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笔记5

新视野

<p class="ql-block">【编者体会】记得有位读硕同学,以俚语为研究对象。坐也想,行也想,想出了一个“橡皮筋理论”,大意是俚语离原语越远,形成的张力就越大,语言表达力就越强。拉开的距离过大,橡皮筋就会断。他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橡皮筋理论</span>”好像也适用于委婉语功能的理解。黄缅和徐盛桓老师文章里所说的“原始用语”和委婉语之间也存在距离和张力。不过两位老师在文章里着重研究这种距离的递归性(recurrence)。这篇文章是跨学科研究的尝试,借用数学的递归概念,通过例句分析,阐释委婉语的递归性。</p><p class="ql-block">黄缅老师是颇有建树的研究者,早在担任《外语研究》主编的时候就学习并编辑过她的文章。徐盛桓老师被称为“布衣先生”,在外语研究领域长期耕耘,硕果累累,文章富有创新观点。两位老师对《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十分关心和支持。在此感谢!</p><p class="ql-block">委婉语在当下有较大的研究意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信息时代,新的委婉语的出现如雨后春笋。委婉语在本应被大量使用的外交语言中变少了,其应用领域有所改变。不少委婉语的使用似乎主要不是为了追求礼貌与和谐,而是别有功能。如用down sizing指解雇员工,用“休克疗法”说经济崩溃,用“待就业”说“失业”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有美国学者也研究特朗普演讲里委婉语的使用对传统政治修辞的偏离。特朗普在竞选中常用的“某国病毒”也被认作委婉语。这表明委婉语的概念也有研究的余地了。与特朗普见识一般的会认为“某国病毒”是委婉语,但对其他受众却十分刺耳。这说明委婉语带有千差万别的色彩,会引起千差万别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关于委婉语,浙外学报欢迎探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委婉语产生的机制、委婉语张力形成的新(认知)研究、政治话语中的委婉语、委婉语与身份(语境)、委婉语概念新探、AI对委婉语的翻译等话题</span>的文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acY-uy8z5fWZFjFnp9LaQ" target="_blank">所编文章原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