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山水人物画,当你观展手机拍摄记录后,端坐家中电脑屏幕前,边纠图調色,边慢慢读、细细品,其乐无穷。那些名山大川的景色,无论是云海、瀑布、险峰、深谷、小径、木桥、凉亭、还是白叟老人与顽童…,都惟妙惟肖生动有趣。这些画与现代摄影作品相比,虽然没有光影强烈的视觉印象,却有着丰富的形象细节。画面跨越透视极限,采用高远平远技法接合,汇集成完整的画面,精彩绝伦。</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历代绘画展内容极其丰富,之前我曾整理拍摄记录的唐宋元明名画在美篇发布,得到不少读者喜欢认可。现继续整理清代部分的名画,在此与读者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1,清代前期绘画</p><p class="ql-block">清代前期的主要画家包括“清初六家”和“四王”等。清初六家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六位画家。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山水画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四王是指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包括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这四位画家在清代画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画坛。</p> <p class="ql-block">王时敏山水图册</p><p class="ql-block">该作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这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其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p> <p class="ql-block">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p> <p class="ql-block">王时敏在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p> <p class="ql-block">清 王翚 黄鹤传灯图卷</p><p class="ql-block">《黄鹤传灯图卷》是王翚创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作品。画面的草木葱郁,结构幽深,笔力劲健,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p> <p class="ql-block">这幅图卷的款署中提到:“黄鹤山樵画见者不下二十馀本…”。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王翚对黄鹤山樵作品的评价,还提到了他自己的两幅代表作《丹台春晓》和《夏日山居》。</p> <p class="ql-block">清 樊圻 山水图册</p><p class="ql-block">清朝画家樊圻的山水图册中的冬景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画面中白雪覆盖着几重高耸的山峦,葱郁的松林在幽邃清寂的氛围中静静肃立,增添了画面的寂静和寒冷感。</p> <p class="ql-block"> 樊圻在画作中运用了留白和简洁的笔法,通过细腻的设色和构图,展现了雪景的清幽与寂静。他的画作在用色上克制简淡,加入了暖调的红,更衬雪景的清幽与寂静。</p> <p class="ql-block">2,清代中期绘画</p><p class="ql-block">清代中期的绘画是指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这时期国力最强,绘画方面也是十分兴盛。</p> <p class="ql-block">清 梅清 黄山十九景图册</p><p class="ql-block">梅清 (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文殊台</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汤池</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鹦鹉松</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九龙潭</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狮子岩</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虎头岩</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鹤盖松</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九景之喝石居</p> <p class="ql-block">清 弘仁 疏泉洗砚图</p><p class="ql-block">《疏泉洗砚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弘仁的国画作品。《疏泉洗砚图》结构严密,笔法老练娴熟,画面清逸怡静。以山居屋宇二幢为中心,树木参差,修竹丛生,疏柳一株,迎风摇曳。围墙内的正屋,是幽静简朴的书斋。</p> <p class="ql-block">清 <span style="font-size:18px;">髡残 书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髡残(1612―1692),明末清初画家,为清初四画僧之一。俗姓刘,名石溪,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p> <p class="ql-block">石溪,清初四大画僧之一,其名在书法史上璀璨夺目,却鲜为人知。与齐白石、傅抱石并称“二石”,展现了其在书画领域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石溪以其深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笔墨技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p> <p class="ql-block">3,清代晚期绘画</p><p class="ql-block">清代晚期绘画是指嘉庆至清代末期。此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宫廷画派逐渐衰微,“海派”、“岭南派”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石涛(1642-1707),原名朱若极,僧名原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明宗室后裔,全州(今属广西桂林)人。流寓宣城、南京,晚年定居扬州。擅画山水、花卉。此幅人物面相生动,衣纹圆劲,亦可视作画家自我写照。</p> <p class="ql-block">题识:牛睡我不睡,我睡牛不睡。今日请吾身,如何睡牛背?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耕心草堂自画。</p> <p class="ql-block">清 尤诏 汪恭 《随园女弟子图卷》</p><p class="ql-block">据卷后嘉庆元年(1796)袁枚题跋,这件长卷约作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纪袁枚于西湖宝石山庄与众女弟子雅会场景。</p> <p class="ql-block">尤诏善写人像,在嘉庆年间享誉吴中,前卷中的十三位闺阁清才皆出其手。她们神情温婉,体态娴静,有的聚而戏墨写梅,有的依竹而立若有所思,有的闲庭信步相语言欢,与汪恭所造之景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在画卷的左侧,袁枚端坐于松木之下,他博学善文,不好进仕,四十岁便绝意仕途,在江宁以西仿西湖景致筑随园,以文辞诗歌名震一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p> <p class="ql-block">清 虚谷 杂画图册</p><p class="ql-block">虚谷(1823~1896),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p> <p class="ql-block">《杂画册》题材广泛,有白猫、金鱼、松鼠、竹、荷、菊、枇杷等众多意象,堪称虚谷的代表作。如《蔬笋河豚》竹笋的长锥形与河豚的椭圆形,置于一幅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情趣横生。此图的绘画技巧突破了前人的成法,显现其独特的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虚谷在他的画面中常用干淡松秀的墨法体系,营造灵动活泼的花鸟世界。他独爱淡墨,同时妙用焦墨和枯笔飞白,燥润互补,这是他独特的技法特征。</p> <p class="ql-block">清 任颐 风尘三侠图轴</p><p class="ql-block">任颐(1840年-1896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绍兴府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风尘三侠画面表现了唐代虬髯客与李靖、红拂告辞的著名情景。</p> <p class="ql-block">清 任预 孔雀蕉石图轴</p> <p class="ql-block">清 任熏 芭蕉坐席图轴</p> <p class="ql-block">清 任熊 洛神图轴</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 七冠报鸣图轴</p> <p class="ql-block">傅抱石 庐山谣诗意图轴</p> <p class="ql-block"> 张大千 庐山高图轴</p> <p class="ql-block">据上海博物馆介绍,这里将定期轮换展览绘画馆的馆藏国宝,不久就可以再来这里参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