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抽空去了结对帮扶的曲大娘家。大娘依靠三个姑娘养老,二女婿憨厚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勤劳善良。由于大姑娘和小姑年患病,照看老人的重担落在了二女婿一家人肩上。到市里当护工,种地,照顾丈母娘,二女婿忙里忙外,脚手不闲着。前些年,脱贫攻坚,二女婿家人从山上搬到了易地搬迁社区,村里地种点麦子,荒种荒收顾住家人吃面。他又在社区附近种了亲戚家的三亩多地,种大豆玉米和红薯。去年收成不错,红薯丰收。他将红薯切片,晒干磨了200多斤红薯面。原本到市场上每斤5元换点钱,不成想买的人不多。于是他想着费点功夫做成红薯面,卖家多价格还高。正好被我赶上,记录下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二女儿原来煤气中毒过,二女婿就买了一个柴火炉取暖和做饭。炉子很俱劲,打上火的水壶和铝锅几分钟就能烧开。火红的火苗,揭锅的蒸汽,家人的笑谈享受着片刻的悠闲,为这即将开始的美食制作增添了一份惬意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面粉是制作红薯河洛面不可或缺的原料。那大盆里装着的面粉,就像即将开启一场美食之旅的伙伴。制作的关键一步是开水烫面,木勺子插在面粉里,边用开水烫边搅拌,少凉一下,揉一揉面,直到揉成均匀的面团,搓成圆条状,放到篦子上,直接上笼蒸20分钟</p> <p class="ql-block">在小小的屋子里,二女婿和邻居忙碌着做饭的身影,让这个场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他们或许正在为制作红薯河洛面做着准备工作,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这道传统美食的热爱与期待。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厨房里,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为红薯河洛面的诞生而忙碌着。</p> <p class="ql-block">二女婿把蒸好的红薯面,趁热装进轧面机,一人用力压下,一根根热气腾腾的红薯面在人工的干预下,一圈一圈盘在的面盘上。制作这传统美食想必就是红薯河洛面。他们传承着古老的技艺,用自己熟练的手法,将红薯河洛面的制作工艺延续下去。他们或许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制作这道美食,如今,岁月的痕迹爬上了他们的脸庞,但制作红薯河洛面的手艺却愈发精湛。他们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受到这道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一大案板已经晾晒好的面条,这是红薯河洛面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晾晒好的面条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甜香。这是经过精心制作后的成果,每一根面条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等待着被烹饪的那一刻,成为餐桌上令人垂涎的美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家制作红薯河洛面,不仅仅是在制作一道美食,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从准备食材到晾晒面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家的温暖和传统的韵味。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相互协作,老人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让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下去。而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香气,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传统美食带给人们的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