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岁月:退休金里的时光故事

识途老马

<p class="ql-block">退休十载,年过七旬。退休后的生活,因“骑游”变得丰富多彩,这种把骑行锻炼和旅游合二为一的休闲方式,让我的晚年更加充满了活力。</p><p class="ql-block">然而,骑游之路并非坦途,这是一场“烧钱”的旅程。多年来,我购买了四辆运动自行车,并不断的添置和更换了无数的骑行装备,外出骑游开销较大,出国骑游更是花费不菲。刚出国骑游的两年,妻子曾调侃“咱俩攒了一年的退休金,你一次出国就花完了”。可即便如此,她的支持从未缺席,使我骑游世界的梦想得以持续。</p><p class="ql-block">用微薄的退休金支撑出国骑游实属不易,便勾起了自己收入变迁的回忆。</p><p class="ql-block">1972年底我入伍时,第一年的津贴每月只有6元,之后逐年增加,到第六年退伍时,每月能拿到20元。那时部队的伙食标准是一天0.48元,我们坦克兵比步兵还多了0.12元。如今,新兵津贴已破千元,时代巨变,令人感慨。那年代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而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第一年中我节省花销,除了买写信的邮票和牙膏必需品外,每月6元的津贴费能存下5元。到年底,拿着积攒的60元和入伍前父母给的60元,“奢侈”的买了块17钻的上海牌手表。</p><p class="ql-block">退伍后进入了公安机关,刚开始拿三级工的工资每月36元,1979年国家对部分职工进行工资调整(调整幅度为40%),我因工作勤恳,上调一级至42元。1983年“三警转干”后,成为了23级干部,工资48元。那时的工资,干部低于工人,机关低于基层。同等的级别,在机关拿行政23级48元,在基层则拿民警11级51.5元。所以当时许多民警,为了多拿几块钱,宁可下基层而不愿呆在机关。我也曾因每年能发一套公安制服,省去几十块钱,而两次放弃调往市有关部门工作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记得1989年到广东珠海办案时,四个人一顿饭吃了16.8元,当时在开封,馄饨和烧饼都是0.20元一份,而珠海是2元一份,当时的加班费0.2元能买碗面条。所以,饭后当科长问“好了吗?”,大家则笑称“钱好了,肚没好”。当年,飞机和火车软卧,只有行政13级以上的“高级干部”才有资格乘坐,而如今,只要有钱则触手可及。</p><p class="ql-block">后来,国家根据“高于地方、低于军队”的精神对公安工资进行了改革。工资结构变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并将涨工资与考核竞争机制挂钩,年底进行全员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综合考评,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连续三年获得“优秀”者,可涨一级工资。1998-2000年,我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涨了一级工资。之后虽又几次改革,工资有所提升,然而,河南工资水平始终落后,开封更是不如郑州。</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国家再次实行工资改革,在职人员的工资近似翻倍,退休人员实行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之分。我是在改革前退休的,属于“老人”,退休金低于“中人”,更低于后来退休的一般人员。</p><p class="ql-block">随着国家逐年上调退休金,生活略有宽裕。即便如此,出国骑游仍需精打细算。好在我们这代人,经历过苦日子,懂得节俭,不做“月光族”,依然能追逐梦想。</p><p class="ql-block">无论钱多钱少,健康与快乐才是无价之宝。愿余生平安喜乐,幸福安康,不负这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