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幽幽清香润肺腑,春寒风霜挡不住,悄然绽放报春时,红芯黄瓣开满树。</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5日,龙年春日早早来临,腊梅已迫不及待地在颐和园乐农轩绽放,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春节期间便听闻乐农轩的腊梅盛开,今日终于得以一见其真容,心中满是欢喜。</p> <p class="ql-block">腊梅,一种落叶乔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花又称黄梅花,虽非梅类,却因与梅同时开放且香气相似而得名。其香浓郁,不仅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嗅觉享受,还被广泛应用于茶叶、香水的制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漫步至颐和园万寿山东麓的乐农轩,只见鹅黄色的腊梅花瓣娇嫩欲滴,朵朵黄花娇艳夺目,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从它身边走过,淡淡的幽香萦绕鼻尖,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它用芬芳为游客们传递着春天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乐农轩始建于1902年,其建造背后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曾在昌平的西贯市村安顿,因买不到食物,只能到农田里掰玉米煮食,在简朴的农舍中感受到了农家风味。回到北京后,慈禧为纪念这段经历,在颐和园内建造了乐农轩,并亲自题写了“乐农轩”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乐农轩建筑格局宽敞,主房面阔五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平安室与永寿斋,各为三间,均朝向东方。乐农轩的屋顶采用了独特的石板瓦设计,在颐和园乃至整个皇家园林中独一无二。门前十几株腊梅虽数量不多,但这里是北京著名的赏梅地点。每逢花开时节,蜡黄色的小花骨朵点缀在枯瘦的枝干上,映衬在古色古香的房前,给前来赏花的人带来无限惊喜。</p> <p class="ql-block">赏蜡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看花”体验,更是一场跨越感官与文化的沉浸式对话。它以寂静中的绚烂、寒冷中的芬芳,让游客在乍暖还寒之时,邂逅自然的诗意与生命的韧性。在乐农轩赏梅,仿佛能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从乐农轩出来,沿着后湖漫步,这里曲径通幽,亭台小桥错落有致,一片优雅恬静的景象。再往西走便是仿江南水乡而建的苏州街,仿佛将人带入了另一个时空。</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颐和园的德和园。德和园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仁寿殿向北,原为清乾隆时怡春堂旧址。光绪年间改建,主要建筑包括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是慈禧观戏之所。这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慈禧在此观戏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的殿堂里陈列着历史图片展览,后边便是大戏楼。大戏楼始建于1891年,1895年建成,舞台宽17米,高21米,上下三层,后台化妆楼两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还可以引水上台,称福禄寿三台,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戏台。正对大戏楼的是颐乐殿,专为慈禧看戏而建。</p> <p class="ql-block">两旁设有为大臣们观看戏曲而设的看戏廊,配有桌子、椅子和茶具,可以边听戏边喝茶,尽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庆善堂内正在举办孟繁禧书法展览。颐和园的题记书法以楹联匾额、石刻碑文等形式存在,众多书法名家以传统为根基,精研颐和园书法,守正出新,传递园林书法独特的精神意趣和审美追求。孟繁禧以颐和园书法为依托,创作近700余幅作品,现甄选101幅作品展出,以楷、隶、篆、行诸体展现,或气韵脱俗,或高古质朴,或潇洒飘逸。其艺术形式和创作内容丰富,广涉园内各处题记,将书法与园林艺术之美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出口走廊</p> <p class="ql-block">走廊里各式各样的窗户上画有梅兰竹菊等图案,别致又漂亮,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雅致。</p> <p class="ql-block">从大戏楼出来往南一拐就到了昆明湖畔,阳光洒在白墙花格窗上,颐和园的花窗不仅美化了墙壁,还能借景扩大空间,与游廊的画壁共同构成独有的美感。这些花窗远观是一景,从内向外看则是另一番天地。同一面墙上的什锦窗造型轮廓各不相同,依山或随地势修建的游廊,其外墙上的漏窗也随形律动起伏。站在花窗前观赏窗外景色,犹如一幅幅立体画面,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中鸳鸯戏水,野鸭觅食,远处十七孔桥静静连接着龙王庙,为美丽的昆明湖描绘出一幅天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佛香阁智慧海在蓝天映衬下巍峨壮观,沿着石栏杆前行,便来到了知春亭。</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建于乾隆年间,经过多次修缮和维护,一直保存至今。它坐落在昆明湖东岸的小岛上,临近湖水,视野开阔,是颐和园中最先感知春天气息的地方。亭子造型优美,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周边湖水环绕,绿树成荫,与远处的万寿山和佛香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上午颐和园的旅游团众多,我们正好赶上了一个外国旅游团,当来到知春亭时,他们也在拍照留念,为这美好的时刻增添了几分国际色彩。</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对面是文昌院,现已改为颐和园博物馆,顺路进去参观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精神载体,蕴藏着中国人不断传承的情感与智慧,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颜色釉瓷器在瓷器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烧成后呈现固有色泽,作为中国瓷器中的重要瓷种,历经千百年发展,在明清时期迎来高峰,釉色品种层出不穷,成就非凡。颐和园藏有3500余件各种颜色釉瓷器,以明清景德镇御窑制品为主,也有部分元明时期龙泉窑产品。此次精选100余件瓷器展出,种类丰富、品质精良,是颐和园藏颜色釉瓷器首次集中展示,呈现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缤纷色彩与浩渺哲思。</p> <p class="ql-block">青色与蓝色源于自然,各具深意。青色轻淡含蓄,道法自然;蓝色深邃神秘,澄碧如洗。青蓝颜色釉瓷器如同雨过天青,静谧宁静,又如明月春水,翠色千峰,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完美融合,让人沉醉于熠熠星辰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无尽魅力。</p> <p class="ql-block">皇家园林颐和园,无论何时前来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今日赏了初春的腊梅,顺便到德和园看了展览,又在湖边欣赏了鸳鸯戏水、野鸭觅食,在知春亭上饱览颐和园全景,临出门又在颐和园博物馆欣赏了国宝瓷器,感觉此行收获颇丰。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每天都会过得精彩而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