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福州十邑汉民族人的拗九节。特有的地方节日。是弘扬孝老爱亲美德的重要载体。 时间是农历正月二十九。 </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属海洋文化的地区,故此节日传播于世界各地,只要是有福建福州十邑地区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拗九节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楼,邻居就问候:“你有吃拗九粥了吗?”拗九节的习俗有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是送家里长辈、 “过九”、吃太平面等。 拗九节有着浓郁的孝道文化,在一碗“孝粥”的基础上,将小家庭的孝行节日延展到全社会的敬老活动。 所以出嫁的女儿这天总会往娘家送拗九粥。当然,女儿没有煮就另当别论了。现在还经常是跑回娘家喝拗九粥的呢。</p> <p class="ql-block"> 按福州民间的说法,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后九节”。在福州方言里,“后”与“拗”又是谐音。“九”为数之极,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逢“九”不顺利,因而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这里说的“九”分为“明九”与“暗九”,即:凡年岁数中带有九的,如9、19、29、39等,称为”明九“,凡岁数是“九”的倍数,如18、27、36、45等,称为“暗九”,老人过了90岁,则年年都有“九”。我母亲在世时,这个节我就记得很牢。特别是她上九十高寿后,要给她买猪脚和太平面。她的身体不能吃糯米类,我也不怎么会煮,拗九粥就不送了。</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记得,拗九前夜,母亲总会提前泡花生,用擀面杖碾压,去除花生红衣,然后将白色的花生仁先煮熟备用。次日一早起来就把所有备好的材料熬粥 ,待粥好下红糖板搅匀出锅。母亲总是在下红糖之前先勺一碗粥留给我的。打小不喜甜食的我,拗九节就喝这碗清淡的、加了花生、红枣、荸荠、莲子、桂圆干、葡萄干的糯米粥,其实甜味也有了,淡淡的很可口。</p> <p class="ql-block"> 那年,儿子上大一下学期的拗九节,给我发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信息,让我很感动,他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 常年的外地工作,让我没有了这份闲心,节日在心里变得很淡了。且与儿子两地居,没有捧场的人,我就更随意的过日子。但是节日的传统始终牢记,只是仪式感少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