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不要说手表,就是家里有座钟或挂钟的都极少。当年家乡的父老乡亲多是白天看日出日落,晚上望星星,日出前听鸡叫,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时间。要是在阴天没有日出,刮风下雨或鸡也不鸣时,判断时间只能靠感觉。<br> 那时我在大队做文书,县委,公社,大队差不多三头两天都开会,没有手表看时间很不方便。由于物质匮乏,要买一块手表光有钱不行,必须要有供应票。国产上海牌手表全钢防震,质量较好,很受欢迎,要想买到一块上海牌手表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事。<br> 有一次我到县里开会,同宿舍一位来自东兴县北郊村的大队干部,带来几款走私表问我要不要买,我看上了一块瑞士半新旧的手表,25元成交。由于是走私货,我怕别人取笑而不好意思戴在手上,只能放在口袋里看时间。那位小青年提醒我,换上一个国产表壳就可以放心戴了。于是,我又买了一个上海牌新表壳,到钟表修理店让师傅将瑞士表芯换进上海表壳内,看上去就是一块全新的上海表了。</b> <b>1974年5月4日,我第一次戴上手表。当自己的手腕上有了手表,我很兴奋,心情激动得无法形容,让我终生难忘。晚上我在宿舍拿着手表,反反复复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睡觉时,小心翼翼地把手表放在枕头边,能清晰听到它发出“嘀嗒、嘀嗒”的有节奏细微声音,如同听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让我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表盘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各自有着独特的韵律。时针就像一位悠闲的长者,缓缓前行;分针则像稳健的小伙,稳步前进;而秒针则如同活泼的小孩,跳跃着前进。<br> 每次看到手表,我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对话。这只手表不仅准确记录了时间,更是我生活中的小伙伴,陪伴我度过农村艰苦的岁月,也让我品味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它不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见证着我们的成长。</b> <b>过了不久,我到县城开会时,又遇到那位北郊的大队干部,他手上戴的那块彩色手表吸引了我的目光,精美极了。他说这是一块在越南走私过来的日本产东方双狮表ORIENT,当时东兴县百货公司钟表部这种款式的新表售价为280元,他戴的这块表有九成新,我觉得太漂亮了,而且只要50元,我就买了下来。表镜是蓝宝石玻璃材质打造而成,通透坚硬,既散发出经典的简约风格,又兼具匠心工艺的品质,非常美观。拥有日历及星期显示,尤其是搭载夜光指针,夜间亦能清晰看到时间,确实是一款高品质的手表。</b> <b>那年代,能戴得起手表的人并不多,我一个十来岁的农村小青年,戴上一块全自动双日历彩面夜光手表,还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感觉完全不亚于当今开宝马奔驰车风光潇洒。那时能戴上手表,会招来许多人的羡慕。一些有工作单位的年轻人,戴手表往往都会挽起长袖,把手表露出来,荣耀一番,走起路来也会神气很多。村里只有我们几个大队干部有手表,而我的手表最高档。不时地被人问起现在是什么时间,我撸起袖子看看手表,然后告诉人家现在是几点钟,真是一件自豪而快乐的事情。</b> <b>我戴着它在青春年华的年代里风光了好几年,它给我时间,伴随着我工作、学习、劳动、快乐。每逢洗衣做饭或干重活吋都把它取下来放在一边,还经常用软布仔细擦拭它的表壳和金属表链,让它时刻保持崭新的样子。读大学后,我把那块瑞士机芯上海表壳的手表留给母亲用,只拿了双狮表。它陪伴着我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两年的教师生涯,十多年的机关岁月。</b> <b>九十年代我有了手机,手表作为计时工具退出了我的生活舞台。那两块机械表被我珍藏起来,它记录了我曾经的岁月,每当我看到那手表,我就会想起曾经美好的时光。尽管表面有些陈旧,也不再不戴在手上了,但我照样每天将表晃动几下,让自动舵上足发条,一直到现在它还准确走动。手表没变,但那转动的指针,却在不经意间,将我的青春年华,悄悄带走。它记录着我们这代人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对生活的唯一追求,我将这份完美的记忆永远珍藏于心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