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篇】正月二十九  拗九节

赵永红

<p class="ql-block">  年节篇</p><p class="ql-block">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年节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p><p class="ql-block"> 【年节流水账】</p><p class="ql-block">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传统。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以2025年的春节,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因为它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这一特殊的背景,使得2025年的春节在以往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意义和庆祝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一的爆米花、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二月二,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p><p class="ql-block"> 进入腊月,意味着春节也就不远了,年味越来越重,热热闹闹的“年”就要开始啦。一进腊月门,便有过年来。从腊月初一开始,人们就为过年忙活了。这一天要爆米花,取意祛百病。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节俗来讲,过了腊八节,“过年”就由此拉开了序幕。接下来就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不“小”,从这天开始,就完全进入了“春节时间”。民间《腊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之后,从正月初二一直到二月二,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活动,过年忙个不停。按着这个节奏,跟着我过年吧!</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p><p class="ql-block"> 看春晚,包饺子,放烟花,赏花灯……这些美好的瞬间仿佛就在昨天,然而新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尾声阶段。不少人认为过了元宵节,年也就过完了。其实在我国民间传统里,新年一直要持续到二月二。所以在正月十五之后,每天依然有着相应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九 拗九节</p> <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九是“拗九节”,又叫送穷节,也是“孝顺节”,寓意父母健康长寿,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拗九节”又叫“后九节”,是福州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虽然我们当地没有这个节日习俗,但其意义深刻。拗九节”吃拗九粥,赠送父母,孝敬老人,慢慢变成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九,拗九节吃拗九粥,祝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福寿绵长。在这一天要喝“拗九粥”,还要孝敬祖先和父母。正月二十九出嫁的女儿也要做好“拗九粥”拿来孝敬父母。</p> <p class="ql-block">  拗九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一个叫目连的孝子,他的母亲无比凶悍,没有善念,后来做了错事,被打入阴间地牢。</p><p class="ql-block"> 目连本身就是一个善良之人,他不忍心看到母亲受苦,所以经常给母亲送好吃的,可是这美食根本到不了母亲嘴里,都被看守牢房的小卒给吃了,这可怎么办呢?目连想出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材料与糯米混合在一起,煮成甜粥,把粥装入碗里后,上面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牢房的小卒看见这稀饭黑乎乎的,觉得很脏,就不好敢吃了,所以母亲吃上了粥。</p><p class="ql-block"> 而送粥的这一天就是农历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只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正月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又因为这颜色拗黑,所以被人们为“拗九粥”而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拗九节”。</p> <p class="ql-block">  说到孝顺,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古人把“孝”看作是一种善,而且是大善,是百善之首。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你还指望他对别人好吗?就算是要对别人好,也不能是有目的的好。</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也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p><p class="ql-block"> 对于孝道,人们都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其实根本是在于“爱”我们如果真的爱父母,就会由衷的对父母好。父母也是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所以我们要用温暖的行动去感化他们。也要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们,这才是孝。</p> <p class="ql-block">  拗九节习俗</p><p class="ql-block"> 喝拗九粥</p><p class="ql-block"> 拗九粥:就是用荸荠、花生、红枣、糯米、红糖等材料混在一起熬制而成的。荸荠具有开胃下食,利尿通便,降血压等功能;而花生、红枣、红糖等都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所以说非常适合我们的父母吃,营养又健康。</p><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九这一天,人们会把拗九粥当作早餐来吃。熬制好的粥,先孝敬祖先和父母,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喝拗九粥。父母喝了这个拗九粥,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p> <p class="ql-block">  出嫁女儿回家</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出嫁女儿回家呢?“拗九节”其实就是“孝顺节”。孝敬父母和祖先的节日。所以出嫁的女儿要回家看看父母,尤其是远嫁的女儿,一年也不回来一次,父母非常的想念,所以要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很忙,平时要忙工作,要忙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可能没有时间去看望父母。所以父母年纪大了,也会很孤单,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父母,有空了给父母打个电话。</p><p class="ql-block"> 其实父母现在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子女们都能常回家看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天,吃上他们亲手做的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打扫卫生,送穷</p><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九有“送穷”的习俗,也叫“送穷鬼”,在正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把穷鬼送走,在新的一年里,家里就能够平安幸福,生活美满,不愁吃穿。</p><p class="ql-block"> 《图经》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p><p class="ql-block"> 古人把正月二十九叫做“送穷日”,而且孝子目连的故事,让人们认为逢“九”就不吉利。所以正月二十九要“送穷”。而且传说,这个穷鬼爱喝稀饭和粥,所以这一天更要“送穷”了。在这一天,人们喝完拗九粥,然后把家里的为生打扫一下,意思是“送穷”了。送走穷鬼,迎接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吃太平面</p><p class="ql-block"> 人们认为逢“九”都是不吉利的,比如说明九:19岁、29岁、59、69等等。暗九:暗九就是九的倍数,比如27岁,45岁,54岁等等。如果家里有人逢“九”,那么正月二十九除了要吃拗九粥,还要吃太平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面条。面条大家都知道寓意美好,我们在平时过生日时,老人总说过生日要吃长寿面和红鸡蛋。寓意着健康长寿,长长久久。所以说在正月二十九吃一碗太平面,寓意,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赶紧行动吧!送穷、给老人们熬粥、做面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