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五十年前的部队大调防

无限风光在险峰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岁月如流。五十年前那场部队大调防,至今仍记憶犹新,历历在目。一九七五年三月,那时我在江苏滨海县头罾6433部队71分队当炮兵侦察兵。 连队分别驻守4号哨所和5号两个哨所,主要担负从中山河口的套子口至新滩盐场黄海海面防御作战任务,防止敌特在此洋面抢滩登陆和破坏。</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苏北滨海地面上仍春寒料峭,连队正在进行春季大练兵打坦克训练。大约在三月底,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接中央军委命令,率师部、师直属部队、炮团的两个连队及步兵七团、盐城军分区守备一团,由江苏调防到浙江温州。(后期到达的宁波守备团二个营)接替原温州军分区及所辖部队的防区守备任务。省军区下属部队跨省调防,全军历史上实属罕见。此次部队调防,缘于温州地区文革中两派派系斗爭,引起洞头军民冲突,并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6433部队71分队部份干部战土在江苏滨海头罾4号哨所炮阵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后,我6433部队于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号,分别从各连队驻地乘几十辆军车向江苏响水县陈家港码头集结,一时间,苏北沿海公路,军车驰骋、马达轰鸣,尘土飞扬,沿途群众纷纷在路边观望,以为要打仗了。我连官兵在连长陈云峰(江苏丹徒人)指导员吕瑞祥(安徽来安人)军容严整,全副武装于当天上午到达集结地陈家港。当晚我们在响水县独立一师二团团部大礼堂稻草地铺上和衣而睡,凑巧的是我碰到了同年入伍在二团当兵的镇江老乡袁安宝。俩人稍加交谈得知他在连队当卫生员。第二天下午,(即四月三号)我们携带轻武器和个人生用品有序登上了东海舰队海军的926登陆舰的,开始了三夜四天的远航。(部分连队征征用地方民船向南麂岛进发)</p><p class="ql-block"> 刚上舰,战土们精神抖擞,一切都感到新奇,在近海舰行,舰艇平稳前行,舰艇在远海中航行遇到较大风浪,由于舰艇属老式登陆舰(主要用于运输物资)抗风浪能力较差,舰艇在海浪中上下起伏、不断颠簸,一个大浪冲上来足有十多米高,驾驶室的前甲板上,一阵阵海浪咆哮而过,连队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战友都发生晕船、呕吐不止,连队调防带来的狼狗小黑也伸着长长的舌头,眼睛紧闭无力的躺在甲板上,一阵风浪打来,有七八个战士围着卫生桶呕吐,战士们胃中黄胆都吐出来,感到天昏地暗,浑身泛力,连队司务长何昌茂(浙江临海人)从海军舰艇上弄来的稀饭,喊开饭了,没有人应答,而是无力静静的躺在舰仓内,仍精心保护好自带的武器装备,我们侦察班每人携五六式冲锋枪一支,子弹90发,手榴弹4枚,一铁盒未拆开的枪弹。四月五日正好时清明节,从连队干部随身携带的收音机中得知,台湾蒋介石因病死亡。经过三夜四天的航行,即一九七五年四月七日,终于到达浙江温州洞头岛海面附近,由于登陆舰太大,靠不了码头,换乘小型登陆艇登上洞头军用码头,军车把我们接到大山营区。随后与原驻岛部队官兵进行防务交接。巧合的是电话班长黄天银(安徽郎溪人)碰到老部队当兵的亲戚。</p><p class="ql-block"> 连部设在大山营区,有高机排、步兵排在此驻守,主要是对大沙岙,仙叠岩,半屏山方向及海面的警戒防务任务,防止敌特在此登陆破坏。指挥排、炮一排、炮二排驻守南炮台山营区,主要任务是负责嘹望海上航行情况,战时八五加农炮火力封锁从虎头屿至南麂岛洋面的来犯之敌。调防上岛后部队代号先改为南字2271部队,几个月后又改为83245部队,从此,这支参加过抗美援朝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驻守在祖国的东海前哨,与调防部队一道共同谱写了军民关系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分队驻守在洞头南炮台的营房</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调防时的登陆舰</p><p class="ql-block"><br></p>