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闲暇时光,总喜欢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候,不想跑的太远,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山野乡村就是我不错的选项,这也许就是一种乡愁吧。我虽然从小生活在城里,但是心中总有一份对乡村的深深眷恋,如同陈年佳酿,愈久愈浓,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默契。</b></h1> <h1> <b> 经历了过年的热闹,上一周日到大山里,寻找了我念念不忘的南北扒绝。2月23日,正月里的最后一个周日,天气一改昨日阴雾样的沉闷,蓝天白云带来了心旷神怡的心境,勾起了我急不可待想外出的欲望,媳妇问去哪里,我说不知道,先出发再考虑,这往往是我们俩外出的方式,走到哪算哪,随性随缘,地方随机、时间随机,人员随机。一份随意的幸福肯定大于几份的刻意。今天,我选择了大中小月寺,一个七八年前曾经去过的地方。开车经晋庙铺天井关、大山河村,来到了窑掌村,一座石桥、石阶、石路、石阁、石房的传统古村落,特别的安静、特别的沧桑、特别的有艺术感和岁月感。我们在村里随处转了转,看了看,拍了一些照片后,因村中的中月寺关门,就出发大月寺了。</b></h1> <h1> <b>走在峡谷里,立刻就能感受到山川的奇妙。雨水时节,寒冷的峡谷更显的幽静,行走其中,可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泉水不多的小溪基本上听不到潺潺的流水声,那也许只能是夏秋时独有的韵味。继续向前走,有一个十米以上的冰挂,这不像有的景区是人造的美,这是冬日时天然的美。继续向前走,能够感受到峡谷里的植被非常茂盛,虽然目前总体感觉有点黄与荒,但是阳光射至谷壁上,一株绿色的树木非常鲜艳和显眼。我虽然不知道树木的名字,但冷漠的谷壁如被注入生命,光影丰满,十分迷人,让人震撼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走出峡谷时,就到了大月寺,寺院的北侧山峰因崩塌而整齐的断开,造化成了一位将军赶走了外敌,守卫着寺院的安宁。虽然,我曾经两次到访过这里,但是不曾记得有一株龙头凤尾的千年古树,这是一株是松又似柏的古树,这一次,我深深地记住了。寺院的老人讲树头是龙头,我觉得山头是龙头,山与树浑然一体。此时此刻,亭台楼殿映斜阳,古韵悠悠迎客长;龙首凤姿天地梦,千年老衲送殊祥。</b></h1> <h1> <b> 从大月寺出来,往回返到了映月寺,这是在窑掌村外北面的一座寺院,是一座建在一块巨石上的寺院,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寺院,是一座盛满生活趣味的寺院。曾经,这座小寺院给我的印象是一座破旧的小庙,如今是一座精致的小院。寺院的守卫者,也就是建设者,把整座寺院建设的非常别致温馨,收拾的非常干净整齐,过年的氛围亦是非常浓厚,足以说明寺院主人的生活情趣,这在别的寺院是难以看到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高人”吧,这也体现了寺院主殿的门额写着的“宗趣”。</b></h1> <h1> <b>宗趣,是修行的最终归宿,这是我在这里最大的感慨。所谓宗趣,是指宗教或学术流派的宗旨和趣向,具体来说“宗”指的是根本思想或宗旨,而“趣”则是指达到这一宗旨的实际理路或目标,这是百度的解释。有人说,所谓宗趣,就是旨趣,语言所崇尚的核心称为“宗”,“宗”最终归向之处称为“趣”。禅宗通过“悟”来达到对禅境的理解,宗趣强调“悟”,包括顿悟和渐悟。顿悟是对明心见性禅境的直观体验,而渐悟则是对禅宗教义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看来,所谓宗趣,宗就是有信仰有信念,趣就是活得有滋有味。我认为,不论是修行的“宗”,还是活得有味的“趣”,实质上都是熏陶内心,消除烦恼,最终达到内心的清静与安定。活得有趣,才是生活的真谛。</b></h1> <h1> <b> 在映月寺,你也许只感到这里是一座清静的寺院,是一个宗教信徒修行的地方,有一份仁爱慈悲的氛围。而我更能感到这是一座安静的别墅,干净的环境、新年的喜庆、收藏的古玩、创作的书画、种植的花卉,无不彰显了主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有一份仁爱,有一份热爱,就足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丽。仁爱是赠予别人的,热爱是赠予自己的,生活这般美,只是看你爱与不爱。</b></h1> <h1> <b> 经历了岁月的风雨流转,我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乡愁牵引,到农村去看看。这一次,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份心中的念想。<br> 我记得,席慕蓉写过一首诗词“乡愁”。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br></b></h1><h1><b> </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出朝霞,晚归夕阳,生活真得美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