有限,我就以此诗作为结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