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是吾乡

秋叶文媒

<p class="ql-block"> 平山是吾乡</p><p class="ql-block"> 三毛说: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那份完美。前些年,因忙于工作,很少有空到外地转转的,尤其是到老家去的次数太少,当下我已退休,成了自由人,就想着要弥补一下过去的欠缺,到故里走一走的愿望越发强烈了。</p><p class="ql-block"> 正月元宵节刚过,和老家弟弟电话相约后,便驱车一百五十多里路程,经大渡口,跨安庆长江大桥,到月山,路过全国面点之乡——江镇,大约一个半小时,老家小镇平山便展现在我的眼前,此时的心情自当激动。那山、那水、那小河、那田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似乎那么陌生。熟悉的是山野和至亲,陌生的是房屋和布局。</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平山镇汪岭村,而那个伴我儿时成长的村庄全都一个朱姓。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在江南工作,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随母亲在老家生活。那时由于子女多,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幼时的我,就懂得了为母亲分担家中事务了。那时只有七八岁,别的事做不了,就替母亲看牛,和小伙伴一道到湖边让牛吃草,而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便跑到河里洗澡、抓鱼虾,玩累了,就往草滩上一躺</p> <p class="ql-block">,晒起“阳光浴”起来。正当我沉浸在对儿时的回忆之中时,弟弟的一声“哥诶”,把我惊醒。原来弟弟已在村头等我多时了。进得家门,一股炒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弟媳正在厨房忙着呢。我和弟弟在堂屋吃着瓜籽,喝着茶,一支烟过后,因为还是正月里,趁着还没过午时,弟弟便陪我一道,带着从江南带去的土特产去两个小爷家拜个年,自从我双亲、细爷(父亲弟弟)细娘、及另一个年长点的小爷小娘过世后,至亲长辈就剩下这两个小爷小娘夫妇了。春节刚过,他们的儿孙都奔赴各自的城市上班或经商去了,留下的便是体弱多病的长者了。上屋的小爷有哮喘病,而下屋的小爷肺癌在合肥市立医院化疗。弟弟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一个在无锡,一个在合肥,而他们的小孩都带在身边,弟弟也已进入花甲之年。他们夫妇前些年都在外面搞餐饮,赚了一些钱,分别给两个儿子在城市买了房子、车子、成了家,而今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只有在家门口找点事做做。弟弟是勤劳的,家里小洋楼、厨房、庭院住着也很惬意,两个儿子婚姻都很美满,在农村,弟弟弟媳算得上能人了。</p><p class="ql-block"> 午饭过后,我提出去石牌老街看看,弟弟爽快地答应陪我一同前往</p> <p class="ql-block">  石牌镇原先就是怀宁县城所在地,距平山只有五公里。查阅资料得知:石牌古镇始建于北宋建隆960年,是一座千余年历史的商贸古镇。其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的皖河之滨。石牌还是徽剧的发源地,著名景点有:戏曲文化园、四大古街、皖河鲶鱼头渡口遗址、麻塘湖景区等。由于中午喝了点酒,我和弟弟步行到平山坐公交前往,大约十分钟车程便到了石牌。下了车我们直奔新修建的石牌老街。距我们下车几十米就是石牌老街了。只见一座古牌坊中间大理石上刻有“石牌老街”几个大字很是显眼。我俩边走边看,清一色的前店后坊式皖北古建筑,有服装店、茶叶店、字画店、古玩店、糕点作坊、木艺作坊、玩具店.....在一家挂有“正鼎贡糕”“怀宁县正鼎食品厂”两块牌子的前店后坊前,我笑着对弟弟说,终于看到全国闻名的怀宁贡糕制作原产地了。看到贡糕,它使我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纺线织布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际。那时商品还很贫乏,买布做衣要凭布票,大多数老百姓还是穿着自产自织的老式棉布。母亲纺的布不仅能自给自足,多了还送到石牌街上卖几个零花钱,以此换来一些家里日用品,顺带一些糕点回来给我们吃,这其中就有贡糕。孩提时觉得怀宁贡糕真是人间美味啊!</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在儿时玩过的大堰旁,望着一片片抛荒的耕地和村庄中错落有致的栋栋楼房,还有那渐次从烟囱里冒出的冉冉炊烟,让我陷入了沉思:乡村振兴只是仅仅是喊喊口号是不行的,首先要留得住人,靠什么留住人呢?我想还是要大办企业,让在外打拼的游子和能人“凤还巢”,唯有这样,才能谈其他的振兴。据弟弟讲,田地马上有老板承包了,村里计划办一个生态产品的企业,相信在不久将来,一幅美丽乡村振兴的画卷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希望故乡建设得越来越好,因为平山是吾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